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仙秦混戰 第六百五十二章 神啟之戰

那是一片名為神啟的大陸,傳說中,人族的先祖在叢林中茹毛飲血,與獸為伍,過著渾噩野蠻,朝不保夕的生活,承受種種苦難。

終於,至高天神降下了偉大的先知,他為西大陸一個小蠻荒部落送去了至高神賦予的三件禮物:智慧、力量以及信仰,使得部落從此強盛,上下一心,降服萬獸,不斷征服擴大自己的地盤,這個部落,便自稱為神族。

幾乎也就是在同一年,東大陸有聖賢自天外而來,於蠻荒世界傳下道統,既有刀耕火種、教化治國之理;亦有征戰殺伐、強身練武之法;以及呼風喚雨、斡旋造化之道;一道三分,各有傳人:後人各尊稱為啟帝、力將、道師。三名傳人或為帝,或為將,或為輔國仙師,一併打下了偌大基業,他們所立的國度稱為啟國,其族裔則稱啟族。

神族、啟族各得神恩、道統的該年,後世被稱為神啟元年!

神啟大陸雖幅員遼闊無比,但宜耕宜牧宜居的平原卻只是少數,其餘都是些密林、沼澤、荒漠、冰原、峻山、裂淵甚至形容不出所以然的生人禁足之地,棲息著億萬種詭異莫測生靈,其中許多還有著各自的語言甚至文明。故自神啟元年起,兩大族雖各自迅猛發展壯大,但能夠發展的地盤卻有限得很,短短二十餘年間就已將勢力擴展到對方的地盤上,並於神啟二十二年爆發激烈的碰撞交鋒!

兩族的理念與行事大相徑庭,啟族征戰四方,乃以仁德教化為主,刀兵仙術為輔,令異族降服,自願歸降結盟。而神族卻是異常赤誠狂熱,在他們眼中,若非信眾,則為妖魔,凡是不信他們的神或者信而不誠者,動輒舉族殺滅或永貶為奴。所以雙方雖無宿怨,但一遭接觸,就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之局。

戰端初啟,啟國所統御民眾人數雖十倍於人族,但內部卻山頭林立,遠不如神族上下一心,一切皆遵神殿所傳神諭行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所以啟國雖然人多,卻像一盤散沙一般,在神族兵鋒面前屢戰屢敗,連連損兵失地,降敵為奴者甚眾。

再加上啟國雖有許多武功、仙術流傳,但修行全憑個人,既看資質,也需時日。而神族卻自有先知所傳的「神紋構裝」,乃以獸血、草藥混合獨特礦物,通過某種祭神儀式煉製「聖液」,以此在自身蝕繪出種種紋理,構造獨特的「神力迴路」,即可以燃燒生命力為代價發揮出種種異能,幾乎人人皆有,威力尤勝過絕大多數武技仙術,更令神族大軍如虎添翼!

生死存亡之際,啟帝借外部壓力厲兵秣馬,鼎革弊政,將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重新整合為一個軍政一體的帝國,又與力將、道師一併布局,誘敵深入,憑著天時地利,先是截流引水斷神族大軍後路,又在崇山密林間布下遁甲奇陣,將神族大軍困於彌天大霧之中足足近兩月。

與此同時,趁著神族大本營空虛,力將率精銳勇士突襲神廟,一把火將神族視為神聖不可褻瀆的聖地付之一炬。神族大軍失了神廟神諭指引以及後援,頓時大亂,啟帝與力將乘勢反攻,將久困糧絕的神族大軍一舉殲滅。此戰之後,神族如日中天的擴張之勢終告被挫,雙方基本奠定各自勢力範圍,暫時咽下仇恨,各自經營發展。

憑著冥冥中的「天眷」,兩族發展堪稱一日千里,短短十年間便能有堪稱跨時代式的翻天覆地蛻變……

與此同時,超出這一方大陸的所有生靈的理解之外的道道神念在虛空之中穿梭來往,每一道神念若能直接降臨這片大陸,都足以在瞬間將所有生靈都瞬間抹殺滅絕,不過他們卻自覺地不去干涉任何事物,僅僅在默默關注這一方大陸的時局演變的同時暗自交流。

「原來如此,這雙方開局倒也平常無奇,一人中規正軌,仿上古炎黃部落開疆拓土之勢;一人卻明顯是走神道至上,神馭萬民之路。」

「雖布局尋常,不過前者所點化棋靈栩栩如生,啟帝雄才大略而又不失聖皇仁風、力將大勇無畏而又不失智謀、道師超凡脫俗而又心念蒼生,皆活靈活現,也難怪弱勢之下尤能力挽狂瀾,不墜所仿華夏故土先賢之風。倒是那異域之輩急功近利,強行借神道將所屬棋靈意志統御歸一,雖看似萬眾一心,操縱起來也如驅指使臂般便捷如意,卻已失了主見與靈性,只是一件件器具、一塊塊磚瓦,絕不會給人以什麼額外驚喜,而且所祭之神未凝真靈便強行出擊,也該受此挫。」

「話雖如此,但此人所演神道也有些叫人看不透的奧妙,若是及早凝就真神,勝算不小!」

「既有資格以『天演棋枰』對弈,這兩人的後招自非我等能夠一眼看透,我等不妨靜觀其變,勿要妄下定論!」

所謂「天演棋枰」,卻是仙秦屈指可數的幾位七劫造物主聯手締造的一件法寶,其中自行演化一方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千世界,雖然蘊含的力量不算強大,但卻灌注了數位造物主對天地造化的根本領悟與解讀,具備無窮的奧妙與變化。在仙秦之中,有資格擺弄「天演棋枰」者,除了幾位造物主之外,起碼也需是一宗之主,或者同等境界者。

這件法寶既能演化世界、衍生生靈,自身也相當於一個生命體,能夠自行吞吐虛空靈氣,每一個呼吸,就是一個晝夜,現世一個時辰,對於棋枰世界而言就是五年,而現世的一天,也就等同於棋枰世界的一甲子。

棋枰世界自有種類紛繁的億萬生靈種族,以及包羅萬象的無數環境、資源礦產等,幾乎囊括了幾位造物主所理解的一切事物與現象,乃至僅僅存在於推演觀想中的事物與現象,又有森嚴無比的規則禁制,任何對弈者都無法將自身絲毫力量直接加諸棋枰世界,只能靠著神念影響控制其中的生靈,以它們為棋子進行對弈。

轉眼間,齊騰一與亞當已經對弈了一天有餘,而也就在第二天,以雙方各自經營、積蓄力量為主的局面終於出現了變化……

神啟七十二年,啟國已定鼎半壁天下五十載,國勢日盛一日,啟帝勵精圖治,制刑律,設官吏、興百學,置百業,每五年一移風易俗,每十年一鼎革立新,五十年間,已將疆域與人口拓展何止十倍,萬眾歸心,皆稱聖王。

力將既統領啟國全國兵馬,亦為天下武者之師,數十年間集結天下將士武者,編撰《兵書》、《武典》,創十八般兵器,三十六兵策、七十二絕技、一百零八般戰陣,既為萬兵之祖,亦為萬武之宗,所創兵法戰陣與武學流派包羅萬象,啟國民眾無論貴賤貧富,但凡勇、毅、智、力、體質、悟性等有一足取者,皆可擇武而修,眾人合力,又能取長補短,集結成陣,所向披靡,數十年間披荊斬棘,開山辟河,戰天鬥地,降服諸蠻、馴化荒獸無數,立下累累不世功勛。

道師傳道三千,竟以民間百學百業為基而傳下仙道百宗,無論各學各理、各行各業,皆有對應的仙道可循,堪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又於諸般玄理、功訣、法術之外,立煉丹、制器、符籙、陣法、術算、御靈六藝,後世稱為仙道六藝,對後世影響彌足深遠。

神啟七十二年間,啟帝年歲已高,自知時日無多。而道師則在仙道百宗於民間奠定深厚根基之後,於二十年前與一眾追隨弟子遁入十萬蠻山,一去渺渺。唯有力將武參造化,體魄心力尤在巔峰。啟帝心憂神族這一心腹大患猶在,恐自己百年之後子孫受其荼毒,遂以力將為帥,自己親臨中軍,御駕西征,討伐神族!

這一輪西征蓄勢已久,將士甲堅兵銳,輜糧充沛,又配備了火輪戰車與連環弩車等等新研發的殺器,軍威比起五十年前倉促應戰神族入侵之時何止強大百倍?只是一戰之下,眾人方知神族在五十年間也已是脫胎換骨,絕非吳下阿蒙!

相比啟國的百學爭鳴,百業興隆,時時革新易俗,神族雖然還是一如既往的一神為尊模式,思想觀念以及行事作風幾乎沒有半點變化,但他們的「神紋構裝」相比以往已經發展完善到另一種匪夷所思的境界。

第一次神族入侵之時,哪怕最強大的神族戰士身上的「神紋構裝」也不過覆蓋周身不到一半的體表。然而眼下幾乎每一個神族子民全身上下每一寸皮膚都被「神紋構裝」覆蓋,甚至他們的武器、盔甲、坐騎、馴獸,也都遍布「神紋構裝」!

眼下的神族已正式分為三大階層,最上層是作為統治核心的神使階層、其下則是信仰最為堅定純粹的神民階層,而最為低下的,則是神奴階層。神奴並非沒有信仰,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們的信仰卻不夠堅定純粹,所以他們被剝奪了從行動到思維的一切自主權利。每一個神民麾下的神奴身上都會紋上對應的「從屬神紋」,從而實現神民對神奴全身心的絕對控制。從某種程度上講,神民是大腦,而神奴就是手足,至於「神紋」則是聯繫彼此的神經與血脈。

當神民、神奴、以及各種武器裝備通過「神紋構裝」彼此聯繫結合,就彷彿各種零件組合成精密機關,足以發揮出一加一遠大於二的威能。每當數以萬計的神族大軍集結成群,無窮的神聖力量通過億萬「神紋構裝」流轉結聚,瞬息萬變,蓄勢待發,其氣勢當真足叫風雲色變,泣鬼驚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