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逐鹿中原 第582章 蹭鼻子上臉了啊!

漢國長期處於戰爭狀態,許多人也就是趁著每年述職的時候才能聚上一聚,平時基本是天涯各一方。

述職當然不是每個人的每一年都能回來,比如這一次深入草原的謝艾就沒有前來襄國,他一方面在與柔然可汗跋提周旋,另一方面是襲擾拓跋代國的北部。

此時此刻的草原依然是冰雪季節,換做其他軍隊當然不能輕舉妄動,要不然肯定是會出現大量的非戰鬥損員,可天氣對於禁衛軍來講的約束力比較少。

說白了,禁衛軍就是一個消耗兵種,損失掉不會造成一家失去頂樑柱的後果,知道是怎麼回事的人都沒有顧慮,大概都覺得損失了再「變」出來就是了。

謝艾還是比較謹慎,他至少先請示劉彥,得到篤定的回覆,損失了多少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重新補滿,用起禁衛軍來也就不存在任何顧慮。

冰天雪地的氣候中,禁衛軍大股小股地出現在拓跋代國的北部,襲擊了一個又一個窩冬的部落,拓跋什翼健一開始並沒有發覺出了什麼事,是等待大量的部落被消滅,禁衛軍的互動距離臨時王庭足夠近才察覺。畢竟天寒地凍沒人會瞎逛游,部落受襲哪怕是成功逃脫了一些人,他們進入曠野也要能缺乏事先準備的前提下,扛得住惡劣天氣活下來。

冬季不戰的規律早被漢軍打破,問題中原戰場是中原,草原的冬季和中原就兩個慨念,拓跋什翼健對漢軍冬季不斷來襲沒有太好的辦法,集結牧民作戰通知是個麻煩,遷移什麼的也會因為通知的難題無法進行。再則說了,冬季進行遷徙,哪怕是遇到再危機的事,也不會有部落敢這麼干啊。

草原的窩冬,那就是真正的窩,人不一定要時時刻刻窩在帳篷,牧畜卻是蹄不離圈。牧畜不止是牧人的財產,還是牧人的口糧,它們的多與寡會決定一個部落的興衰,也是影響人口增或是減的關鍵,真心是沒有牧民敢大意。

「天寒地凍作戰,漢軍的損失不會小。」燕鳳哪怕是全身包得像粽子依然是凍得鼻尖發紅,他的雙手是伸到炭火邊上烤,小心翼翼地說:「冒雪作戰的是禁衛軍。此類兵種是大漢精銳中的精銳,以此等精銳冬季作戰,可視作大漢狗急跳牆了。」

禁衛軍當然是精銳,那種悍不畏死的作戰方式誰碰上了都會發怵,而禁衛軍不止是作戰悍不畏死,排兵布陣的速度也表現出一支精銳強軍該有的速度和素質。

拓跋什翼健的的確確是被燕鳳的話安慰到了。他在心裡算了一筆賬,以大漢禁衛軍的精銳程度,哪怕是禁衛軍是弄死十個牧民自己折損一個,好像算起來還是己方佔便宜咯?

「話雖如此,通知各部落向王庭靠攏的事還是要儘力和加快。」劉謙一樣是穿得很厚,看去卻是比燕鳳要耐凍一些,至少沒有被凍得鼻尖發紅:「集中一處可威懾漢軍不敢來襲,或是漢軍來襲也好集中優勢兵力進行反擊。」

今年冬季的草原,大雪小雪是輪流著飄,許多地方的積雪超過人的身高,至少也是積雪過腰,對於外出行走是一件考驗。

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漢軍竟然能夠遠途奔襲,行軍途中是怎麼樣,接敵之後又是什麼個狀況,拓跋代國可以篤定漢軍肯定是會出現大批量的非戰鬥損員,無法理解漢國中樞怎麼就捨得拿禁衛軍來這樣消耗。

拓跋什翼健面無表情地看著炭火,他的心情其實是無比的煩躁。

漢國很明顯不是拓跋代國可以以一國之力來相抗,不然也不會發生諸王會盟的事,不就是真切知道那一點,才想著集合諸國之力抗衡漢國嗎?

要說後悔與漢國交戰的話,拓跋什翼健是沒有半點悔意,漢國很明顯是要一掃天下,種族政策也是「漢人和非漢人」的兩種區分,不趁著諸國還在加入抵抗陣營,難道要等諸國被滅孤身等死?

胡人可是有統治過中原了,他們不光是進入中原為非作歹,多少是汲取了一些營養,其中就包括知道秦橫掃八荒六合的歷史,知道六國怎麼個被滅的過程,怎麼也該引以為鑒。

幹了而沒有成功,只能說是努力沒有得到回報,敢做就該敢認,拓跋什翼健沒有昏聵到不接受現實的地步。他努力過了,發現事不可為立即調整重心,打不過漢軍難道還不能離得遠遠,往更北的區域發展總能躲開了吧。

「可惜了……」拓跋什翼健還是臉部沒有什麼表情:「派遣使節沒有讓漢王心生遲疑。」

說的是修好不成又假意要臣服的那件事,拓跋代國那樣做純粹就是試一試,對修好沒有太多信心,稱臣則是稍微抱著一絲絲希望,卻沒有想到連拖一拖時間都沒有辦到。

「漢王必定深恨於本王。」拓跋什翼健總算是臉上有了表情,那是一種自嘲或者嘲弄:「本王可是還拖著很大一筆款項,還主張會盟組建反漢聯盟,只是諸王會盟沒有干成。」

燕鳳和劉謙能說什麼?他們只能是獃獃地看著炭火默不吭聲。

拓跋一族還有一個公主是漢國的德妃,其實許多臣子是有建議拓跋什翼健走走枕頭風路線,問題是拓跋什翼健很清楚自己那個妹妹是什麼人,連嘗試一下都沒有做。

拓跋什翼健不做是因為深知根本幹不成,再來就是多少欣慰拓跋一族再不幸也不會真的斷了血脈,相反是因為拓跋秀成了劉彥的德妃,拓跋一族至少是會有血脈融合進大漢王室,也許很久以後會因為這件事情有一些裨益。

「……積雪太深,聯絡艱難……」燕鳳轉移話題,說道:「大概確認的是,跟隨向北遷徙的部眾該有二十餘萬。」

草原上互相聯繫是一個大難題,拓跋什翼健決議向北遷徙是有事先做了準備,可依然是有相當一部分的部落沒有接到通知,這個是與游牧民族居無定所有直接關聯。

拓跋代國雖然是一個國家,但城池也就那麼幾個,都城盛樂算是其一。而盛樂是唯一一座拓跋代國自建的城池,像平城、大宇、赤城……還有一些叫受降城的城池,基本上是前朝遺留。

不是那種定居模式,也就讓拓跋代國幹不了人口普查的事,有多少人口基本只能靠猜,大概數字應該是全國六七十萬人?

「現在只希望大漢的注意力集中在涼國……」劉謙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麼,安慰話居多,要不禁衛軍也不會出現在拓跋代國北部:「我們挨過這個寒冬,開春之後立即入侵柔然,大可以戰養戰打開局面。」

沒有錯的,拓跋什翼健已經打算放棄漠南,他是真的覺得離漢國近太危險了,還是離得越遠越好。

近些年是進入小冰河時期,越是靠近北極的區域就越是天災不斷,但拓跋什翼健寧願去與天氣搏一搏,都不想去和極度強盛時期的漢國掰腕子。他的想法是,哪怕天災再嚴重還有扛過去的希望,扛住了等氣候轉好,佔了柔然人的地盤進行休養生息,總有一天拓跋鮮卑會再次南下,而那個時候的漢國還強不強大很難說,肯定是有報仇雪恨的那一天。

「我們損失慘重……」燕鳳苦笑了一下,又說:「涼國卻是要亡了。」

張氏一族在張駿時期並沒有正式建國,是尊東晉小朝廷為正朔,爵位是涼公,官職是涼州刺史、大都督。張氏涼國的正式建立是張重華乾的。

原本的歷史上,張重華繼位之後沒有多久,是在東晉小朝廷還健在的時候,一改張駿的國策不再尊從東晉小朝廷,先是自號涼王,隨後正式立國。他建國之後當然是與東晉小朝廷立即交惡,很快也遭受石羯趙國的入侵,是謝艾率軍三次大敗石羯趙軍才讓張氏涼國在建國之後站穩,沒有說建國又立刻被滅。

在這個被改變的歷史版本中,張重華是東晉小朝廷被漢國滅掉才建國,並沒有遭遇到原本歷史上的諸多難題,比較造化弄人的是謝艾成了生俘張重華的漢將。

拓跋什翼健要開口說什麼,卻是有人撩開帳門讓一股寒風吹進來。

「大王,二十里外發現大股漢軍!」

「這……」燕鳳霍地就站起來:「漢軍竟然能夠如此接近王庭?!」

拓跋代國的這個臨時王庭離柔然山並不近,外圍也是有大量的部落,那外圍的部落該是被清理到什麼份上,才會讓漢軍靠近到二十里之內?

「數量?」拓跋什翼健也是站起來,卻是沒有多麼的慌張。

前來彙報的人是破多羅埃力,他現在已經是一名萬夫長,主要是擔任王庭護衛,答道:「已經發現的是過萬,不清楚後面還有沒有。」

沒什麼說的了,既然漢軍殺將而來,拓跋什翼健只有集結軍隊,是要奮起外出驅除,還是嚴陣以待判斷情勢,那就是兩說。

【漢國強勢,一再被清洗已經讓大代人口銳減……】拓跋什翼健是在眾多侍女的幫助下穿戴甲胄,滿腦子裡卻在思量:【若是能夠殲滅來犯漢軍,或可起到震懾作用,使漢軍不敢再來侵犯!】

王庭嘛,當然是彙集人數最多的地方,幾陣號角吹響之後,各個帳篷鑽出武士,很快就彙集成為一支大軍。

冬天消耗是之前儲存下來的糧秣和馬料,拓跋代國的國力並不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