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事難盡,一一道來 第十一章

萬里之遙,從河間到虎思斡耳朵的書信,通過平原,通過山脈,通過沙漠,通過戈壁。然後上幾千米高的雪山關口,下連綿不斷的百里山谷。

大軍在外,十幾萬牧民趕著牛羊隨行,各地之民皆要上繳糧食。契丹西遼更是不遺餘力湊錯糧餉。

聖旨到得虎思斡耳朵,夏遼聯軍已然兵臨班城。

班城又名巴里黑,後世還有一個名字為鎮巴,往北去是連綿不絕的沙漠,往西南去,直入突厥人的地盤,也是後世阿富汗境內。

班城之名,因班超而得,乃是漢名,漢人記載之處。卻是這個地名,當地之人並不多用。

班城沿線,是聚居之地,左右一二百里,許多部落雜居在此,也有幾座城池。這裡已然就是突厥人與西遼的主要交界所在。最北的交界處就是花剌子模,班城為南邊的交界之處。

突厥人的主力顯然在西邊,上帝耶穌基督的子民第一次東征,戰爭已然進入結尾時間的倒計時。

突厥人身後,契丹遼人與漢人大軍忽然來了,這已然是超越時代的事情,便也是誰都沒有預料到的事情。

戰爭必須要打,突厥人與耶穌的子民連續打了四十多年的大戰,兩代人的時間,戰爭都未停止過。此時的突厥人大多都並不怕戰爭。

此時的塞爾柱帝國,剛剛一百年出頭,前些年這個帝國還混亂過一段時間,一片分崩離析的態勢,而今也剛剛重新統一不久,正是勢頭大好的時候。

漢人與契丹人西來,這個一直都在戰爭之中、還算是年輕的帝國,爆發出來的能量顯然不可小覷。班城一破,大軍往西北方向前進,已然正式開始威脅突厥人。

一支突厥大軍,也在緊急從四面八方集中起來,準備往東邊來趕走這些侵略者,就如趕走西邊的那些異教徒一樣。

東邊來的侵略者,與西邊來的異教徒。興許還真有些不一樣,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滿打滿算人數超不過七八萬人。從東邊而來的侵略者,漢人與契丹聯軍,人數已然直逼三十萬左右。西遼整個國家,都在為這近三十萬人服務。

若不是劉正彥與鄭凱的到來,耶律大石已然不再準備與突厥人再開大戰了,此時西遼之地盤,也已基本穩固了下來。

從東方來的軍隊,戰鬥力上,幾乎都比西方的軍隊要高。從匈奴人西遷,到突厥人西遷,這些游牧民族,皆是被漢人趕出了東方之地。卻都在西方縱橫一時。

即便到了後世,匈牙利,與匈奴人還有匈人的關係匪淺,儘管匈奴人與匈人之間的關係也有一定的爭議。但是匈牙利這個國家與民族,也大多自認與匈奴人關係緊密,歷史與文化上也證明了這一點。

再到土耳其,土耳其也是縱橫一時的國家,即便到了後世,也是地區大國。土耳其,不論從歷史明文記載,還是到國家民族的認同,顯然就是突厥人的後裔。塞爾柱突厥帝國,也是強橫得不可一世。

契丹耶律大石,兩百人契丹人起步,便能建立碩大的西遼帝國。蒙古人便更不多說,甚至俄羅斯人,與蒙古人在血統上也有太多太多的聯繫。每一個俄羅斯人,骨子裡都是一個韃靼人,這句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一定時間段里,西方那些不可一世的帝國之沒落,往往都伴隨著東方民族的侵略。

這就是東西方在冷兵器時期的戰爭能力比較直觀的對比。

一場大戰已然進入了醞釀時期。

帝國崛起,往往伴隨著血腥,帝國崛起之時,便正是軍力最強大的時候。

高麗使團最近到達河間,朝拜上書是首要之事,其中主要的差事的便是正式進行邊境劃界。

鄭智於朝會之上,與鴻臚寺官員只是簡單交代了幾句。

談判便也開始了,說是談判,其實並沒有談判應該有的過程,因為此時的高麗,早已是苟延殘喘,雖然那一場滅國之戰因為女真與鄭智忽然打起來而告終。但是高麗國內,還余有好幾萬的党項人。

十幾年過去了,這些党項人已然在鄭智的默許之下,開始往半島移民,比較耽羅島還是太小了一點,百萬之人,生活環境實在太差。

這些党項人的青壯,還大多在大夏國內當兵,此時更是有五萬多人遠征萬里之外。

所以鄭智也是適當安撫一下這些党項人,往草原移民是其一,但是數量都嚴格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往高麗移民便是其二。甚至一些功勞較大之人,也可以直接帶著家小定居在河間附近。

劃界談判,便也只是鄭智意思的傳達。

半島北部山區,皆屬於遼陽府下管轄,已然就是大夏之國土。這些地方鄭智覬覦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半島北部山區,物產豐富至極,光是煤礦就難以計數。

半島南部,卻是也划出來三個道,給了党項人定居。高麗之國,幾乎縮水了三分之二,唯餘三分之一。

即便如此,還要年年朝貢,往遼陽府繳納一定的賦稅。王室繼承,也要獲得大夏的認可。

鄭智也慢慢擺脫了一種天下大一統的思想,開始了更為務實是外交政策。

外族之人,能不要就不要,因為每一個外族子民,現在看起來可以當奴隸來奴役,往後卻是會成為負擔。大夏之國,顯然不能把所有人都歸到自己國家之下,為國家增加無窮無盡的負擔。大夏之國,只需要對中華子孫負責,即便是党項人或者契丹人這種民族的融合,也要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

顯然人並非越多越好。

外族之地,能不要的,也盡量不要。這個時代,世界那麼大。到處都是土地,沒有資源或者地緣優勢的土地,也就沒有必要去爭奪。

無主之地,如澳洲,如廣闊的美洲大陸,也只需要大手一揮,在地圖上圈下來即可,往後的開發,便由後人慢慢去做。便是非洲大陸之地,也只要礦產,不要人民。

因為管轄問題,其實也是很麻煩的事情。佔資源是其一,佔地緣優勢的地方是其二。往後子孫繁衍的儲備空間,澳洲美洲,已然足夠。因為這種地方相對而言孤懸海外,不與別人接壤,將來也會為子孫後代少去許多麻煩。

還有那廣闊的西伯利亞,直至北極。也不過是地圖上的一道邊界線。此時開發起來,也是困難太大。將來住人,其實也不是合適的地方。資源便是唯一的考量。

草原都護府,也在忙碌。因為草原之地,部落太多,地域廣闊,便是每個部落的登記,都是一件繁重的事情。期間自然也夾雜著大小的戰爭。

草原東北室韋人,也面臨著帝國的統治問題。如今對於草原的統治,便是真正的統治行為,再也不似當初那種名義上的管轄。帶來的反抗力量,自然是不小的,很多時候也就唯有刀兵相見。

其中達旦人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草原作戰,達旦騎兵便是首當其衝。無數的鐵甲與兵器,草原都護府似乎如做了傻事一般,極為慷慨的就給了達旦騎兵裝備。

達旦人倒是喜出望外,戰爭也是極其賣力。

卻是不免也有人多想了一些,以為自己是卧薪嘗膽,以為自己聰慧高明。戰爭賣力,也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精良軍械,待得軍械足夠的時候,興許可以不用再對漢人卑躬屈膝了。

長久的時間,總會讓人忘記恐懼。

一些新的部落頭領,往往都熟讀詩書經典,潛移默化之中,多少都仰慕王化,慢慢與漢人親近。一些長壽的老頭領,子嗣大多都在燕京上學,自己卻只覺得屈辱,一心想著加強實力,自立一方,倒是也無可厚非。

也是漢人在草原深處,並沒有多少大軍,主要仰仗達旦人作戰。

鄭智也知道這件事情不那麼妥當,但是此時也唯有這般是最好的辦法。待得岳飛把女真人的事情解決之後,這草原都護府,便會進駐大量精銳。保持幾十年兵威不減,草原便也就徹底鼎定下來。

幾個中年書生帶著不少的銀錢,結伴從古北關口而入,古北關口早已又成了一條交通要道,甚至也修繕一新,再也不是十幾年前大戰之時的殘破模樣。若不是鄭智要保留這處歷史遺迹,興許此時古北關口都被拆了。

幾個中年書生,十七八歲的時候被迫離開的汴梁,從歸化關口出得長城,在草原上待了好幾年,又從草原入了關外之地,又待了好幾年。

再次入關之時,已然十幾年時間過去了,從十七八歲的意氣風發,到得如今已然是一個中年漢子。有人已然在關外娶妻生子,有娶漢人女子的,有娶契丹女子的,甚至也有娶奚人女子的。

也有少數人並未再娶,至今孤身一人。

當然也有人混了一個不錯的前程,比如軍中的虞侯文書,甚至有人直接就是府衙里的教育處長。也有人混得一般,甚至棄筆揮鋤,賺取一份口糧果腹。

但是不論什麼身份,朝廷的禁令一直沒有解除,這些人若是入關,便是殺頭的大罪。

昔日那汴梁皇城之內的一場血腥,早已隨風而散,只在午夜夢魘之時,方才能夢到一些場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