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仙秦混戰 第六百四十六章 仙秦各家

「這就是五行仙天,真正的仙家妙景?」

當時空錯落的迷幻與恍惚盡去後,呈現在眼前的,是因為難以想像的巨大與恢弘。

不說那些把真正的山嶽、山脈挖空改造,上抵浮雲,巍峨壯觀而又延綿無盡的瓊樓高塔,鱗次櫛比的亭台、殿閣、水渠、噴泉、廣場、葯田、瓊林花果、仙禽奇獸……以及契合陰陽風水,天人共存,聚天地靈犀的精妙布局。這些足以讓最發達摩登的二十一世紀大都市為之黯然失色的萬般妙景,和眼前這片天地真正蔚為壯觀的事物相比,統統成了參天大樹腳下的灌木雜草!

這種過於廣大的空間,確切的說,根本不像是在一片天地之間,而是應該是存在於宇宙,這種顛覆常理的廣大甚至模糊了每一位初臨貴境的道家弟子們的空間與距離感,讓他們一時茫然不知身處何地,唯有修為真正高深,早已脫離耳目口鼻等凡俗感官,而是以神念去認識天地萬物的人物方能不受妨礙。

神念如潮水般擴散,每一秒都可以延伸十萬里之遙,在這處天地卻有一種一點點延伸的緩慢之感……直到觸及了一根玄黃色石柱般的高峰。

不知其方圓多少里,不知其上下多少米,懸崖陡峭,如天維地柱,擎天屹地,一股可怖的壓迫感油然而升,龐大的體積自然流露出一股睥睨天下,唯我獨尊的氣勢。其下端分各方雕刻著規、尺、秤、斗、車、刻筆六物,散發一股量天秤海,普天共文,經綸萬物的龐大規則之力,想來正代表著「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

哪怕以齊騰一六劫鬼仙修為,也說不清這根巨峰究竟有多大多高,他甚至可以感受到,這根巨峰的上端根本不在這個世界,而是貫通了虛空,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而在這根堪稱當之無愧的天柱巨峰之上,則盤繞著另一種龐然大物。

那是根本見不到龍頭龍首,甚至分不清究竟是一條、百條、還是無數條的長龍,忽隱忽現,或直或曲,若靜若動,宛若百川歸一,又似群龍無首,卻匯聚出一股渾然磅礴,堂皇正大,凜然莫犯的滄桑肅穆氣勢。巨峰下端又向四面八方延伸出無數如錦似霞、雲光轉流的龍形飛橋,在雲端迂迴曲折,橫架穿梭於無數城樓高塔之間,四通八達,上天入地,其上車馬行人往來,絡繹不絕,一直延綿到無窮遠的天際……

「龍氣實化,縱聚民心,橫渡虛空?」

目睹此情此景,齊騰一忽然想起當年穹冥帝君處心積慮,借華夏主龍氣以暫時溝通天庭地府,而自己也是借龍氣橫渡三途河。如今仙秦不僅儼然凝聚出規模更強盛百倍的浩蕩龍氣,而且以嘆為觀止的陣法神通將之充分利用,龍氣為引,溝通諸方異界,充當龐大仙秦帝國的血管經脈。

龍氣原本只是虛幻,與真正的實體橋樑道路仍有區別,如果凡人踏上這種龍氣幻化的長廊,非要一下摔落下來不可。不過如果運用對應的符籙法寶,卻可以在上面來去自如,涉空凌虛,日行千里。如果打個比方的話,如果龍氣是強大且穩定的磁力,那麼符籙法寶就是磁懸浮列車。

而以龍氣為引,各方神念溝通以及各種虛空挪移法術運用起來更是足以方便百倍,比如六劫鬼仙借用虛空龍氣之橋,便足以用不到十分之一的法力實現距離更遠十倍的傳送,並做到原本做不到的跨界傳送。若有合適的法寶與資源,更是足以架起讓凡人直接來往的穩固跨界橋樑,正如青龍軍在故土與洪荒界之間架起虛空升龍道。而眼下青龍軍主管綺湄雖然也只是六劫鬼仙,但借跨空龍氣,便能一舉將千餘人跨越諸界屏障,帶到仙秦統治核心——中央戊土天。

而這千餘人,則是故土歸化人士中,除了鄭吒等投軍人士之外的一批精英,基本都是傾於法職,不擅爭鬥或不願受軍旅約束的一類人。單是茅山、天師兩家本宗以及旁系流派,便已佔了半壁江山,除此之外,還有一批正邪皆有的散修、隱士,其中甚至不乏當年從鎮魔井內走脫的邪修,不過攝於仙秦威嚴,並無正派人士向他們出手。

此外,人群中還有來自中原禪宗、凈土宗、律宗、天台宗、三論宗的幾十名僧尼,雖然中原佛門近百年來一貫低調,幾乎不見神通顯化干預世俗,但既有資格被直接送至中央戊土天,就絕非只懂吃齋念佛的普通和尚。照理說,這些人即使留在故土,未來也能借用香格里拉前往西方極樂世界,但他們仍前往仙秦,多半是存著在這方天地傳播佛法之念。

而除了中原人士之外,還有三百餘或金髮碧眼,或奇裝異袍的外國人,連黑皮膚的非洲部落薩滿也有那麼幾個,倒是稱得上「不拘一格降人才」了。

「群龍無首——吉……」

混在茅山弟子中的朱雯一直都在認真觀察天際的蟠龍天柱,最終得出一句批語。

群龍,指的就是很多龍,這麼多神物在一起,卻沒有一條龍露出頭了,依舊保持神秘難測,意猶未盡的狀態。說明事情還沒有到極端,還有餘地,說明龍還在向上騰飛,還在一種連綿不絕,蓬勃向上的急速發展狀態。而最恐怖的就是,如此迅猛的狀態,卻是平衡,卻是太極。因為群龍不見首,則群龍皆不是上九當中「亢龍」。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那群龍圍繞天柱盤旋,首尾相連,形成一個渾然太極,卻又並非原地打轉,就是動態平衡,螺旋向上的可持續發展狀態。

這說明仙秦如今氣運蓬勃,絕非什麼外強中乾的紙糊架子,只要不是自己作大死或者遭遇不可抗拒的外敵,斷不至有亡國之虞。不過這也有可能是某些高明到難以想像的手段塑造出來的假象,畢竟在經營駕馭龍氣方面,仙秦與故土的區別就像大規模使用石油能源的現代工業文明與剛剛認識到某種地下黑色粘稠物可以用來點火助燃的小農文明的差距。所以如今的朱雯也沒有把握說自己就當真看透了仙秦的氣運。

「各位皆為有道之士,然而仙秦之道,卻與故土之道頗有異處。」負責接引眾人的綺湄開口宣告,六劫鬼仙強大無比的神念將她所要表達的一切真實無遺,無可抗拒地印入在場每一個人的意識之中,「故各位若無在仙秦開宗立派之能,最好還是先徹底放下以往門戶之見,僅憑各自的秉性、資質、能耐,加入合適的宗門。」

全場緘默,一時無人回應,雖然幾乎每一個人都聽出其言下之意——到了仙秦,最好不要有什麼結黨營私的抱團取暖念頭,一切全憑組織安排!

對於這點,他們也早有覺悟了,畢竟他們的身份說到底就和難民差不多,最多就算是有特殊技能的難民,能夠與普通難民區分開來,第一時間脫離軍管,直抵五行仙天已經是很不錯的待遇了,又哪還有什麼討價還價的資本?

「不知何謂開宗立派之能?」

忽然有一人開口詢問,語氣冷淡直暢,自有一種看淡生死的無畏銳氣,眾人看時,卻見那是一名看來只有十歲左右的道童,雖然外表看來稚嫩,但儼然有一種一派宗師氣度,神念震蕩之間暗蘊一絲雷霆氣韻,大見不凡。

不少人一時不知他的底細,但齊騰一卻清楚得很:這名道童正是在數年前更換了肉身的石堅。

「道友何須心急,且聽我一一道來。」綺湄淡然而笑,開口說道:「仙秦各家各宗傳自諸子百家,至今長盛不衰者,僅有七家、五十三宗、一千三百一十八門。七家是為道家、兵家、法家、墨家、農家、陰陽家、雜家,七家各有傳道賢師,其玄機要旨,與故土所傳流派又頗有差異。

其中道家皆為求道之士所聚,地位超然,掌管天下典籍,窮究天地宇宙,眾生鬼神,造化運轉之道,以圖化繁為簡,直指最根本、最原初的道德真解,所立『至道殿』非有資格開宗立派的道德之士不得而入。

兵家則全是軍旅之人,主殺伐征戰之道,若不從軍,便與兵家無緣。

法家主張為天地立規、為人心定序,鑄十二都天銅獄,判罰眾生鬼神。

墨家主兼愛、利蒼生,集眾智,匯群力,重實證,機關傀儡,鍛造匠器之術巧奪天工。

農家尊崇上古神農氏,精五穀,擅醫毒,辨天時化地利,亦有馴馭萬獸,呼風喚雨之能。

陰陽家精於陰陽五行變化之理,擅符籙法陣,通天文地理,亦通岐黃煉丹占卜敕鬼封神諸法。

雜家兼容並包,博取眾長,不拘門戶,重在於用,縱橫策辯、琴棋書畫、戲藝商賈之術,多出於雜家之學,許多史上曇花一現卻未能自成一派的奇技異學,最終也都歸於雜家。諸位若有獨門異學卻未能在仙秦一展所能,不妨貨於雜家,總能有些回報,也不至於讓絕學就此湮沒。」

聽到這裡,齊騰一心中尋思:仙秦各家各宗,果然有些異處,正史上自漢後成了華夏文化核心的儒家,在仙秦竟然混不出什麼名堂,看來祖龍的確如史上一般不喜儒家的那一套。

而道家基本上也就類似於中科院的最高研究機構,在仙秦的地位堪稱崇高。仙秦似乎不因受華夏天庭排擠而對道家心存怨懟,除了胸懷方面的解釋之外,也有可能太上道祖正如神話傳說中一般,並非華夏天庭的掌控者與執行者。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