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逐鹿中原 第410章 整體態勢

天氣變化帶來的不止是萬物的復甦,群梟逐鹿給予天下的更是一種強烈的躁動。

濮陽郡那邊,石虎集結的兵力約莫有十七八萬,其中包括三千甲騎具裝的鐵騎和八千的具裝重步兵的龍騰衛士,另有東宮高力一萬。這批絕對的精銳算是石碣趙國的精粹所在,他們駐紮於白馬。

除開濮陽郡文石津和白馬以羯人為主的武裝之外,李農所率的乞活軍已經趁冬季黃河結冰從陽平郡過河來到南岸,進入濟北郡之後輕易拿下漢軍放棄的東阿以及桃城,算是成了過河的卒子,只能是有進無退。

孫伏都率軍在濟陰郡的城陽,麾下大概是有接近七萬人馬,大多是以殘兵敗將所組成。他們之前是與三萬從豫州北上的漢軍在定陶附近交戰,等待從關中而出的原冉閔軍抵達豫州則是撤向了乘氏,最後是撤到了濟陰郡最東北側的最後一座城池,也就是城陽。

石碣趙國在外圍還有接近三十萬人,他們分布在司州的汲郡和頓丘郡、陽平郡,開春之後開始收集戰馬需要的草料,亦是在給大軍干一些如放牧之類的後勤工作。

接近二十萬的羯人本族,將近三十萬的乞活軍,城陽七萬殘部,石虎拿出來用於第一線交戰的人就達到五十萬以上。不過有一點需要認知,那就是三十萬乞活軍中真正能打的估計只有五六萬,餘下只能算是輔助角色。這樣一來真正能參戰的石碣趙軍,數量該是三十萬左右?

漢國在濮陽郡布置了十萬的軍隊,濮陽本城駐紮三萬,濮陽城外的營盤屯駐四萬,餘下的部隊是分散在咸城、鄄城、羊角城、廩丘(含城池之外)。

處於漢軍實際控制的豫州,本來駐軍是有四萬左右,後面就地徵兵三萬,再有冉閔從關中帶出來被整編成軍的八萬,那就是豫州有十五萬的漢軍。

兗州區域除了濮陽郡之外,濟北郡谷城、清亭各自有五千的駐軍,東平郡的秦亭駐軍一萬、范縣有兩萬駐軍。

將濮陽郡周邊的漢軍統計起來,投入第一階段的作戰部隊也就是十四萬左右,豫州調動北上的十萬漢軍則是會在第二階段投入,第三階段投入的軍隊數量暫時無法確定。

「乞活軍看著數量龐大,可能夠上場廝殺的不會太多。」冉閔是站在一個顯得龐大的沙盤邊緣,拿著一根棍子在指點:「黃河已經開始解凍,按照以前的慣例乞活軍不會有太多的糧秣,他們處於絕對危險的位置,卻是依賴濮陽郡趙軍取得的進展來作為反應。」

要不怎麼說李農的乞活軍變成了渡河卒子?黃河解凍後,漢國的艦隊又能封鎖黃河,乞活軍只能前進而沒有退路,偏偏與位處白馬的石碣趙軍又相隔兩百五十餘里。

「按照臣的建議,率先逼降乞活軍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冉閔用棍子敲著沙盤上的東阿城:「成了棄子的李農,只要看到漢軍主力部隊,不會為石碣奮戰到底。哪怕是李農願意,他麾下恐怕也不會願意。」

冉閔說的主力不是指軍隊數量有多麼龐大,奉高這邊可是彙集了兩支漢國有獨特番號的部隊,就是擴編到五千的虎賁軍和有一萬的羽林軍,更有一萬禁衛軍。他深切認為僅僅是這兩萬五千精銳開赴東阿,哪怕是李農不降也能消滅,前提是由他來統率這支精銳部隊。

「之所以故意讓乞活軍奪取東阿和桃城,自然是為了設下陷阱。」紀昌看向了劉彥,說道:「王上,五官中郎將的建議與我們之前制定的策略一致,由五官中郎將親自前去更是妥當。」

沒錯了,劉彥給冉閔的官職就是五官中郎將。

五官中郎將軍在東晉小朝廷那邊是四品官,於各個列國卻是因為實際統率部隊不同有不一樣的品階。

在漢國的話,延續西漢與東漢,再根據三國時期的特點,是有設置東、西、南、北、中五個中郎將,那麼五官中郎將就是比那五個中郎將的職務高,比雜號將軍也更高,僅僅是位於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冠軍將軍、衛將軍之下,與四征和四鎮的地位相同。

考慮到漢國目前不管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冠軍將軍、衛將軍都是空置,四征和四鎮將軍也沒有人當,僅僅是五個中郎將中安排了北與西,冉閔對五官中郎將這個職位只能說是認可卻不是欣然,但他知道能夠這樣已經非常不錯,誰讓漢國就是這幅樣子。

「豫州部隊需要一路攻擊狀態的北上。」劉彥說的是陳留郡和濟陰郡並不被漢軍控制,他看向了冉閔:「可以在豫州部隊抵達作戰位置前,解決乞活軍嗎?」

冉閔一口應允:「請王上放心,臣必然能夠做到。」

「既然五官中郎將有如此信心,乞活軍自然不成威脅。」桑虞在冉閔面前從未表露出厭惡情緒,只能說是不咸不淡。他抬手虛指濮陽郡的方向,問道:「石虎率先發動攻勢的機會最大,我們處於第一線的七萬部隊是不是少了一些?」

濮陽本城三萬和城外營盤四萬,他們需要應付的是接近二十萬石虎親率的大軍,還是以兇殘聞名的羯人。

「石虎殘暴,卻不是一個不知兵的人。」紀昌看得則是位於濮陽城後方的幾個屯兵點,說道:「一開始石虎會大軍壓進到濮陽城下,本部會分兵,孫伏都所部也必然是北上,竭盡所能攻取鄄城或是廩丘,切斷濮陽我軍與後方的聯繫。」

漢國這邊的戰略有兩個部分,若是能夠速戰速決的取勝自然最佳,如不能來一場曠日持久的交戰也是選項之一。

實際上,包括劉彥在內的漢國高層都比較傾向於讓戰爭持久化,變成不但是軍隊的對抗,還是兩國國力上的較量。他們對漢國本身的國力很有信心,就是懷疑主力部隊在濮陽戰場拖久了,會在其它區域造成劣勢。

打一場持久戰不止是單單為了濮陽郡之戰的勝敗,長遠目光來講還是為日後席捲中原創造有利條件。畢竟只要石虎將舉國之力消耗於濮陽郡之戰,後面哪怕是石虎還有足夠的人口,可糧秣、軍械等等物資可不是說變就能變出來。

「雖然我們的水軍可以保證封鎖黃河,可是秦亭的駐軍不能動。范縣可以適當增加駐軍作為可以隨時增援的機動力量,以確保對廩丘或是鄄城有足夠的幫助。」冉閔摸著下巴說:「石碣分兵攻打鄄城或是廩丘為必然,何不在臣解決乞活軍之後,將這股敵軍一併消滅?」

劉彥發現冉閔在談到戰爭的時候有著一種發自內心的自信,談論軍事的冉閔不但顯得自信且英氣十足,完全不像是諸多情報中時不時就昏了頭腦的人。

「經過一個冬季,我們在濮陽郡建造的要塞等防禦工事,不必憂慮各個城池會被輕易攻取。」桑虞面帶微笑,說道:「需要的是……什麼時候的什麼地點被敵軍攻取。」

冉閔下意識就看向桑虞,隨後又看向劉彥,悶悶地問:「王上,有什麼是臣不知道的嗎?」

「永曾,我們的戰略並不是完全固定,是將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儘可能布置方案。」劉彥語重心長地說:「戰爭是服務於更大的局面,一場戰役中會發生非常多的事情。我們儘力引導戰事的發展,搶佔更多的先機,最後取得最想要的結果。」

「王上這麼說臣就理解了。」冉閔看樣子是真的懂了,說:「若是能夠強迫或誘使敵軍干我們想要他們做的事情,必然是勝券在握。」

劉彥在靜靜地聽,他知道冉閔還有後續的話。

果然又聽冉閔接著往下說:「只是石碣並非沒有能人,有什麼謀略還需謹慎再謹慎。」

話是對的,可是冉閔得罪的人不少,尤其是制定戰略的左右丞相和相關將校,甚至是劉彥本人。

劉彥對於正確的建議當然不會惱火,他笑著頷首問:「永曾可有什麼建議?」

「若到了需要放棄某個節點,必然是要做出竭力抵抗再失守的模樣。」冉閔對於之前東阿和桃城輕易讓李農奪取還是比較看不起,認為為了不死人而做得太明顯,也就是李農別無選擇,要是有選擇肯定要退卻。他萬分慎重地對劉彥說:「作戰本來就是要死人的。」

一陣商議下來,該布置和該準備的已經儘力完善,劉彥當夜舉辦大宴,次日該各奔東西的人出奉高前往各處。

冉閔自然是帶著虎賁軍、羽林軍和禁衛軍出發,他走之前還被劉彥隆重地進行拜將儀式和出征儀式,算是被給足了榮譽。

「王上?」紀昌在冀州的工作還沒有做完,他卻是可以在奉高再留一段時間,等待冀州那邊氣候轉暖再去。他是與劉彥登上一處山峰,遠遠地瞭望正在開拔而去的部隊,並不隱晦地問:「若是冉反叛,該如何應對?」

劉彥看著在開拔的部隊,直白地說:「他或許會反叛,但不會是現在。」

現在的局勢不適合冉閔有過多的動作,不是說正在大戰不合適,純粹就是冉閔剛剛歸附,原先追隨冉閔的人肯定是處于思想混亂時期。再來是,漢國沒有虧待冉閔包括其原有部屬,甚至可以說他們都被良好的安置。

劉彥不會給冉閔有主政一方的機會,就是用其征戰也會有其安排。

真實情況是,某個誰造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