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漢部立國 第311章 下一步動作

這年頭使用銅錢交易的不能說沒有,只能說數量之少遠超想像,以物易物才是主流。

另外,相對於款式混亂和質量不一的銅錢而言,主流的貨幣其實是帛或絹,上些檔次的貨幣是綢或是緞。

布匹為流通貨幣近乎於佔了華夏文明的整個古代歷史,畢竟銅錢除了當錢只能融掉做一些工具或是器物什麼的,人卻是不能沒有一身衣裳,如此也不算難以理解。

蜀中自春秋戰國時期就是一個盛產布匹的地方,尤其是以錦或綢緞的工藝最高。那或許是與區域性的植物生長環境有關,可能也是氣候導致,但蜀中的布匹一直是華夏文明中相對上成的產物屬於毋庸置疑。

昝堅帶來的布匹數量眾多,大多是以麻布和錦為主,少量的絹、綢緞和絲綢。

啥?綢緞不就是絲綢?當然不是了,綢分為好幾種,緞的種類也不算少,甚至還專門劃分出很多類別的真絲體系,怎麼會都一樣呢。

漢部這邊沒有生產絲綢的工藝,想從長江以南想辦法也遭遇那些門閥和世家的阻擊,甚至是能夠購買到的絲綢也數量不多。

「要是換算下來,貨物價值頗為可觀。」呂議滿臉的興奮,他也不得不興奮,綢緞那些也就罷了,最主要的是昝堅還帶來了懂得製作絲綢的奴隸。他眼巴巴地看著劉彥,說道:「君上,無論如何都該拿下!」

說的不止是被運來下密的那批貨物,長江之上可還有一大批貨物並沒有登岸。

要是將昝堅報上的那些貨物數據算起來,單單是兵器而言漢部就需要支付近兩萬單位,而這個只是第一批。

李氏成漢那邊報出的價格不算過份,甚至可以說略略有些廉價,那是區域位置決定了的事情,蜀中布匹產業就是這樣,甚至是茶葉供應也不賴,就是缺乏與戰爭有關的資源。

沒有錯的,蜀中雖然是多山地區,可是鐵礦的數量從來就有點擔憂,並不是說多山就代表多礦產。

必須要說的是,蜀中發展茶業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該是從西漢時期就開始發展,不過與之中原潁川周邊的茶業競爭不過,可是近來中原戰亂紛飛和生靈塗炭,華夏區域的茶業成了蜀中為之稱冠。

青州離蜀中太遠,想要付之武力不知道是多久之後的事情,雙方有長江作為貿易通道,建立貿易關係其實是一件挺不錯的事情。

【桓溫目前已經在我麾下,那麼東晉伐成漢還會不會發生?】劉彥內心的感覺其實挺怪:【蜀中歷來羸弱,但有山川地勢之險……】

劉彥改變的歷史挺多,對於熟知歷史的人或許是有害,但對他這麼個對五胡亂華並不熟悉的人卻是沒有太大的所謂。

從蜀中獲取布匹來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相應地劉彥比較樂意輸出內河艦船,對於兵器和甲胄的輸出則是必然要進行控制。

呂議得到指示也就離去。他是無比傾向於與李氏成漢形成良好關係,貿易僅是一個理由,第二個是蜀中太遠。

進入到冬季的中原,往常的歲月也許是該消停,但今年卻是不一樣。

石碣趙國哪怕是大雪紛飛的季節也依然在做相關的戰爭準備,石虎瘋也似的不斷抽丁,全國可徵調青壯不斷向鄴城進行彙集。

沒有被改變的歷史上,今年(公元343年)也確確實實是石虎大舉徵兵的現況。有歷史記載,石虎抽丁百萬,各州郡陷入極度的動蕩之餘,被抽調的青壯竟是有三成左右死於行軍途中。那是被野獸吃掉,也是疾病導致減員,各條道路上處處可見沒有被掩埋的屍體。

大量的抽丁只是致使動亂的一部分,石虎有明確的命令,三個人就要奉獻一輛車,那等於是至少一匹馬或是牛作為腳力,再來是還有需要承擔的布匹,導致湊不出來的人要麼是賣掉任何能賣的東西來湊,再湊不夠只能是拿根繩子到野外找棵樹弄死自己。

受到石虎禍害的遠不止是中原的晉人,羌族、氐族、匈奴……等等一些雜胡,除了羯人是在禍害別人之外,其餘族群有一個算一個其實都是處於被禍害的地位。

「除開豫州方向,我們與石碣的邊境皆有近兩百里的無人區。」紀昌是特地過來,任何國家都在這個冬季練兵秣馬,漢軍怎麼能夠安心貓冬?他指著掛起來的地圖,說道:「北邊已經確認佔領黃河以南的郡縣,是否考慮趁黃河結冰,過去佔領北岸的幾處險要之地?」

臨近青州的黃河北岸其實並沒有什麼險要之地,甚至可以說根本就是一片平原。沒有險要的地形,那隻能是依山傍水建造要塞,紀昌記得無比清楚,自家軍上的直屬部民(系統農民)建造要塞可是能手。

漢軍並沒有想要在冬季安生下來,儘可能地蠶食周邊的無人區,於必要的地形建造兵堡之類的屯兵點,這個是漢軍的冬季戰略之一。

青州北邊腳步會停止在黃河,可是在對岸建造一些「釘子」也真心是有必要,畢竟漢軍的艦船犀利,一條黃河不足夠形成什麼障礙,反而是黃河結冰的時候才是麻煩。

就是為了防止石碣趙軍趁黃河結冰過河,那些屯兵點才必須建,牽扯到的問題是建造多少個,又布置多少兵力。

「每個要塞(城堡)可以暫時先屯兵一百。再來是最好相隔十里建立一個要塞。」紀昌說得無比豪氣:「如此一來至少冀州方向哪怕不是固若金湯,石碣趙軍在沒有攻克黃河北岸的要塞,必不敢南下。再則……那些要塞的存在不止是預防石碣趙軍南下,對於將來針對慕容燕國也能用上。」

十里一個城堡,代表劉彥需要在黃河北岸的沿線建造至少四十個城堡,那是一個比建造一條長城難度低不了多少的工程。

「有……必要那麼多嗎?」劉彥不缺資源,但城堡建造周期有點坑,沒有那麼多的系統農民去干那些事情。他蹙眉說道:「泰安,我們遠不到守成的時候啊!」

紀昌直接一個愣神,後面是怔怔地看著劉彥,臉上有困惑和……怎麼說呢,就是滿滿的欣慰。

本來就是的事情啊!漢部是擁有了青州和徐州大部、兗州局部,算起來地盤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就人口是大硬傷罷了。

紀昌就是考慮到人口的不足,再來就是青州基本被打爛,僅僅是徐州顯得略略好一些。按照通常的情況,以這種狀態怎麼都該採取守勢,至少先讓青州恢複過來,之後才又是接著擴張。

「地皮或許可以不佔,但不向外進攻的話,依靠生孩子增漲人口周期太長了。」劉彥有著所有現代人共同的毛病,既是生活在節奏快的社會,恨不得一秒鐘當兩秒來用。讓他去等待個三五年都算久,用一二十年去謀劃一件事情比死還難受:「我們需要大量的人口。」

軍事實力上面,隨著系統人口上限達到兩萬五,劉彥實際上並不再為軍事力量而發愁,畢竟那可是隨時都能補充的兩萬五千人口上限,該發愁的是資源消耗越來越龐大,沒有足夠的勞力來獲取需要的資源。

對於青州的發展並不困難,事實上因為劉彥有金手指的存在,漢部並不需要為糧食擔憂,一個系統農民應付十畝田,五千系統農民就是五萬畝。那是一年產三次,每次每畝該有六百斤左右產出的田,那麼一年產出就是八十萬石以上的植物類糧食。

八十萬石以上的糧食按照晉斤來算就是接近一億斤,成年人每天消耗的植物類糧食與副食有關,平均數一個成年人天消耗的植物類糧食不會超過一斤五兩,那還是一天三餐的消耗。老弱與婦孺消耗的糧食更少,一天也就是七兩左右。

除開系統農民的產出,漢部每年的植物類糧食產出該是有兩百三十萬石左右。非植物類的食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整個渤海就是漢部的海,海鮮的出產數量可以說異常恐怖。

另外,不要忘記一點,漢部可不是一個純粹的農耕體系,牧畜前面靠搶,後面貿易了不少,整體數量上其實非常恐怖。

劉彥有思考過一點,日後系統人口上限要是再增加,可能會優先考慮增加系統農民的數量,畢竟五千的系統農民產出就佔了全國三分之一的植物類糧食產出,著實是太嚇人。

「君上一直以來都在培養部眾的自信與底氣,花了三年的時間已經初顯效果。」紀昌歡欣地說:「確實是不該守成,應當進取。」

強者都是打出來的嘛,征戰的過程就是獲得人口和資源,越打越強才是發展之路。不過有一點紀昌需要隱晦地提醒,他就提到了石碣對中原的統治,認為哪怕是沒有漢部的話,石碣的崩潰也不會太遠。

石碣是以絕對的少數在統治多數,縱觀歷史少數族裔統治多數民族,那隻能是依靠殘暴和思想閹割。得慶幸石碣採取的是血腥的殘暴而不是思想閹割,受害者或許是有一兩代人,但總比思想被閹割掉禍害無數代。

漢部在主動進行融合時,進行的就是一種思想上的閹割,差別就是讓那些人無論是從靈魂還是肉體都成為一名漢人。得說華夏文明的厲害之處就真的是在於這裡,看看入住中原之後的異族就知道了,不管是哪一個異族本身有什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