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大漢帝國 第634章 以利趨之

要是民間願意自主去開發某個地方,只要沒有搞得那個地方民怨極深或是哀鴻遍野,實際上對於統治階層來說是樂見其成的事情。

甚至可以說,哪怕是某個地方被搞得烏煙瘴氣,為了開發那個地方,統治階層也會當做沒有看見,頂多就是在開發接近完成的時候出來收拾一波。比如弄死幾個本身有罪的官員和太過作惡的民間人士,給受害者出出氣啥的,那件事情就算過去了。

現在能夠自主開發某個區域的集體只有那些世家,這個就是劉彥明明不喜歡世家,也能將世家連根拔起,卻又接受世家這個集體存在的原因。

漢國的人口少,想要將人口調動到需要的地方還存在很大的難度,劉彥干不出將百姓遷移到某個蠻荒之地的事,就是想干也會付出很大的代價,那麼使用利益誘使世家主動過去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某個境外的蠻荒之地由世家出人、出錢、出糧來開發,世家又在開發過程中得到了想要的利益,且先不管世家得到了多少利益,地盤被納入國家疆土的一部分就是國家賺到了,還是賺大了。

遷徙人口的事情在任何時代都不簡單,拿上一次從揚州大舉遷徙人口而出的事情來說,二百多萬人在遷徙過程中直接死亡的人數就達到八萬,後續間接的死亡人數還不知道多少,耗費的糧食更是能夠打幾次戰役級別的大戰。而揚州遷徙人口才只是被送到梁州、益州、寧州、廣州,要是更遠的地方代價又該怎麼樣?

劉彥同意各家族前去中南半島(接受建議,以後就這麼稱呼了),過程中只是讓各支艦隊幫忙運輸,還賣出去了數量眾多的船隻,非但沒有耗費多少國帑,反而是賺了不少。而耗費多少財帛和賺多少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打下來的地方成了漢國的疆土。

今時今日的中南半島,漢軍駐紮的部隊也就只有五千,屬於各家族的武裝卻有十餘萬,非武裝人員的漢家苗裔也達到了二十餘萬,真真是突破了華夏苗裔之前歷朝歷代在中南半島的人口歷史新高。

有三十餘萬人進入中南半島,劉彥有理由相信那片土地從此以後再難脫離漢家懷抱,只要中樞不是病到痴呆的程度,中南半島必將永遠屬於版圖之內。

交趾是在公元孝武皇帝元鼎六年(公元前一一一年)首次成為漢家疆域,歷史背景是劉徹揮軍滅掉南越國,並在現代越南的北部地方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實施直接的行政管理。

對了,秦帝國揮軍南下時,擊敗南方百越諸族平定南疆,屬於象郡轄地的就有一部分是在越南北部,可是並沒有深入中南半島,所以被稱作交趾的地方還真就是西漢才佔下來。

西漢在那片地方設立郡縣,可是並沒有遷徙人口前往,僅是屯駐少量的漢軍進行駐防。有相關史料記載,西漢在交趾的駐軍數量從未超過五百,可就是這麼些駐軍將這片疆土一直維持到王莽篡漢。

王莽建立新朝之後,很多地皮估計是管不到就被放棄,其中就包括交趾郡,一直到綠林赤眉之亂後的東漢建立,交趾郡才被重新納入東漢版圖。

東漢重新設立交趾郡,駐軍數量是有超過西漢時期,但是到漢順帝劉保統治期間,當地的占族人區連殺死漢朝的日南郡象林縣令,就此從東漢獨立出去,佔據了原日南郡的大部份地區(越南中部),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占婆國,與東漢以順化為界。

當時的東漢中樞是在交趾都失去將近一年才得到彙報,那個時候占婆國已經建立起來。得到彙報的東漢中樞其實是有些懵,要不是專門翻找相關資料,壓根就不知道交趾是在哪個旮旯地方。他們對要不要出名剿滅叛逆有過探討,後面大概是覺得國庫空曠到可以餓死老鼠外加跑馬的窮,交趾那個地方好像也沒什麼重要的,就當做從來沒有過這麼一個地方。

交趾重新被漢家苗裔奪回是東漢末年,發兵奪回的那個人叫士燮,他是當時所有割據諸侯中最弱小的一個,可就是這麼一個諸侯中最弱小的一個還能將佔婆國打得無招架還手之力,要不是占婆國北部有山脈隔離,估計占婆國就活不下去。

士燮這個諸侯勢力是一直存活到中原各諸侯只剩下三個,一直到到三國並立初期也還過得滋潤,孫吳與曹魏進行逍遙津之戰,孫吳與蜀漢進行夷陵之戰,士燮都沒有趁機北上偷襲孫吳,後面卻是老孫家來了個突然襲擊,士燮的地盤此後也就成了老孫家的一部分,其中就包括交趾郡。

「大漢入交趾,遠比之前的先輩更為深入。」庾翼還是後面家裡人過來才換上的獵服,他騎跨在駿馬之上,對著劉彥說:「後漢(指東漢)失交趾,隨後失而復得僅是止步於日南(指士燮攻佔婆國),東吳進軍交趾亦是如此,司馬氏一族同樣如此。永嘉之亂後,日南被林邑所奪。現如今大漢於交趾,直通海峽。」

本來林邑國還能活到中原的大隋建立,是楊廣在位的大業年間才由劉方率兵攻滅,可隨後李唐建立又讓林邑復立,只不過是改稱占城。而占城還得是等待有明一代,才被安南所滅。

現在不用等到楊堅代周之後的楊廣遣將來收拾,林邑國這個國家到今時今刻已經沒了,連帶扶南國也失去了沿海所有的疆土,被各家族壓縮到了後世的泰國一帶。

庾翼所說的海峽,不是後世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的那個海峽,說海峽也不對,是後世泰國半島與柬埔寨的海域。

說到海峽,那片海域能夠被稱之為海峽的著實是太多了,有兩片大陸夾在中間的都能叫海峽,可是天然上海礁少的也真的就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的那個海峽,其餘島嶼的海峽大多是遍布小島,有眾多的小島也就意味著吃水深很複雜,再來就是洋流也關乎到海上航行。

後世南海在現如今已經成為漢國的內海,離東亞大陸最近的菲律賓群島基本被發現和留下人員探勘,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只要是在南海海域的也都被探索到。因為這一片海域有著太多密布的島嶼,沿海狀況也是著實過於複雜,前往的船隻不但發生觸礁的情況嚴重,還有進去就直接迷路失蹤的現象。

關於海洋的探索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用無數的犧牲以及損失才搞明白哪些海域安全或是危險,甚至是哪裡的洋流適合航行都是一項大學問。

真的就是這樣,在蒸汽機沒有出現前的時代,是依靠風力來進行海航,除了季風很重要之外,洋流順不順亦是關鍵,所以就存在所謂的航線。而便于海航的航線在蒸汽機被運用之前,真真就是無價的寶貝。

漢國關於海航還是起步階段,玩得比較溜的也就渤海、黃海、東海,朝鮮半島和倭列島之間的航線是直接拿來用,目前正在探索的是倭列島到流求(灣灣那個島),然後是抵達呂宋島(既菲律賓)。

海上會去探索那條航線,是因為劉彥記得那邊本來就有便利的洋流。

目前在漢國除了劉彥,估計沒人更懂得海洋,不會有人相信某些海域是進去了出不來,更不懂為什麼一樣都是海面怎麼就進去了出不來。

實際上是有很簡單的因素,有些海域的洋流就是順著那個方向,船隻順著洋流航行很方面,哪怕是沒有多少風來吹動船帆都能航行。可是想出來就會被逆流的洋流拖住,得是船帆有足夠的風力才能航行得動。

中南半島的面積不小不大,要是再加上南海周邊的島嶼那可就顯得非常大了。

劉彥給各世家畫的「圈」只是在中南半島,以目前的技術而言礦產很難開發,但是不缺名貴的木材資源,再來是那邊有全世界最大的翡翠礦產。

「是的,的確是在周水下游發現翡翠礦脈。」庾翼說的周水其實就是現代的薩爾溫江,那邊是哀牢郡以西,現在屬於緬族的群居地界:「只是交通極其不便,挖出礦石難以運出。」

現在西南半島根本就是密林遍布,陸上要是開闢出道路,信不信相隔一年又會重新長滿植物?哪怕是有現成的水系,可因為當地的氣候原因,河系除非是足夠寬大,要不然也是覆蓋著眾多植物。

交通只是難以開發的一方面,密林裡面的瘴氣不是現在有方法解決的,再來就是那邊的各種有毒生物簡直多到可怕的地步。

剛才講到香木、翡翠、等等的資源,無法大力插手的北方系各人不知道心裡是多麼鬱悶,一聽那邊滿布的瘴氣林子,再聽種類奇多的有毒生物,眾人內心就平衡了呀!

被劉彥划出來讓北方系自主發展的區域,草原可以發展牧畜業,東北那邊肯定是用來耕作,並且東北那邊的木材資源也是豐富到沒邊沒際,最重要的是除了冷一些並沒有其它什麼自然障礙。

中南半島的開發過程要面對原始叢林,搞不好被蚊子叮一口都會沒了小命,甚至是走著走著直接陷入沼澤,怎麼聽都有些瘮人,有比較才有傷害,哪能不讓北方系有些偷樂。

「所以少殺些野人。」劉彥嘴巴里是在那麼說,手卻是鬆開弓弦讓利箭射出,射翻了一頭麋鹿。他將弓收好,慢斯條理地說:「那些野人生於斯長於斯,熟悉當地的環境以及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