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五百七十一章 李卿快快出城宣旨

吳敏話語說完,李邦彥也上前說道:「陛下,吳侍郎此言甚好,不若便封他一個王爵,鄭智必然欣喜接受,如此鄭智也還是我大宋之臣,再有反覆,必教天下人恥笑,便是麾下部曲,也會離心離德。待得朝局穩定,大軍聚集,再來慢慢整治與他,也是手到擒來之事。」

厚顏之人,必然腹黑,此為厚黑。李邦彥倒是詮釋得極好。

蔡京又接話道:「陛下,此法甚好,待得太上皇聚得百萬兵將之事,再來拿鄭智問罪,待得那時,便是這反賊的死期。」

趙桓又看得一眼蔡京,眼神意味深重。這也是蔡京第二次說太上皇了,滿朝文武,唯有蔡京把這個太上皇搬出來說三道四,趙桓口中不說,卻是心中極為不爽。

蔡京似乎也感受到了趙桓的眼神,一時間也不明所以。

只聽得趙桓開口詢問道:「朕剛剛登基,封王大事不敢私自決定,蔡太師,此事是否該稟明太上皇先行定奪?」

趙桓已然開口試探。蔡京卻是並未多想,思慮片刻答道:「陛下,按理來說,此事稟明太上皇定奪本是應該。太上皇人在亳州,快馬來回兩三日即可,臣以為陛下此舉甚合孝道,大善。」

趙桓聞言,面色陡然一變,心中已然在思慮。

卻是李邦彥聽言大驚,連忙出來開口道:「陛下,事急從權,此時大軍就在城外,豈能再拖上幾日,臣以為,必然是安撫鄭智之心為要。最好立馬出去答覆鄭智,如此鄭智心中才不會多加猜疑。陛下明鑒。」

李邦彥終究是沒有把鄭智的威脅之語說出來,興許李邦彥也在維護著自己頭前的形象,面對鄭智據理力爭的英勇形象。

趙桓已然不再理會蔡京,看得李邦彥一眼,連連點頭,直覺得這個中書舍人李邦彥不錯,只道:「便把燕雲封給鄭智,如何?」

李邦彥連忙接話道:「陛下所言有理,燕雲本是遼國之土,如今封給鄭智也未嘗不可,便封他做個燕王。於國也無損失,還能解此危難,妙計也。」

趙桓聞言,左右看了看眾人,也不再提要去稟告趙佶的事情,開口只道:「那便如此決定了,李卿便再走一趟,拿聖旨與誥命文書去見鄭智,著他立刻退兵回燕雲就藩。」

李邦彥這回倒是沒有抗拒了,反而心中十分願意,給鄭智謀了一個燕王,想來鄭智是不會為難他。只要鄭智退兵,此番李邦彥便是立下大功了。

李邦彥興緻勃勃帶著聖旨與文書,還從宮內拿了一塊不小的璞玉,璞玉便是拿來刻印鑒用的,此時來不及為鄭智刻好,便把這罕有的璞玉帶給鄭智,讓鄭智自行雕刻。

本來約定的時間是午後,如今午時未到,李邦彥已然趕到了城外大營。

鄭智穩坐中軍大帳,左右依舊是幾十虎狼將軍。李邦彥這回倒是不那麼害怕了,一臉的笑意。進得門來,口中大呼:「恭喜燕王殿下,賀喜燕王殿下。陛下旨意已來,燕王殿下快快接旨。」

鄭智卻是也不起身,只道:「拿過來與某瞧瞧。」

李邦彥身形一愣,本還等著鄭智上前接旨,卻是鄭智這般反應。李邦彥也不敢違背,連忙把聖旨拿到頭前雙手遞給鄭智。

左右軍將皆是一臉大笑,聽得燕王二字,眾人已然覺得目的達到了,便是岳飛也是一臉的笑意,直覺得朝廷雖然多昏庸之輩,卻是君主還算聖明,知道彌補過錯。

卻是不料,鄭智看完聖旨,面色一獰,開口說道:「來人,給我打。此子可惡,竟敢消遣與某。傳令各部,整軍造飯,午後集結。」

眾人聞言一驚,卻是都未看到聖旨,也不知聖旨所說。魯達已然起身,一隻大手抓起李邦彥,另外一隻大巴掌便呼了上去。

蒲扇大的巴掌,立馬把李邦彥打得眼冒金星。

幾巴掌下去,李邦彥幾欲昏死。便聽鄭智說道:「把這廝扔出大營之外。」

魯達雖然不明所以,不知這李邦彥如何消遣了鄭智,卻是一臉氣憤把李邦彥提著就走。

眾將也隨後而出,各自回到部曲整軍點校。

大帳之內,唯有种師中、李綱、朱武幾人。

种師中接過鄭智遞來的聖旨,看了看內容,倒是沒有什麼問題,卻是也明白鄭智為何發怒,把聖旨傳給旁人之後,便開口問道:「相公若是想要河北兩路,不若把鄆州、齊州、濟州等地一併要來,這濟州把守京東東西兩路之門戶,也是山東進出河北之門戶,此處本也是相公治下之所,不可拱手相讓。」

种師中顯然是知道鄭智不接受燕雲封地,而是還想要河北兩路,所以才提醒鄭智不能把鄆州齊州等地忘記了。

鄭智聞言點頭笑道:「哈哈……還是種相公知我!」

李綱看得聖旨之後,又聽了种師中所言,心中才瞭然,只道:「種相公說得在理,幾州之地,有我太多心血,實在不可拱手讓之。」

李綱倒是也捨不得這幾州之地,因為李綱對這些地方實在付出了不少心血。

鄭智點了點頭,只道:「倒是要提醒提醒那個李中書。朱武,你且追出去走一趟。」

朱武聞言心中瞭然,出門便去追魯達,魯達提著李邦彥直往營外而走。

快到大營門口處,朱武追上魯達,耳語幾句之後便走。

魯達提著昏死的李邦彥到得營門口,把李邦彥扔在地上,喚左右守門的士卒找來清水,便潑在了李邦彥身上。

李邦彥慢慢轉醒過來,只覺得臉頰之上火辣辣的疼痛,摸得幾把,已然腫脹起來,又看了看面前這個出手打自己的鐵塔壯漢,哭聲說道:「這位將軍,不知下官哪裡得罪了燕王殿下,燕王殿下要如此毆打下官?」

魯達聞言,只道:「你這狗賊,我家相公的地盤,何以都不封,反而把遼人的地盤封給我家相公。如此豈不是消遣我家相公。活該挨打,若是照我家相公的脾氣,必然斬了你的狗頭。」

李邦彥聞言大驚,連忙爬起身來開口說道:「下官知曉了,下官知曉了。這便回去稟明聖上。」

說完此語,李邦彥轉身便走。生怕那鄭智有個反覆,著人來拿自己砍頭。

魯達看得李邦彥屁滾尿流的模樣,咧嘴笑道:「哈哈……那官家何以派這麼一個廢物東西出來辦差,當真可笑。」

左右守門的士卒也是大笑不止。往那飛奔而走的李邦彥指指點點,笑得前仰後合。

也許魯達並未感受到一些事情就在這笑聲之中。便是那東京大宋皇帝的權威,就在這些普通士卒的笑聲之中慢慢瓦解了許多。

當這些普通人開始並不那麼尊重皇權的時候,便是對鄭智越來越有利的時候。皇帝本來高高在上,萬人敬仰,無所不能,甚至是這個國家的一種信仰。如今卻是慢慢開始跌落了神壇。

大殿之內,沒有了百官。唯有吳敏與耿南仲,趙桓穩坐在上,李邦彥一臉紅腫而來,三呼萬歲。

趙桓看得李邦彥模樣,開口問道:「怎麼回事?」

李邦彥頓了頓,組織了一下話語,然後開口說道:「陛下,那鄭智並不滿意燕雲之地,想要朝廷封其之前治理之地,臣與之據理力爭,卻是激怒了他,不想他直接動手毆打臣,只恨臣打不過他,便成了如此一番模樣。」

趙桓聞言大怒,開口道:「豈有此理,此賊當真膽大包天,天子使臣,也敢隨意毆打。李中書受苦了,來日必為李中書主持公道。」

李邦彥聞言,忙道:「臣身體受些疼痛倒是無妨,卻是這退兵解圍之事,還需從長計議。還請陛下定奪。」

趙桓聞言也是為難,這燕雲之地本不屬於大宋,便是給了也就給了。如今鄭智還不滿意,趙桓心中自然也覺得不暢快,便問左右:「你二人以為如何?」

耿南仲答道:「陛下,鄭智野心實在太大,河北兩路,還有山東幾州,依臣之見,不可許之,否則後患無窮。」

吳敏卻道:「陛下,依臣之見,許他也是無妨。先予之,後取之。只要此番急難可解,鄭智便是有河北兩路,也不可能與朝廷對抗,只在削藩之時多了些許困難而已。」

趙桓聽得兩人言語,卻是難以定奪。久久不語,實在有些捨不得。畢竟鄭智不是女真,對於趙桓內心的壓力也小了許多。也捨不得這麼大的封地。

「三位且先陪朕用膳,午後喚文武官員共來定奪。」趙桓開口說道。便是一時半刻決定不了。

宮中筵席依舊豐盛,即便的汴梁城中糧食已經有些緊缺了。但是宮中的食物卻是從來不少、樣樣俱全。

便是四人剛剛吃得一半,一個太監滿臉驚駭沖了進來,開口稟道:「陛下,蔡太師求見,說是反賊已經聚兵攻城了。」

「什麼?」趙桓聞言立馬站起,口中驚道。

耿南仲聞言忙道:「如此大事,還不快快請蔡太師進來稟明情況。」

太監聞言,看了看趙桓。只聽趙桓也道:「快請快請。」

蔡京急忙進來,看了看左右,見得李邦彥模樣,心中更是一驚,已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