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漢部立國 第322章 來,戰個痛快

漢軍此前遭遇的石碣趙國將校極少會有什麼彎彎繞繞,基本就是直來直去的交戰之法,有多少軍隊直接開過來,隨後兩軍擺開陣勢,哪怕是有謀略也只是到了戰場的戰術那一級別,戰役級別的謀略則是一次都沒有見到。

這一次面對的姚弋仲不一樣,他來到青州黃河段的北岸,一開始就干一些看上去挺複雜的事情,比起其他的石碣趙軍也有區別。那種區別是直接體現在活動層面上,比如集體意識之類的分別。

青河郡和平原郡的羌族大軍被漢軍估算為四十萬,那是包含老弱婦孺的數字,並不是全部的戰兵,符合胡人征戰時全家老少並肩上的習俗。

「擺在黃河邊上的大約是十二萬。遠遠看去基本為青壯,從服飾看來以羌族居多。」

誰讓漢軍這邊有望遠鏡?哪怕是隔著數百里的黃河,使用望遠鏡看去其實也能看得比較清楚。

「近期姚弋仲下令嚴查與清理,我們的斥候在北岸活動越加艱難。」

黃河北岸的斥候是依靠信鴿在向南岸傳遞信息,而信鴿這種動物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被應用於消息傳遞。

屢次戰爭就是斥候最先進入戰場,乃至於是在敵軍活動區域進行偵查,他們是危險程度最高的士兵。

一名合格的斥候並不好訓練,每一名斥候絕對是百戰老兵,一名合格乃至於優秀的斥候戰死對於軍隊的影響不會比陣亡數百新兵少多少。

鑒於姚弋仲開始針對漢軍斥候,近期漢軍的斥候損失有些驚人。原本對黃河北岸的偵查就存在迷霧,斥候的大量損失直接讓漢軍指揮中樞更加摸不清楚羌族大軍的情報。

劉彥必須要問:「有可能是會在汛期之前渡河嗎?」

怎麼說呢?漢軍擺在黃河沿岸的部隊數量少了一些,無論怎麼看姚弋仲麾下的部隊都是佔據著絕對的數量優勢。

因為情報上的不足,沒有人可以確切地告訴劉彥答案,漢軍只能是加強必要的戰備,對沿岸的偵查亦是需要加強。

在黃河兩岸的情勢越來越緊張之際,一些其餘的消息也是不斷彙集到劉彥這裡。

首先是成漢的皇帝李壽駕崩了,其長子李勢繼位成為新任皇帝。李壽最後有了定論,謚號昭文皇帝,廟號中宗,葬於安昌陵。

李勢成為成漢新一任的皇帝後,成漢與漢部這邊原本談好的貿易有了波折,召回在下密的成漢等人。並且傳出一件事情,傳聞李勢要與石虎重新訂盟。那麼,李勢召回在下密的成漢等人也就解釋得通了?

除了成漢那邊,潼關也有新的消息傳來。冉氏秦軍竟然出關打了一場進攻戰,先從曉關出擊擊潰關外的石碣趙軍,等待潼關之外的石碣趙軍關注曉關戰局,李農麾下有人進行反叛,潼關的冉氏秦軍又再殺出,不過潼關這一路的冉氏秦軍出了關卻是遭遇苻洪埋伏。

短暫的十三天,冉氏秦軍與關外的石碣趙軍再次殺得血流成河,出關的五萬冉氏秦軍僅以三千餘逃回關內,石碣趙軍那邊損失該有七八萬,其中乞活軍承擔了六成的傷亡。這樣一來,冉氏秦軍可真的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了。

一直在關注遼東的漢部當然也得到慕容燕軍的消息,貓了數個月的慕容燕軍是以慕容翰為帥,率軍四萬作為先鋒開拔幽州方向,比較詭異的是半路上慕容翰竟然重病,好好的一次進軍走到霸水邊上的令支城就停了下來。

石斌麾下有能人,他們也不知道是怎麼得知慕容翰病重的消息,輕騎突進奔襲慕容燕軍,在令支城打敗失去指揮的慕容燕軍,迫使慕容燕軍逃過霸水。

慕容翰是在病中渡河,似乎因為不小心還掉落霸水,他雖然被救了上來,可也因此病情加重,沒有多久就病逝。

事實情況是,慕容翰在與宇文鮮卑一戰的時候就已經受了箭傷,歷史沒有改變是會被慕容皝賜死。

這一次,慕容翰領兵出征是慕容燕國太尉封奕的主意,要的就是慕容翰帶病出征,要慕容翰病死,總是比慕容皝賜死慕容翰要好看許多。

要說起來,封奕估計也沒有料到石斌會主動出擊,慕容翰是死了,可慕容燕軍也折損了近萬。

因為那麼一件事情,封奕可沒有少被慕容宗族責怪,若非慕容皝信重封奕,封奕的下場絕對會很凄慘,畢竟慕容鮮卑是有內鬥,可處於上升期的慕容鮮卑對於軍隊的愛惜還是比較重視,不會幹那種為了殺一人而丟棄過萬部隊的事情。

總體的情報總匯起來,劉彥就納悶地發現了一件事情,看似風雨飄渺的石碣趙國沒有出動羯族大軍,冉氏秦國的反擊被僕從軍擺平,慕容燕國的第一次南下被石斌輕易挫敗,他的這些合作對象……好像都不怎麼行啊?

是的,就只是合作對象,絕對不是盟友。

不是劉彥瞧不上那些國家,只是清楚都是競爭對象,上一次諸方會盟,慕容燕國就沒有談什麼結盟事宜,有的不過是約定共擊石碣趙國,說明慕容燕國也清楚沒有結盟必要,倒是冉氏秦國和張氏涼國有過類似的提議,但漢部這邊並沒有確認下來。

不結盟政策就是劉彥的決定,漢部目前與誰結盟都不合適。

慕容燕國已經再次做好南下準備,由慕容皝親征,由慕容俊作為前軍主將、慕容霸為副將,全軍數量該有個二十二萬?

慕容燕國一動就是二十二萬,那並不是一個小數目,畢竟橫掃遼東周邊時,慕容燕軍最多也只是出動六萬,二十二萬該是近乎於傾巢而出了。

【看樣子慕容鮮卑真的瞧不上遼東那一塊苦寒之地,真打算哪怕是放棄遼東也不惜要全力南下。】劉彥想到這不由得苦笑,他們這邊與姚弋仲還在繼續隔著黃河僵持:【要是沒有與姚弋仲分出勝負,慕容燕軍卻攻下幽州,攻佔幽州的慕容燕軍必定是會繼續進軍冀州,介時……可就麻煩了啊!】

慕容燕國的強大絕對毋庸置疑,從日後他們會搶佔崩潰後石碣趙國的三分之二國土就能夠看得出來。

漢軍對上的石碣趙軍都不是什麼主戰部隊,羯人的本族大軍卻是和慕容燕軍戰過不止一次,每次似乎都是以慕容燕軍獲得勝利而告終?以此來看,誰能否認慕容燕軍的強悍?沒人!

到了六月初,青州黃河段上到處都是漂浮著木頭和雜物,而這個並不是羌族大軍丟下的全部,絕大多數的木頭和雜物其實是被漂出大海。

有一件事情比較搞笑,漂出大海的木頭基本是被漢部的艦船撈了起來,儲存進入倉庫之後成為系統資源的一部分。

劉彥看到數據的時候其實很震驚,他們只是收集了大海中的那一部分,黃河水道中還有近兩百里到處漂著木頭,那羌族大軍到底是砍伐了多少森林,這樣大肆破壞森林會給黃河北岸的土質造成什麼影響?

六月十三日,羌族大軍總算是有了新動作。

「他們這是要鋪上木板了?」

「毫無疑問,是的。」

看黃河北岸,那裡密密麻麻呆滿了人,一些釘裝的木板簡直是堆成了山。

有士兵正在嘗試將釘裝好的木板鋪在被漂浮木頭堆積的河面,木板大概是長兩丈四、寬一丈,它被放置在河道的木頭上時稍微晃了晃立刻穩住。

第一塊木板放置完畢並被鐵索穩定住,一陣陣的歡呼聲在黃河北岸被吼出,那代表的是羌族大軍的渡河方案有效。

站立在黃河南岸的漢軍,他們在面面相覷,羌族大軍看上去有渡河的意圖,可是……河岸的駐軍並沒有接到什麼命令。

漢軍在黃河南岸的部隊並不多,僅僅是八千左右,他們需要防禦的是至少六百里的河段,這樣算起來該是多少里才會有一名漢軍?

姚弋仲正在親自監督關於方案的可行性,第一塊木板被安置之後,是第二、第三……不知道多少塊木板被放置和重複堆疊,河岸邊寬度十來丈的木板橋延伸出去約有三十丈,已經有騎兵被派上去反覆進行踩踏馳騁,木板橋看著只是有輕微的晃動,卻是沒有散架。

「對岸的漢軍有什麼動靜?」

「回軍主,漢軍的快馬的動靜頗大,暫時卻沒有發現新的漢軍出現。」

姚弋仲得到答案本來應該高興,可是內心裡有的只是迷惑。

黃河南岸有漢軍,他們架橋的對岸就有大約一千左右,也僅限是那麼多,再多是東平陵有接近兩萬?

「說不通。」姚弋仲用著滿是困惑的語氣說道:「劉彥為什麼不阻止我們渡河?」

「我們的判斷是劉彥手頭的兵力不足。」呼延盛是匈奴人,他卻是石碣趙國的虎翼將軍,今次是到姚弋仲麾下任職:「應該不會有錯,畢竟……劉彥需要用兵的地方真的太多。」

虎翼將軍、龍驤將軍等等都算是列將軍,也就是所謂的雜號將軍。雜號將軍需要有另外的軍銜,也就是加銜什麼什麼的都督之類,才會有真正的實際兵權。雜號將軍的出現是三國後期的特色,延續下來到了胡人當政時,一般是籠絡一些人。

姚弋仲當然知道劉彥需要用兵的地方多,他還知道僅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