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六百八十四章 國家民族,戰端又開

鄭智沒有正統上過大學,卻是在軍校里有過進修,這也是鄭智上一輩子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項。

所以講武學堂,已然有了一個後世大學的雛形,將來肯定是還要有細分的。至少也會把海事與科技兩方面分離出去。這也就是未來各種大學的開始。

大學教育,其實就是把知識變得普遍,把特定階層對於知識的壟斷打破。

人不讀書,便不會有真正的智慧。這一點在這個時代尤為明顯,這個時代少了後世對於文化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也就少了那些多種多樣的學習渠道。單純的書本就跟顯得尤為的重要,看得懂書中的文字,也就是唯一一個真正的智慧傳承渠道。

人類的智慧,其實就是人類數千年來的經驗,一個人不可能經歷所有的事情,親身獲得所有的經驗。文字以及文字組成的書本便成了一個最為重要的載體,積累得越來越多,受到文字與書本教育的人類就會越來越有智慧。

人,其實也是極為受局限的個體。一個大字不識的農家漢,便也談不上什麼大視野,高智商,獨特的看法,高超的智慧。此語並非源自於高高在上的歧視,而是對於人之局限的充分解讀。

延伸而下,便是對於專業的尊重。一個社會要想發展與繁榮,一定要對於專業有極為真誠的尊重。所以沒有智慧相對而言也是單方面的,智慧也就體現在專業上,大字不識的農家漢,能把一畝田種出收穫,便是他的專業,是他的智慧。

不論在哪個專業之上,所有人都該得到尊重,不論是農漢,還是教師,亦或者是軍人,都該得到應有的尊重與尊嚴,不該由外行之人指手畫腳,評判高低。甚至一個人能把官當好,也是專業的體現。一個一知半解之人肆意評判一個專業之人的高低,這一點是不可取的。

專業之後,便也要說到行政之上,這個問題更加複雜。但是歸根結底,本質上也是這個問題。

治國行政之上,鄭智腦中現知的,大體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名義上的全民參與,以每個人的選票來選舉一個人,讓這個人來組建他的行政團隊,想以此法選擇專業精英來治理國家。

一種是競爭模式,以國家之內的各個在行政專業上的精英互相競爭,從基層一直競爭到金字塔的最頂端,最後競爭出來的一個精英團隊,以這個團隊來治理國家。

到底誰好誰壞,這個問題難做解答,只能深作分析,以結果為導向來看待模式的差別。

但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專業行政,精英治國。

治國之法,歸根結底還是精英人才的選擇。治國之道,古今中外也是一回事,便是國民民生與國際利益。

鄭智並非一個偉人,更非一個先知。鄭智兩世為人,面對的世界從骨子裡其實是一樣的,國際之間,已然是肉弱強食,最多在於更加註重表面上的冠冕堂皇。民生之內,雖然進步了許多許多,但也還是所有人努力追求的方向。

顯然鄭智不可能不切實際去幻想自己能解決所有問題,鄭智帶不來超脫兩世為人的認知,便也不能真正把這個國家與民族打造成一個完美的世界。

鄭智能做的,不過就是先一步解放一些思想,先一步發展起來生產力,先一步讓科技發展進入一個正常的軌道。

再說得大一點,就是讓這個國家與民族先一步得到更多的利益。

沒有人能保得永遠的長治久安,也沒有人能保得萬世不朽。

鄭智說要打一百年的仗,並非要征服全世界。征服有時候並非真正的利益所在,征服也將面對治理管理問題。戰爭,並非只是為了征服,也可以為了利益。

利益不外乎資源,運送資源的航道,航道上的關鍵節點。這是有學習的先例的,日不落大英帝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就這麼做得極好。日不落帝國的沒落,其實與女真人的沒落也有點像,就是這個帝國本身而言,不過也是撮爾小邦,人民不多,國家不大。

中國確實不同,中國要是這麼走了一步,成功之後。整個世界,到處都是中國的利益,世界上所有的關鍵節點之處,到處都是中國的關口要塞。這將是中國保持長盛不衰的重要手段。

興許說得太過赤裸裸,說得不符合主流的普世價值。卻是這些普世價值之下,其實本身就是這些東西,古往今來幾千年不變。

再赤裸裸一點,便是土地我不要多大,人口我也不要多少。但是土地里的好東西我要,人口裡的出產,我也要。我不要對你的土地與人民負責,但是我要你的東西。

這才是面對這個世界,面對無數的國家與民族,真正的規則。這些規則,在鄭智兩世為人的意識里,才是正確的手段。

不論什麼樣的政體模式,其實逃不脫一個道理。那就是貧富之別,貧窮之國,百事皆哀!用全世界的資源來建設一個國家,這個國家自然就會富裕。

人人平等,其實只在尊嚴層面的憧憬。並非普遍之平等,因為人與人之間,只要有感受上的差別,便永遠平等不了。這也是赤裸裸之語。

自由,從主要層面來說,不過也是貧富。貧窮,便也沒有資格談自由,老祖宗有言,飽暖才能思淫慾。貧窮之下,連門都出不了,便也就沒有了自由。

唯有法制與公義,才是需要不斷堅守與建設的。人可以不平等,但是每個人的競爭,一定要在規則之內。就如玩遊戲一般,技術有高低,這是每個人的局限所致,但是不能作弊,作弊便是打破了規則。這也就是社會的法制與公義。

這才是大格局。

就如鄭智現在並不去想這個國家該如何去走,自己的統治該如何進行。鄭智也相信未來的華夏子孫必然是越來越聰明的。

鄭智一生幾十年,要做的就是給這個國家騰飛打造一個基礎,建立一個堅實的地基。只要國家欣欣向榮,只要人民越來越富裕,鄭智便也不擔心未來。

軍人上陣,開疆裂土,用刀槍帶回來越來越多的物資。讓軍人得到足夠的尊重,也讓軍人干自己該乾的事情,也能保持這個民族的勇武不丟失。新文人教化人民,增長人民的智慧,增長科技的水平。匠人打造出更多的精雕細琢的先進之物。農人生產更多的糧食。對此時鄭智而言,已然足夠。

鄭智的對於未來的規劃,在此時而言,戰爭無疑是最為前列。一百年戰爭,一直打下去!在鄭智心中,應該就差不多足夠了。

堅船巨炮,便是基礎。

鄭智站在高台之上,台下那些剛剛出滄州港口趕來入學的年輕水手們,便是基礎!

這個講武學堂之內一批一批的人,便是基礎。

「從今日開始,全軍上下,再也不行跪拜之禮。面見上官,立正,昂首挺胸。便是行禮!」鄭智開口大喊,這個念頭已在心中許久。其中昂首乃是主要,便是要把頭高高抬起。

秦漢之後不久,元之前。跪拜之禮,本來就並不流行,多在真正的祭祀與一些大典之中方才需要如此。即便是軍中甲胄在身的單膝跪拜,也並非規制。如今鄭智之語,已然就要把這些東西全部廢除,即便是要表現尊敬,也不得跪拜而下。

便也是真正規定軍禮之法,讓軍禮有一個真正的規定。既不用跪拜之禮,也非後世抬手之禮。高高揚起頭,挺胸立正,就是要表達每一個軍漢心中的驕傲與尊嚴。見人就跪,實乃奴隸之法,由蒙元而起,明朝些許繼承,清最甚之。實不可取!

便是鄭智話語一出,將台之下,所有人面面相覷,一副不解的模樣。

鄭智看了看左右,開口說道:「記錄下來,某再做一個動作,畫圖為證,以後皆按照某之動作來行禮。」

左右之人,大多是講武學堂里的教習。有些人是全職教習,比如教授文字的,教授作圖的。有些人是臨時抽調而來,抽調來的人,大多也是軍中立功不少的老軍漢。

幾個教授文字與作圖的教習,連忙取來紙筆,等候鄭智的動作。

鄭智一身甲胄,站在講台之上,先是普通站立,忽然口中大喊一聲:「上官到!」

然後鄭智猛的立正站好,高高揚頭。「啪」的一聲,發出清脆之音。

眾人目光皆在鄭智身上,也有許多人學著模樣,試了試。身旁之人也連忙照著鄭智此時的模樣畫了起來,如何挺胸,如何高高揚頭。

鄭智保持片刻之後,鬆弛下來,開口說道:「此法當傳遍全軍,每一個小隊之中,皆要有一幅軍禮之圖,所有人都要學。再有跪拜者,脊仗十下!此為軍法,也當補充到軍法條例之中成文。」

左右之人,連連點頭。如今這位燕王殿下之語,便也沒有人敢忤逆。卻是也能接受,跪拜之禮,在這大宋朝也不過就是為了顯示心中無比的崇敬。這位燕王殿下都不需要別人跪拜,便也無人敢說什麼了。

文人作揖,軍漢昂首。如此行禮,便也足夠。

再次從講武學堂出來,道路入口處正有府衙之中的衙差在搬運著那三百多具屍首。

河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