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大漢帝國 第618章 即將進入的新時代

冉閔一開始是率領三千突騎兵出戰,從上午打到下午時分,身旁的騎兵數量下降到不足千人。

倒不是冉閔遭遇到什麼強軍折損掉兩千騎,是這邊的環境太過複雜,他們一路是逮著潰退的慕容燕軍狂殺,慕容燕軍又是到處亂竄,追擊出去的部隊追著追著難免會跟大部分走散。

在滿滿都是敵軍潰兵身影的交戰場地,哪怕是擁有優勢的那一方在走散之後想要會合也不是那麼容易,開闊地如此,滿是樹木的林間更是如此,還能有千人左右跟隨在周邊,已經體現出冉閔不俗的統兵能力。

而事實上冉閔沒有多麼在意還有多少部下緊緊跟隨,他今天親手幹掉的敵人絕對超過三百,手裡的傢伙……也就是雙刃矛和鉤戟飲飽了鮮血,朱龍馬和自己的身上覆蓋著一層的血色,殺得痛快了也就只顧逮著人不斷殺,懶得去關注那麼多。

要不是隨軍司馬提醒,冉閔都沒有注意到謝艾所部發出來的旗語。

得到友軍通知的冉閔,得知戰場有貂豹騎兵的存在,瞬間就熱血燃燒。他有過與貂豹騎兵交手的經歷,那是石虎親征慕容鮮卑的那一場會戰,當時他是在石虎率先逃跑之後作為殿後部隊,以不到三千人對陣超過三萬的慕容鮮卑騎兵,是作為被逮著一陣追和殺的角色。

「報仇!報仇!報仇!」冉閔眼睛赤紅,揮舞著鉤戟挑翻擋路的一名敵軍,認準方向大吼:「沖!」

慕容燕軍現在的狀況很糟糕,絕大部分的人只想著逃離這個修羅場,還是那種奉命逃跑的姿態,僅有少數人還能成建制地被慕容恪調動著作戰。

戰場之中的人非常多,看著沒有協調性可言,一些昏頭昏腦的慕容燕軍甚至逃著逃著又向西南方向而去,結果是被追趕而至的漢軍又堵了出來。

慕容燕軍的崩潰是在極短的時間內造成,七萬人漫山遍野到處逃命,除了實在是無路可逃才會棄械跪地求降。會這樣,是漢國在并州和朔州大舉坑殺羯人帶來的效應,慕容燕軍的士兵十足害怕自己也會成為被活活埋土的對象,結果是能不投降就絕不投降。

到處是人的殺斗場,哪怕是騎兵也很難一直保持高速賓士的狀態,會在持續的廝殺中不斷降速,還能跑得動其實就已經非常不錯。

冉閔身邊只有千人左右的騎士,伴隨而行的戰馬卻有將近六千匹左右。

漢國不缺戰馬,哪怕是輕騎兵都能做到一人雙馬;突騎兵除了兩匹用於交替更換的戰馬之外,還有一匹負重載物用的馱馬;像是虎賁軍這種甲騎具裝用來交替更換乘坐交戰的戰馬也是兩匹,只不過還有一匹平時代步用的戰馬,少不了一匹用來載物的馱馬。

冉閔和一眾部下大概千人,會有六千左右的馬隨行,是馬習慣合群的天性,等於是其餘走散了的袍澤,他們的備用馬和馱馬差不多都在這了。

沒有負重的戰馬當然更為輕便,奔跑起來的速度絕對會快於負載騎士的戰馬,只不過是長期受到的訓練會使它們更有紀律性,才沒有撒歡了跑在最前面。它們有些是被載有騎士的戰馬連接著奔跑,有些則純粹是隨大流,踩踏著轟鳴的馬蹄聲一路踐踏,任何擋路的人都會被撞倒,然後再被無數的馬蹄踩踏成為肉泥。

謝艾利用巢車的高度可以縱觀戰場,看到冉閔殺向貂豹騎兵的位置才將目光轉移它處。

此時此刻,西南方向的樹林依然在不斷湧出來人,騎兵的數量已經不多,徒步的敵我雙方是在逃奔和追逐中出現,隨處可見利刃閃過血花飛濺,然後是身體重重地撲倒在地上。

樹林之中已經能夠聽到「投降不殺」的呼聲,謝艾聽了臉上泛起笑容。

勸降是在佔據優勢的前提下才會發生,有勸降的呼聲就代表漢軍的主力也追了上來,謝艾對於己方主力那麼快過來既是意外也是驚喜。

「命令步軍緩緩向前推動。」謝艾說著對下面搖了搖手,巢車的板層在「嘎吱」聲中緩緩地下降:「還是沒有發現慕容恪嗎?」

「沒有。」袁喬放下一直捂在眼睛上的望遠鏡:「該是偃旗而來,卻不知是依然在場或是已經逃離。」

「敵之甲騎具裝仍在。」謝艾的意思是,貂豹騎兵是慕容燕國的重器,慕容恪哪會丟下自己跑。他見板層已經穩住,推開門走出去,一邊說:「長史繼續觀察戰場伺機下令,某親自趕往戰線。」

袁喬行了一個躬身禮:「理當如此。」

戰場之所以是戰場,不止是一個充滿血腥之地,還會足夠的亂和嘈雜,冉閔一直都在衝鋒,也是一路殺戮,但實際上是無法確認路線到底拐了沒有。

身在戰場之中,除非是位於高地,要不然還真的是舉目望去難以辨認目標。畢竟戰場上到處是人,沒死就會在廝殺中進行移動,可沒有老實待在原地等人來殺的道理。

真實情況是,慕容恪在漢軍的騎兵從西南方向林間出來之後,已經是親自來到貂豹騎兵的位置。他知道這支大軍算是完了,其餘兵種無法救就不救,怎麼都想著將剩餘的貂豹騎兵帶離戰場。

位處戰場進行解甲並不是一件理智的行為,但甲騎具裝要是不解甲根本跑不了多遠,馳騁中換馬騎乘更是想都別想。只有騎士將甲胄脫掉,坐騎也該是解除馬甲,那一身的負重由多匹戰馬分擔,才能最大限度保證長途馳騁的體力。

「恆公,冉閔快殺上來了。」劉翔也不想自己顯得那麼窩囊,可問題是控制不住:「我們趕緊走吧!」

「不止是石閔……」慕容恪的目光是看向西南邊,但其實是無法穿過那麼多的人影,也無法透視顯得密集的樹木,深沉地說:「漢王的主力也不遠了。」

還沒有一天啊,慕容恪感覺一切就好像是在做夢那樣。

上一刻,慕容燕軍還有成規模的防線,被留下來駐守防線的四萬大軍,處於撤離狀態的七萬大軍,竟然是在一天之內瓦解,卻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夠逃出去。

貂豹騎兵的解甲已經有大概一刻鐘,不顧甲胄損傷的前提下解甲讓速度增快了不少,先批撤離的人該是有個七八百,還沒有完成解甲的不會超過五百。

戰場之上很吵很亂,慕容恪用最大的努力觀察四周,發現有一支漢軍騎兵已經接近到兩里之內,周邊的己方部隊卻是只光用後背對敵,一顆心沉下去的同時,大喝:「依然著甲的人準備應敵,其餘人隨某來。」

沒有解除甲胄的貂豹騎兵被反覆吼下來的命令搞得一愣,看輔助人員跑開,再看已經解甲的同伴一臉慶幸,那時候內心裡真的是五味雜陳。

貂豹騎兵在慕容燕軍一直享有超高的待遇,以往的戰無不勝也培養出了屬於自己的驕傲,只不過是今天打得實在太憋屈,長久培養出來的聽從命令讓被留下的那一批人不管再怎麼內心複雜依然習慣性選擇聽從命令。

「滾開!」

「別擋路!」

「滾!滾!」

因為心情複雜就會變得暴躁,擺開陣型也需要空間,五百左右的貂豹騎兵剛開始還是出聲罵,後面乾脆對不聽話的友軍揮出兵器。

一直是在殺人的冉閔沖著沖著漸漸感覺到不對勁,廝殺的時候注意力是在殺人上面,往哪邊跑會慣性地對著有敵人的位置,繞圈子和在已經衝過的路線上反覆折騰完全沒毛病。

冉閔察覺不對勁是周邊的敵人變少,視線捕捉到了潰兵在某個地方往左右兩邊跑,漸漸才看到在一線排開的貂豹騎兵。

「換馬!」

一陣廝殺過後,千人左右的突騎兵數量又下降到不足八百,陣亡多少誰都沒譜,坐騎發出的「呼呲」聲卻是能夠分辨疲勞度。

速度降下來之後,冉閔利索地從朱龍馬翻身到身側的那批烏騅馬背上。這匹通體烏黑的西極馬被取名叫烏騅,是劉彥從眾多雄峻的戰馬中挑選而出,命名之後特地賞賜給了冉閔。

戰將的坐騎取名字比較講究,一般是根據戰馬的毛色,比如赤兔馬其實就是一匹毛色為火紅色的馬,朱龍馬的毛色也傾向於赤紅,叫烏騅的戰馬就絕對是一批黑毛色的馬,絕影什麼的其實就是四蹄踏雪。就是根據戰馬皮毛的顏色和個別部位色調來取名字,一般可不會亂命名,更不是什麼馬都會慎重其事的命名。

冉閔有在世項羽的名聲,劉彥才會將取名烏騅的戰馬進行賞賜。意思大概就是劉彥承認冉閔的武勇,鼓勵冉閔勇猛殺敵之類的。

貂豹騎兵陣型擺開之後,根本就不在意路上是不是有友軍,已經開始在緩速前進,所過之處重甲戰馬橫衝直撞,拖在地上的鐵鏈帶起的不止是灰塵。

換馬完畢的突騎兵是在冉閔的領頭帶動下來了個拐彎,並不是彪呼呼地直接就衝撞上去。他們需要一個加速的時間,也很清楚迂迴的必要性。

說到底漢軍的突騎兵就是胸甲騎兵的一種,防護力最強的地方在於胸前,其餘部位至多就是套上防箭的厚皮甲,比用金屬包起來的具裝重騎兵負重輕也相對靈活,整體重量上更是比不了。用一個現代人都比較清楚的比喻,具裝重騎兵就是坦克,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