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逐鹿中原 第521章 無不可得罪之人

每一個國家的建立都會出現一批新的勛貴,大概就是追隨太祖打江山的那一批人。

勛貴在歷朝歷代都是一個大麻煩,他們會仗著自己為黨國流過血、出過汗、殺過人、嫖過娼……等等的事情而自覺高人一等,認為律法什麼的就只是約束平頭老百姓的玩意,對他們壓根就沒有什麼約束力,進而就會幹一些肆無忌憚的事情。

事情包含侵佔民田、強搶民女、欺壓百姓……等等只要能夠幹得出來的破事,幹了之後還得一副理所當然,對的被搶田、被搶女人、被欺壓……等等的受害者應該感到榮幸而不覺得是壞事。

第一代勛貴其實還是有些節操,主要是認為太過分了會被太祖當成清洗的借口,到了「勛二代」乃至於「勛三代」等等不知道多少「代」之後,這些「代們」通常會更加膽大包天。

那些「代們」會膽大包天與成長環境有關,他們的祖輩經營不知道多久之後基本都建立起自己的關係網,一次、兩次、三次……無數次幹了壞事反正有人兜著,基本上已經沒有太強烈的對錯觀念,只有惹得起和惹不起兩種概念。

漢國的建立僅是將近五年,大多數勛貴的「二代」只要是五歲以上,基本上在童年是有是有過吃苦的經歷,品行和是非觀念應該還算沒有扭曲。因此漢國的「勛二代」並不常惹事,要是出事也是出現在「勛一代」身上。

劉彥建立的國家走的是爵位決定待遇的路線,每一層爵位都有相應的賞賜。

爵位的待遇從可以獲得什麼規格的住宅到家中可以有多少奴僕和土地賞都有規定。其中住宅規格基本上是隨著爵位而固定化,奴僕數量也有著嚴格的限制,土地卻沒有嚴控到不能超過多少的地步,只是漢國並沒有開放土地買賣。

劉彥聽到了什麼?是勛貴開始在劃線圈地!

「並無勛貴明目張胆圈地……」王猛很明白劉彥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反應,他怪異地用眼角掃了一下那個聽得津津有味的李菟,眼眸沒敢正視劉彥的眼睛,是看著劉彥鼻子,接著說:「可能是勛貴的親族,或是打著親族名號的無關人士。」

劉彥可不信有人膽子大到那個份上或是腦子壞到一定程度去冒充勛貴親族,幾乎可以確定一定是得到直接示意或是暗示的人在那麼干。

「打著勛貴旗號來臣這邊請求劃撥土地,臣無一例外全是回絕。」王猛還在奇怪劉彥怎麼不叫李菟退下,有那麼一點一心二用還能將話講得順溜:「事情多了再無人來尋臣。臣所不知的是,僅是臣遇到類似狀況,或是全國各地皆是如此。」

這個時候劉彥才想起身邊有一個什麼身份都不是李菟,示意王猛先等著,轉頭對李菟說:「細君自便。」

李菟現在還真的就是什麼身份都沒有,她倒是很期待能夠有一個什麼身份,多次暗示之後劉彥根本就沒有回應,不過也沒有被遣回去。現在她聽到劉彥的逐客令,像是今天能跟隨在劉彥左右的機會還不知道有沒有,別提內心是有多麼失望,又該是對王猛有多大的意見,但還是得乖乖地退下。也沒有離多遠,她是借著劉彥沒說清楚,去了旁邊不遠處的茅廬。

「景略說的一句話非常好,『只知漢律神聖』,寡人得知之後心中甚慰。」劉彥看到王猛一時間臉色都變了,知道是因為什麼。他沒有去在意王猛突然間的驚悚,君王掌握官員動向很正常,對覺得有前途的官員進行觀察更是理所當然,是繼續說:「大漢建立不達五載,石羯未滅,燕國未除,更有涼州與代國等諸多憂患未定,多少舊土未曾光復,寡人實是不願看到有人覺得天下已然大定,該躺在功勞簿上為非作歹。」

王猛當過劉彥的貼身秘書郎,要說對君王事了解的話,絕對會比左右丞相等等文武百官了解更多。他記得非常清楚,秘書郎一職上從來沒發現君王有什麼暗查百官的機構,不太確定是不是自己離職之後君王才搞出來。

統治者掌握文武百官的動靜幾乎是歷朝歷代都有的事情,區別就是有沒有公開化罷了,一般情況是隱秘機構在干類似的事情,只有彪呼呼的統治者會將類似的機構明顯化,比如東廠……

「曾經秦孝公之兄公子虔因觸犯秦律也遭割鼻、黥面,以此維護秦法。」王猛幾乎是一句一哆嗦,會這樣是知道自己接下來的話得罪的人太多,還都是現如今他惹不起的對象:「臣以為,大漢既效法先秦,當有先秦維護秦法的堅決。」

很碰巧,劉彥對先秦了解的並不少,甚至可以說遠比五胡亂華要知道多得多。他會了解先秦,是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幾部連續劇的功勞,比如《裂變》、《縱橫》、《崛起》,沒來得及等到《東出》結果一穿就穿到了五胡亂華。對於幾部連續劇的喜好,他研究過先秦的歷史,要是王猛有興趣談先秦,他可以和王猛談上不知道幾天幾夜。

「大漢於王上一手建立,橫掃石羯而有大漢基石青、徐、兗三州之地,開創如今大漢格局……」王猛顯然不知道談先秦會博得劉彥的好感度,是站在臣子盡忠的角度述說大漢的開創史,講的時候是隨著劉彥的征戰史而語氣頓挫有力,後面總結道:「王上要開創的是無盡之偉業,理當不因一些宵小而毀。」

得益於有當過劉彥的貼身秘書郎,王猛還不止一次幫劉彥手持墨水,讓劉彥可以盡情地在一張大大的白布上畫地球七大洲的輪廓。

其實劉彥對地球七大洲的輪廓,除了世界島的亞洲和歐洲之外,其餘的洲也就是一個模糊的記憶,畫起來就別管標不標準,有那麼點意思,知道哪個地方有哪一片大陸也就湊合了。還真的就是幾片大陸,像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有哪些什麼島嶼……除了「天朝的痛」之外,劉彥就記得倭列島、袋鼠島、紳士島等等為數不多的幾個。

作為幫手之一的王猛,是從那個時候得知腳下原來是一個圓球,有那麼很長的一段時間一直在思考諸如人站在球上怎麼沒掉下去之類的問題,當然還得感慨世人所知的「天下」是多麼的狹小,少不得對劉彥說過「大丈夫理應一掃八荒六合,成就無盡偉業」之類的話激動得渾身打擺子。

劉彥在回憶一些事情,是關於王猛是不是法家門徒。

仰仗於董仲舒的豐功偉業,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又到了漢元帝腦抽不接納除了儒生之外的人做官,從那個時候開始不管是什麼學派想要在官場有一席之地,都需要掛個「儒家」的牌子。

世上無百家,有的只是各種儒皮法骨之類的掛羊頭賣狗肉,哪怕是到了東漢末年根本就是法家門徒的曹操都只能繼續掛著儒家招牌,結果就是不管真正學的是什麼,只要是個讀書人都自稱儒生。

劉彥還真的就想起來了,王猛讀《春秋公羊傳》和《荀子》遠比四書和五經要多。

所謂的「公羊」是儒家的一個學派,主張的是復仇主義,有著很鮮明族復仇色彩。聽聽核心的「十世之仇,猶可報也」這句話,該是多麼執著於報仇雪恨。

百家消失,荀子的後裔歸納進入儒家學派,但這一學派卻被儒家視為最大的叛徒,歷來就是眾多儒生眼中的異類,只差在腦門上貼上「我們是法家卧底」之類的標籤。

成了一國之君之後,劉彥多少是有研究過儒家,得出的結論是除了「魯儒」之外的儒家並不是毫無可取之處,對於「魯儒」那種「沒有敵人我內鬥,敵人來了我投降」則是厭惡到骨子裡。

劉彥沒有想過要恢複百家爭艷的格局,只能說那是站在君王的角度得出的結論。

說得清楚明白一些,往好了說百家爭鳴可以恢複學識上的競爭,但人心也會隨著學派的競爭變亂,對於一個想要向外開拓型的國家來講,一國有太多的思想是壞事而不是好事。

任何統治者都不希望要舉全國之力對外的時候,內部卻是亂糟糟的局面,那也就能夠理解漢武大帝劉徹為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而似乎劉徹的「獨尊」也沒有真的執行,至少他在世的時候朝堂之上可不全是儒生,甚至都沒有重用過儒生,是不肖子孫干出的荒唐事,還差點讓帝國給玩死了。而事實是,要沒有劉秀這個位面之子,漢帝國絕對是被劉奭玩死了。

漢宣帝曾經親口對漢元帝說過:「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明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自小被儒家洗腦的漢元帝肯定腦子被洗壞了,一心想的是做一個符合儒家標準的好皇帝,結果是真正用儒家的手,搬起王家的石頭,砸了漢家的腳,鬧出了一個「穿越者」毫無難度地搞了一個「新朝」,結果這個「穿越者」還玩崩了,讓「位面之子」開始了龍傲天的人生旅程,才有了東漢。

王猛可不知道自己效忠的君王究竟是讓思想跑到哪去了,見到劉彥長久的深思狀,他只有安安靜靜地靜立一旁。

思想飄了很久的劉彥終於是回過神來,他已經確定王猛傾向於法家治世,是根據王猛在當縣長和縣令的諸多斷案來判斷,又回憶喜歡《春秋公羊傳》和《荀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