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事難盡,一一道來 第八章 東西之道,女真之悲

耶律夷列聽得鄭凱話語,連忙答道:「殿下,我們與突厥人在西邊打過幾仗了,如今突厥人的西邊聽聞也在打仗,所以突厥人打了幾次敗仗之後,基本就消失在這西域之地了。」

鄭凱看得耶律夷列這種回答話語的口氣與態度,已然把事情猜想了個大概,也就知道耶律夷列此來的目的,自然也就是耶律大石心中的想法。

但是鄭凱的想法顯然與耶律大石的想法是有出入的,這個通往西方的通道,必須是要打開的,甚至是要掌控在自己手上的。

所以通往西方,便也不可能總是從契丹遼國借道,那麼這合作上的問題,就會有一個明顯的分歧。因為此時即便借道成功了,甚至契丹遼國也與大夏交好,一起合作往西去,看起來是極好的,也避免了一場大戰。

但是以長遠眼光往後看,此時不代表未來,若是哪一日這遼國不合作了,不交好了。大夏朝通往西方的道路,自然又被堵住了。

便聽鄭凱開口說道:「既然你父親把你派來了,已然顯出了誠意之心。我便也不與你藏著掖著,大夏皇帝陛下,要塞爾柱突厥人之地,要以大軍之勢逼突厥人就範,把海灣之地划出來給我大夏。所以大軍才往西來,但是你契丹遼國擋在路中央,便也只有開戰來打通道路。」

海灣之地,其實有兩個,一個是阿拉伯半島東邊的波斯灣,一個是阿拉伯半島西邊的紅海海灣。波斯灣便不需多說,波斯灣周邊國家,世界石油儲量佔比百分之五十八,而且都是高質量的石油。

紅海海灣,東邊是阿拉伯半島,西邊就是非洲大陸,北上直通地中海,地中海對面,主要就是歐洲了。從紅海進地中海到歐洲,可以省去無數的航程,省去了整個繞非洲大陸一圈的航程。但是還需要一條蘇伊士運河,顯然這個時候並沒有運河可以過。

鄭智要的,就是波斯灣的控制權。以後要不要紅海海灣,這倒是另說的。

耶律夷列聞言,心中大氣一松,對自己的父親更是崇敬有加,便是覺得自己的父親果然料事如神,又急忙說道:「殿下,我父皇的意思,便是可以為此事提供協助,出兵出糧,合作以共贏,大軍一起往西邊去開疆拓土,定能打服突厥人,讓大夏皇帝陛下心愿達成。」

鄭凱一邊點頭,一邊左右去看,看劉正彥,看韓世忠,看得許久之後,方才開口說道:「此事倒是可行之法。」

耶律夷列聞言大喜,連忙也道:「我父皇之誠意,絕對沒有絲毫其他想法。殿下若是願意,可派人進城去見我父皇詳談,我可留在此處為質。待得事情談妥,再回城裡去。」

耶律大石與耶律夷列自然是誠意滿滿,卻是鄭凱忽然說了一句:「但是,此事也沒喲那麼簡單,我父皇要一條千百年都能通暢無阻的道路,契丹之遼橫在中間,顯然是我父皇不可接受的事情。」

耶律夷列聞言一愣,本以為此事已然就定妥了,卻是聽得鄭凱之語,心中一驚,千百年都能通暢的意思,耶律夷列並非不懂其中含義,卻是也不敢接著這個話題往下去說。耶律夷列也沒有這個資格在這件事情上面表態。

「殿下,至於其中細節,殿下可派人進城去,與我父皇詳談,我在此處,也是作不來主的。只要有合作的基礎,大夏與大遼,便可成為千年不變的盟友。」耶律夷列也是聰慧,這種事情,便是相信自己父親的手腕,相信自己父親能妥善解決。而且話語之中,多少也在表達大夏與大遼,合該是平起平坐的意思。

鄭凱聽懂了,眉頭皺了皺,卻還是說道:「既然遼國有這般的誠意,派人進城一會也是應該。」

說完鄭凱左右看了看,便是劉正彥已然起身說道:「殿下,便讓臣入城去見耶律大石吧,旁人也說不清楚這些事情。唯有臣最為了解。」

鄭凱聞言思慮幾番,也就點頭應下了此事。

待得宴席作罷,安排了一下耶律夷列休息之事。這大帳之內,燈火通明。鄭凱與幾人已然又在商量著這件事情,劉正彥入那虎思斡耳朵,到底該怎麼去說,該怎麼與耶律大石談判。

卻是劉正彥鄭凱等人,大概也是沒有想到還會有這樣一次談判,都準備好一場攻堅大戰。

耶律大石的智慧,也是不同凡響。這智慧,無關戰爭勝敗的意氣之爭,只在國家利益。

章武二年冬,燕雲之北。

隨著女真人被擋在遼陽府之外,甚至被擋在黃龍府之北。這關外之地慢慢又恢複了往日的生機。

甚至從河北或者燕雲來的商人,也會在關外之地置辦產業,有許多河北燕雲的軍漢,甚至昔日遼人的軍漢,封賞的土地都在關外之地。

起初一兩年,這些得到關外之地封賞的軍漢,大多並不十分接受。隨著戰局越發穩定,也隨著佔線逐漸往北推進。這些封賞便也越發的值錢起來,連帶著一些軍漢的家屬也願意往北遷徙。

不願遷徙的,也會把手中的土地低價賣出去,願意花錢去買的人也是數不勝數。關內之地的土地交易,朝廷法度控制得極其嚴格,關外之地的土地交易,卻是絲毫沒有控制。

這也是吸引更多的人去關外之地置業的辦法,置業這種事情,雖然看起來只是買賣。但是以後的影響便是巨大的,待得女真之亂徹底平息下來,也後帶來人口的遷徙。

關外漢人還是太少,土地卻並不貧瘠,黑土地也是糧倉。這裡,也將是魚米之鄉。

這裡的冬天比其他地方來得更早,積雪已經開始覆蓋大地。

岳飛從黃龍府城南方不遠的危州城出來了,馬蹄踏著積雪,步履緩慢。

白色的棉甲上點綴著無數的銅鉚釘,棉甲里內襯著一塊塊鐵片,棉甲之內,便是棉襖。這種鎧甲,其實是明朝才會有的東西,卻是提前了幾百年出現在此時的東北之地。

一列一列的白色鎧甲,在馬背上冒雪前進,巨大的火炮車架,更是深深陷入積雪之下的泥濘里。馬匹與人,不斷拉拽著火炮往前。

馬背上的騎士,腰間的長刀,肩上扛著的火槍,火槍前頭還有刺刀。萬餘支火槍,耗費了整整一年多時間來打造。

火槍的訓練,也花費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此時便是岳飛,也扛著一桿火槍,那三石的硬弓,也在馬背之上。

黃龍府已然是一座孤城,黃龍府往北,其實還有幾座低矮的城池,卻是也意義不大。

唯有這黃龍府城,算得上是一座要塞。也是這座要塞,成為了女真人最後的防線。

奈何從河北來的火炮,越來越多,到得而今,已然有了四百多門巨炮,四百多門巨炮在黃龍府城之外分了幾個炮兵陣地。

操炮手中,許多都是入伍不久的新兵。來自從講武學堂分出來的滄州炮兵學院。

講武學堂如今分出去了許多學院,海軍學院,炮兵學院,基層軍官學院,軍事科技學院。

講武學堂如今倒是其實成了一個戰爭研究與戰爭指揮的學院,其實是軍官晉陞必須的進修學院。

新兵的緊張,在老兵眼裡,倒是並不在意。大多也知道一戰之後這些新兵自然就變成了老兵了。

也是因為如今的軍隊建設以及新兵的培養,不比從前那般的粗陋。這些新兵的素質都是極好的,心理素質也有培養,紀律上極為嚴格。只差一次實戰的升華。

這些變化,與軍校的建立,軍官的素質,也是分不開的。新兵的培養,與軍官的素質息息相關,與心理的建設也息息相關。

而今這大夏朝的軍隊,早已有了一套極為成熟的心理建設之法。從家國天下的觀念,到民族主義的培養,到歷史的普及以及教育。這一套體系,鄭智更是親自參與了建設。

這也是軍隊奮勇與忠貞的教育之本質。

操炮手一次一次的計算著距離,對照著彈道與設計角度的表格。嚴肅而緊張的做著一切《操炮手則》里規定的準備工作。

岳飛也不再年輕了,幾年已然三十六歲,面龐上的青澀早已消失不見,唯有一臉的剛毅。

岳飛的青春年華,都耗在了北國之地,每年的大雪紛飛,早已見怪不怪。

昔日里的大宋朝,早已只是記憶。那時代的變革,岳飛甚至都沒有親身參與其中,在這關外的北地,連改朝換代的消息都來得極晚。

岳飛唯有被動接受這一切,有些悲傷,也有些憧憬。每一次回河北,岳飛總會經歷一次長見識的過程。

就如那加固遼陽城防的水泥,大炮轟在那水泥城牆上,也不過只是留下一個印記。

人民安居樂業,社會越發富庶。這一切的變化,也讓岳飛越發的憧憬,憧憬著未來這個華夏之國。

對於民族國家的忠心,岳飛不比任何人少。所以對於這場朝廷準備了幾年之久的大戰,岳飛也比任何人盡職盡責。

岳飛站在城頭之下,看著城頭上的女真人,似乎依然看到了女真人臉上的恐懼。

黃龍府並非沒有經歷過炮擊,卻是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火炮。原來的炮擊,最多只算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