第九卷 大漢帝國 第649章 壞事也能變好事

定襄並非真正的都城,石虎是在戰略後撤時來到此處,宮城的範圍與之正常都城無法比。

宮城的城牆不高也不厚,宮城之內沒有多少的宮闕與樓台,卻是有一大片面積不小的廣場。

事實也是那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宮城,裡面又駐紮了一兩萬的軍隊,有軍隊的地方肯定是要有廣場供做操練。

殺入城中的漢軍看到猶如修羅場的血腥畫面,不少心裡承受能力低的人已經在嘔吐,早就適應的人卻是將注意力放在敵軍可能的反撲上面。

馬蹄踐踏的轟鳴聲就如事先將校預料中響起,向宮城中心範圍看去,那裡泛著濃濃的塵煙,轟鳴的馬蹄聲便是從塵煙中傳來。

羯人殘餘屢屢嘗試突圍,因為漢軍在定襄城外布置諸多針對騎兵的陷阱,龍騰衛士的甲騎具裝經常是損失極大戰果卻小,作戰的主力變成了具裝重步兵。

漢軍突入定襄城池之內時,兩軍在處處廢墟之中交戰一波,抵擋不住的守軍退入宮城。後面守衛宮城城牆時又損失了一波具裝重步兵,甲騎具裝的損失卻是有限。

「就知道不會束手待斃。」冉閔此時此刻是率領眾將校上了被轟得殘破的城牆,遠遠地目視席捲而來的塵霧,聽著那震天響的馬蹄:「早早將車弩吊上城牆,就是為了等待這一刻。」

吊臂這玩意在先秦就有了,漢時不知道因為什麼而消失,按照正常歷史是需要到兩宋才會重新被搞出來,可不是還有劉彥嗎?

漢國常備軍經年處於作戰狀態,與胡虜打得多了對於怎麼來應付騎兵有足夠的經驗。

在發現敵軍的騎兵殺來時,各領軍將校不是命令麾下士卒迎上去,步軍往城牆邊上後撤擺出密集陣型,騎兵則是分隊開始進行游弋。

步軍往城牆方向後撤是有道理的,騎兵本來就十分需要足夠大的空間才能靈活機動,步軍比較害怕騎兵依靠本身的速度從正面和後背發起攻擊,城牆的存在就是背後的依託,少一個可以讓騎兵游弋的位置,等於少了一面威脅。

同時騎兵進行分隊也是正確的考慮,宮城之內的面積有限,以輕騎和突騎向甲騎具裝發起迎面迎擊十分不智,真的要分散進行游弋和拉拽,能夠將敵軍拉扯四散最好,不能將敵軍拉扯四散也可以尋機抽空從不同的位置突襲一下。

「該是有近千?」李壇是征北將軍,聽動靜來判斷敵軍數量是必要技能:「青銅炮與拋石車拋射炸藥包兇猛,床弩如何?」

被吊上城牆的床弩該是有兩百餘架,它們被吊上來之後就一直在忙碌調試,大部分已經做好了發射的準備。

「用於床弩的炸藥包體積較小,自是沒有拋石車的炸藥包威力大。」冉閔說的是實話,床弩與拋石車的發射張力真不一樣:「應付血肉之軀的敵軍卻是夠了。」

其實拋石車拋射炸藥包一開始的設想真不是單純為了炸人,更多是考慮到摧毀敵軍建造的工事,也有利用炸藥包爆炸的威力清掃障礙的思考。

「哦?」李壇就在看床弩操作組安裝弩箭,看到了弩箭那粗大的箭桿上綁住的炸藥包:「會影響射程吧?」

冉閔點頭,簡單應:「自然。」

馬蹄踐踏而出的滾滾塵煙已經越來越近,馬背上的龍騰衛士肯定是一邊衝鋒一邊吶喊,卻是被轟鳴的馬蹄聲掩蓋過去。

「四百步!」

「三百步!」

「二百步!」

「預備——」

「點火!」

「射!」

重鎚敲擊在那碩大的扳機之上,弓弦嘣動之聲響徹,尖銳的呼嘯破空而出。

李壇想到了什麼似得,說道:「若是再將體積變小,弓弩也可發射爆炸物。」

這樣的理念當然是有,到五代十國就有弓弩部隊進行這種操作,就是當時的火藥只能聽個響和冒些煙,真沒有什麼殺傷力。

恰恰是火藥殺傷力不大,將火藥裝存綁在箭矢作為爆炸的做法被放棄,後面是專門研究出了火藥助推的箭矢,給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一窩蜂。

劉彥搞出來的火藥配方正確,還經過特別加工變成顆粒火藥,爆炸威力雖然沒有黃色火藥大,殺傷力卻是不差。

床弩發射,很快滾滾的塵煙中就傳來了陣陣的爆炸聲,聲聲的巨響中伴隨著的是戰馬的嘶鳴以及人的哀嚎。

塵煙在聲聲的爆炸聲中,是一種煙柱騰空而起,爆炸產生的氣爆將馬蹄踐踏而出的煙霧卷開,一股因為爆炸而起的煙霧又很快覆蓋。

因為有煙霧的遮擋,實在是難以看清具體情況,不過從動靜上來聽,馬蹄聲已經不再那麼浩大。

「瞧。」李壇指向稀稀落落四散而出的敵軍:「就說巨響會嚇壞戰馬,造成驚馬現象。」

眾多的騎兵一塊策馬賓士會捲起濃濃的塵煙,數量一少雖然也會踐踏起灰塵,可就無法造成大面積的濃煙。

站在城牆之上居高臨下觀看,挨了一波爆炸物的龍騰衛士完全亂了,是那種人哪怕沒有被嚇懵,坐騎被驚之後也會不聽使喚的亂竄場面。

「王上搞出了了不得的武器啊。」冉閔說的是火藥,他雖然對己方掌握這樣的利器高興,卻免不了有一種蕭索:「此武器出現,作戰不再依靠武勇。」

不要說是血肉之軀,就是巨石被炸也會粉碎,個人武勇不是完全沒用,卻因為火器的出現作用被無限降低。

「大漢亦有數量眾多的騎兵。」李壇皺眉問道:「難道要全部刺耳,使其耳聾?」

戰馬被爆炸聲驚得亂竄的場面就在下方上演,本是需要耗費巨大代價與之交戰才能消滅的甲騎具裝,僅是一波爆炸就失去次序,他們正在被重新靠近的漢軍騎兵肆意追殺,連漢軍步兵都能圍殺那些因為驚馬而落單了的甲騎具裝。

冉閔當然也有想過類似的問題,他所想到的與李壇一樣,就是可能要讓戰馬耳聾,要不真沒法用了。

在火藥武器投入戰成的初期,不管東方還是西方,第一個考慮到的還真的是將戰馬弄聾。後面也不知道是怎麼發展,才研究出一套訓練技巧,事實也證明經過訓練的戰馬不會再懼怕爆炸聲,騎兵得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大規模投入使用,乃至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騎兵都還有一席之地。

怎麼來訓練戰馬適應爆炸聲?劉彥以前是海軍陸戰隊,可不是騎兵,再來是沒有專門查閱過相關資料,還真的是不懂,得慢慢來研究了。

「那個……」冉閔有些不確定地說:「爆炸會有閃光,再則是場面也著實恐怖,恐怕不是單單刺耳可以避免驚馬。」

所說的場面,是爆炸之後產生的衝擊波。

騎兵作為陸地戰場之王的歲月不知道是有多久了,中原王朝就是因為本身沒有足夠戰馬,才會在與草原游牧民族交鋒的時候處於被動。

其實騎兵的優勢真不是單純在交戰上,他們真正的優勢是移動速度夠快,哪怕只是短途上面的優勢,交戰之時打不過就能跑,步兵基本是追不上。

再來是,騎兵因為機動優勢往往可以更靈活地選擇作戰目標,經常可以讓步兵疲於奔命,等待步兵疲憊的時候發動突然地襲擊。

兩人能這麼悠閑地聊天,是羯族殘餘組織的反撲被瓦解,都不用城牆上的床弩部隊再發射第二輪,僅是騎兵和步兵就解決掉了千餘甲騎具裝的反撲,更有部隊已經殺進宮闕之內。

等待下級將校來彙報已經掌控局面,冉閔以及一眾將校就進了宮闕。

他們發現哪怕是到窮途末路,羯族那種極其奢靡的本性還是沒變,宮闕各章台和樓閣沒有多麼大,內部卻是被裝飾得非常華麗。

「這就是胡酋?」冉閔連石虎的名字都不願意說出口,指著躺在床榻之上的屍體:「都發臭了,還滿身的蛆蟲,怎麼進行辨認?」

石虎被弄死之後,他的兒子和那幫大臣還真的就是丟著不管,目前是小冰河時期不假,夏季沒有那麼炎熱,可屍體放上個三五天也真的該膨脹,時間更久只會腐爛掉。

看滿身爬蛆蟲的屍體對冉閔和一眾將校不會有什麼心理負擔,他們每個都是屍山血海中走過來,誰也沒少看見各種各樣的屍體,之所以一個個皺眉,只是因為無法辨認是不是石虎,又該怎麼向自己的君王邀功。

無法從屍體上辨認出是不是石虎會是一個大麻煩,那樣就無法真正確認石虎死了沒有,哪怕是有再多的人證,於這麼一件重要的事情上,人證真不能作為鐵證。

那麼,包括冉閔、李壇在內的任何一人,他們別說是向劉彥邀功,前途不受到影響就已經算是不錯了。

很多末代王朝的帝王,或是一些雄踞一方的梟雄,他們走投無路之後寧願自焚也不願意被活捉或是被殺,除了知道真活不了了,臨死前也是在給敵方大將造成麻煩。

生不見人,死了無可辨認屍體,指揮作戰的將領該怎麼向自己的君王保證敵酋已死?他們會擔憂自己的君王會不會懷疑是放跑敵酋,哪怕是效力的君王大度,可沒辦法證明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