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正邪之爭 第四百八十七章 權衡利弊

經過陳囤一番帶著沉重與無奈的解釋,眾人終於清楚這位統治中華半壁河山的實權人物的內心憂慮所在了。

陳囤所走的路線與採用的策略,基本遵循齊藤一留給他的對於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分析以及預測進行——首先適時打出反帝反封建以及民族民主的時髦旗號,加入國民黨,假借新軍閥外衣,麻痹、借用國內外勢力,夾縫中求生存。又拋棄過於激進與不切實際的口號,埋頭極力發展教育、工農業,練兵強武,同時暗中扶植培養工農勢力,傳播革命思想。等羽翼豐滿之後,再借下野以退為進,引蛇出洞,發動工農力量清除急欲借軍事政變篡位掌權的舊勢力分子,再組革命黨,發布革命綱領,由下而上發動激烈的土地革命,瓦解地方宗族勢力以及親外買辦勢力,全面肅清舊時代積弊。一九三一年間,他又在事先做足了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在東北與日本爆發一場中等烈度戰爭,憑藉天時地利人和最終取得完勝,將日本在中國北方勢力連根拔起,又趁勝之威鞏固統治,廢除絕大部分不平等條約,與蘇俄暗中結盟,並利用西方經濟危機與美國暗通款曲,大力引進工業化。

如今是一九三九年,陳囤已統一了長江以北,包括新疆、內外蒙在內的中國北方,控制地盤內政令通暢,百業興旺,工農業產值全面超越日本,海軍雖然還遜色於日本,但陸軍規模與實力已是日本的三倍以上,妥妥的亞洲強權。原本歷史上爆發於一九三七年的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如今完全沒有半點蹤影,基本上除非天照大神降臨帶領所謂八百萬神明殺過日本海,否則小日本的野望這一代人大概已經沒什麼實現的可能了,反而是已經吞下去的朝鮮半島有被迫再吐出來的可能。

將一個積貧積弱,任人欺凌,民不聊生的國家改造到這種程度,陳囤的成就與威望已經達到一個極高的頂點,若放在正常的歷史,就此一統中國也完全不在話下,但如今他偏偏只佔據了長江以北的半壁河山,長江以南乃至西藏,都不在他的控制之下。

原因,也就恰恰在於那些正常歷史以外的,齊藤一沒法根據歷史知識計算進去的因素。

華夏修士,竟有絕大多數立場偏向南京政府一邊!除去地盤原本就在江西的龍虎山天師教之外,不少原本根基在北方的宗門也紛紛轉投南方,就連原本立場曖昧兩邊下注的一貫道,如今也徹底轉向支持南方,而且相比一直保持相對超然的天師教還要來得更加不遺餘力!

究其原因,關鍵就在於陳囤的務實主義路線與強硬作風觸及了那些傳統宗派的太多利益了。許多道觀佛寺,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其勢力又紮根於民間宗族,與舊時代精英的利益緊密相連。陳囤要整合人心,宣傳人人平等,推行工業時代理念,自然也會觸動他們的思想控制,被這些人斥為「人心不古,利欲熏心,道德淪喪。」除此之外,還有一處雙方根本無法調和的矛盾——陳囤大力發展重工業造成的環境污染,會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他們借天地靈氣進行修行!

雖然陳囤也能夠清楚意識到他們的力量,對這些人做了很大的讓步與優待,但卻很難滿足他們的胃口。而陳囤試圖將他們慢慢整合到政府控制的體系內,也被他們認為是意欲以政府力量吞併他們。

相比北方政權,南方政府在招納修士方面卻顯得毫無無下限可言,輕易許以高官厚祿及種種特權。至於傳統文化、山水環境方面,本身就由大量舊時代精英組成的,又全無發展工業意識的南方政府自然是「保護」得十足到位的。總而言之,正是由於南方的相對保守落後,他們統治下的南方中國才保留了一種讓多數修士感到舒適親切的「原生態」。很多北方新政權無法容忍的舊時代腐朽規則,在南方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包容。

比如一貫道已大量吸引南方文官、軍官入教,向南方官場廣泛傳播一種借民眾對官員的天然敬畏情緒,即所謂的「官威」修行的法門。「官威」修行深厚者,自然有一種一言一行皆有無形威煞震懾人心,甚至言出法隨,鬼神辟易,教屬下不敢有絲毫違逆。而軍官修習後更是煞氣凜然,威福無雙,臨戰之時,只管躲在後方,一句「弟兄們給我上!」,就足以令屬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而這種法門,其實根本就是讓民眾把官員當成官老爺甚至於神明來崇拜,走政教合一路子。對於北方灌輸人人平等意識,打壓官僚勢力,把官員當成服務於民眾的公務員的新政權來說,根本就無法容忍,所以也就難免讓一貫道全面倒向南方。至於西藏的密宗佛修維護的是落後的農奴制度,明顯也與北方新政權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當然也有部分出身寒門,能夠體恤民間疾苦,通曉國家民族大義的修士站在北方政權一邊,一眉正是其中翹楚,甚至於天師教方面,也有王宗超當年在歐洲見過一面的張恩博等小部分弟子來投。加上身為天人的高翔帶出的一大批武林高手,陳囤在超凡力量方面還不至於被南方一邊倒地碾壓,但要進取,卻是困難重重。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修士抱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態度,兩不相幫,只顧閉門清修,石堅正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一貫道的蓮空,傳言也已脫教離去,不知所蹤。不過按照陳囤估計,如果非要選擇站隊,這些人選擇南方的可能性還是要更大一些的。

一眉曾告知陳囤:自穹冥帝君徹底斷絕天路冥途之後,九州結界並非一下崩潰,而是漸次轉弱。在二十年內,天機也會由此而紊亂,讓人看不清天下大勢的氣運走向,修士們暫時沒有這方面的顧慮,所以選擇站在更能維護自己利益的政權一方是必然的。

眼下中國南北分峙,北方世俗力量強而超凡力量弱,南方則是相反,剛好維持住一個平衡。除此之外,南方政府還以出賣國家利益的馴服姿態獲得歐美日本等列強的支持。比如日本自在中國東北受挫之後,就將重點侵略目標放在東南亞一帶。南方政府對此大力支持,如有必要,開放領空領海甚至於借道給日本人運兵也是做得出來的。

由於大部分修士都不願背負大肆屠戮凡人的因果,要他們震懾北方不敢妄動干戈可以,要他們配合南方政府進攻北方卻是可能性不大。而且南方修士原本也是宗派林立,彼此間矛盾不少,還與借南方買辦勢力滲透中國的外來宗教時有衝突摩擦,不可能真正團結一心。

修道者的所持心態以及所立牌坊,恰如曾以一人一劍威懾北方千百戰艦不敢輕易渡江的張元放所言:「南北本是一家,只要各修仁政,天下歸心,華夏自然一統。何苦妄動干戈,以致兄弟鬩牆,骨肉相殘,徒為外人恥笑?」

感情對於這些修士來說,他們絕不是在製造分裂,而是在阻止北方的野心使得骨肉相殘生靈塗炭,不但無過,反而大有功德,完完全全就無視了南方每一年都有成千上萬窮苦百姓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穿過南方政府封鎖橫渡長江前往北方的現實;也無視了在長江南側,外國軍艦仍然能夠來去自由,耀武揚威的事實。其實三年前北方戰艦集結渡江的事件就是因為南方水警屢次越線射殺逃北民眾,以及南方政府包庇曾向北岸發炮肇事挑釁的外國軍艦所引發。張元放輕飄飄的兩句風涼話傳入陳囤耳中後,只把他氣得面色鐵青,卻又一時無可奈何。

雖說支持南方修士中,最強的要屬元嬰初期的張元放,但是他還有一個更早進入元嬰期,而且一直閉關不出,有可能已修至元嬰中期的兄長張元旭。為使得雙方高層力量儘可能保持平衡,一眉在一年多前也閉關以衝擊四重雷劫。

一眉自幼家人受邪修所驅使的邪祟所害,幸得當時的茅山長老及時搭救,才得以倖存。故他從小立下宏願:「願使天下人皆免受一切邪修魔徒、妖祟邪鬼所害!」從此走遍天下,救人無數。這也是一種功德修行方式,不像《請神大法》強納信仰可能使得本心迷失,而是知行合一,本心通達,令諸多受救助者的感激敬仰之情在不自覺中化為功德之力,強化元神。故一眉雖然資質在茅山四老中屈居末位,但如今卻比石堅更早接觸到四重雷劫。

除此之外,為抗衡南方修士,陳囤集中手下的超凡力量組建「特處」,研究各種對付修士的軍工,並在軍方、民間大力傳播發展武學。除了因為王宗超的意願外,也是因為武林中人相比修道界更加世俗化,受世俗制約更大,更容易整合到政府體系中。

不過他很快也發現了武學大範圍傳播的隱患——民間流血事件由此而大增。雖然他很快通過遏制民間殺傷性武學的傳播,以及對練武人進行一系列登記監管,制定嚴格法律等措施,但本身就身為武人的他還是憑著多年的行政經驗敏銳地預感到一系列不妙的苗頭。

相比保持一定程度的超然姿態的修士而言,武者的修鍊,本身就要積極投身世俗,伴隨大量實戰,不流血也不曾傷人的習武者,基本只能做到強身健體,很難稱得上是真正的武者。再加上哪怕是陳囤治下的北方中國也還未扭轉「人民整體素質還很低」的局面,人民負擔頗重,各種新舊勢力的矛盾層出不窮,而且監管體系還很難到位,在這種情況下全面習武,和在一個初步工業化的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