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豈能有二君

鄭居中手捏著一份並不長的軍情文書,腳步飛快往宮城內奔去,神色慌張不已,幾次趔趄,差點摔倒在地,心中的驚駭全部顯現在表情之上。

守衛宮城的護衛並未上前阻攔,只是一臉疑惑看著這位樞密院大官。

東北艮岳入口處,「艮」在周易之中,乃卦名,東北之卦也。岳便是山,艮岳其名,便是東北處的山。

守衛入口的太監見得鄭居中奔來,連忙上前去攔截。卻是鄭居中心急如焚,一把推開左右,口中大喊:「事關江山社稷,快快指路去尋官家。」

左右的太監連忙上前來攔,卻是只在後面追,追得一會兒,一個太監開口說道:「陛下在絳霄樓。鄭樞密不要著急,待得我幫你通傳一下。」

鄭居中哪裡等待了太監通傳,飛奔往絳霄樓而去,身後跟著的幾個小太監也不敢真的上前去拖拽鄭居中,只得這麼一路飛奔跟隨。

絳霄樓的台階不少,鄭居中已然是手腳並用往上攀爬。口中還在大喊:「陛下,陛下,大事不妙了!」

趙佶正在樓內,面前一位女子正騰空而起,雙手水袖左右舞出,技藝極為高超,左右還有樂師伴奏。

聽得樓外大喊,趙佶微微蹙起了眉頭,開口道:「瀛國夫人正在起舞,何人敢在外大呼小叫?」

瀛國夫人自然是一袖,如今趙佶越發的不在意了許多事情,頭前封一袖為瀛國夫人就讓人議論紛紛,如今一袖雖然沒有真正入後宮,卻是常常得趙佶召喚,入宮來與趙佶解悶。

一個太監抬頭往窗戶外打量了一下,開口答道:「稟陛下,是樞密院事鄭居中正在上樓。」

樞密院中的官員,從一品的樞密使是主官。下面還有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簽書樞密院事,皆是正二品與從二品。再下面就到了四品五品了。

童貫為樞密院使,樞密院事鄭居中顯然就是童貫之下的主官。

本來趙佶預意發怒,聽得是鄭居中在大呼小叫,忍了忍,開口道:「且看他有什麼天大的事情。」

趙佶的話語意思便是鄭居中若是沒有天大的事情就前來打擾,必然要受一番訓斥。

一袖聞言,也停了舞蹈,慢慢退到一旁。左右樂師自然也停止奏樂。

鄭居中進得廳內,快步走到面前,直接跪倒在地,粗氣大喘,雙手呈過文書,口中上氣不接下氣說道:「請陛下快快過目。」

趙佶接過文書,感覺紙張上非常濕潤,顯然是鄭居中的手中的汗水打濕了紙張。

待得趙佶展開看得片刻,雙手抖動之間,紙張竟然直接從他手中掉落在地,面色瞬間煞白,口中顫抖說道:「十幾萬大軍,說敗就敗了,便是連濮陽都沒有收住……這當如何是好,這當如何是好?」

鄭居中聞言忙道:「陛下不可亂了方寸,反賊軍強,直有十數萬,過濮陽,必圍東京。陛下當速發聖旨與檄文傳天下,召各路兵馬進京勤王,剿滅反賊。」

趙佶顯然就如鄭居中所言,已然失了方寸。十幾萬東京禁軍灰飛煙滅,蔡京都在奔逃回京的路上,秦檜已然身死。鄭智不得多久就會兵圍東京,趙佶日夜擔心的景象,似乎就在眼前。

這偌大的東京城,哪裡還有多少兵將可用,豈不是轉眼就要落入反賊之手。真如晴天霹靂一般,震得趙佶膽戰心驚。

「是極是極,快拿筆墨,召集天下兵馬進京勤王,一定要保住汴梁。」趙佶話語慌亂,人也站了起來,已然在左右尋找筆墨紙硯。

鄭居中連忙上前幫忙,攤開不遠處桌案之上的宣紙,口中還道:「蔡太師與童太師都在回來的路上,應該只有一百多里地了,今天半夜必能到得東京。二位太師想來多謀,陛下可與兩位問計,定然可保東京無憂。」

鄭居中心中也是極為慌亂,鄭智大軍距離東京也不過二百里地,心中已然知曉事情嚴重,卻還在出言安慰趙佶。

趙佶拿筆疾書,一筆瘦金好字,第一次寫得這般歪歪扭扭,口中卻又破口大罵:「蔡京無能,十幾萬大軍竟然就這麼敗了,累及國家受難,可恨可恨。童貫這個狗東西雙眼已瞎,識人不明,重用狼子野心之徒,更是可恨。大宋一百多年江山,即將遭受大劫,此二人者,國賊之輩爾。」

鄭居中一邊磨墨,一邊答道:「二位太師向來沉穩,能力不凡,此戰之敗,興許還有內情,陛下勿憂,鄭智乃內患小賊,不得民心,大宋幾千里山河,豈是反賊所能抵擋的,陛下旨意一出,舉國上下必有百萬帶甲,便是反賊的末日。」

為人臣子,便是如此之難。既要卑躬屈膝,又要好言哄騙。如此天子,就像是一個權柄極大的孩童一般,所有人下意識里都拿著糖果圍在旁邊,才能伺候好這麼一個孩童。

趙佶聞言,心態果然好上了不少,寫的字跡也慢慢端正了些。卻是也反應了過來,擔心問道:「反賊離東京還有多少里地?」

「反賊已入濮陽,距東京二百里。」鄭居中答道。

「二百里?二百里?如何就只有二百里地了?這當如何是好,這當如何是好啊,京畿附近,何處還有強軍,速速調到東京來。」心態剛剛穩定的趙佶,此時又是不知所措,手下的筆都落不到紙面之上。

左右太監宮女個個一臉驚駭,便是一袖也嚇得花容失色。最近幾日多聽鄭智之事,頭前多是為鄭智擔憂,怕鄭智要遭受劫難。哪裡想到轉眼之間,鄭智就要兵臨東京城了,眼前這個溫文儒雅的大宋皇帝陛下,卻是被嚇得手足無措,話語失度。

「陛下,臣立刻就去樞密院查找一下,調集京畿周邊所有兵馬前來支援。」鄭居中開口說道,說是回去查找一下,不過也是託詞。何處有沒有兵將,這種事情還用得上查找?

趙佶聞言只道:「快去查找,朕等你的消息。」

兩人皆知,東京是沒有兵將的,除了皇城之內上值的守衛,還有一些衙差之類的。東京之兵,早已調集一空。

鄭居中聞言,放下筆墨,直奔而出。一個太監連忙上前接著磨墨,趙佶又開始寫了起來,口中又道:「速速去把朝中文武都喚來朝會。」

磨墨太監連忙又把墨放了下來,帶著幾人快步而出。

這一幕興許歷史上也發生過,只不過是提前了而已。金人南下汴梁之時,趙佶大概也是這麼一副反應。

不得多久,朝堂之上,剛剛退朝而走的各個衙門官員,又都聚集了回來。事情眾人也多大知曉了,便是還來不及聽說的人,此時入得大殿也知道了消息。

整個大殿一片混亂,吵雜一片,各處都是唉聲嘆氣,人人都是一臉驚訝。所有人圍成一團,有人大罵不止,狼子野心之類話語此起彼伏,天誅地滅更是不絕於耳。

卻是人也不可能真的被天誅地滅。這些罵人的聲音,顯然是徒勞無功。

也有人真在考慮該如何應對,調兵遣將之類,東京百萬人口如何如何眾志成城,定然要擋住反賊云云。

趙佶寫好了剿賊檄文,安排太監送到中書省去,聽得稟報說大殿上文武百官都到齊了,慌慌忙忙奔到大殿之中。

吵雜的大殿忽然都安靜了下來,趙佶坐於龍椅之上,一副愁眉苦臉,這也是趙佶自從登基以來,第一感受到巨大的壓力,這份壓力再也沒有人能幫他擋住了,直接壓在了趙佶身上。

「反賊兵鋒將至,京畿無兵可守,諸位可有對策?」趙佶開口問道。

趙佶話語一出,朝堂之下又是無數交頭接耳之聲,嗡嗡作響。趙佶卻也並不阻止,只是一臉急切看著文武百官。

范致虛上前說道:「陛下,汴梁城中百萬民眾,若是眾志成城以抗反賊,反賊必然無法破得城池。拖上兩月,待得各地勤王之師到來,必可一舉滅亡反賊。」

趙佶聞言,站起身來,開口又問:「若是擋不住鄭智呢?鄭智久於戰陣,能破西夏,能破遼國。若是也把這汴梁打破了,那該如何是好?」

趙佶的憂慮意識不差,便是對於自己安危極為看重。一句話語,問得滿朝諸公無言以為,全部面面相覷。

卻是有一人出來開口道:「陛下,為保社稷穩妥,還請陛下南下暫避,待得東京戰事結束,再請陛下返回東京。如此可保江山社稷立於不敗之地。」

說話之人乃中書舍人吳敏。

趙佶聞言,心中一喜。只覺得這個計策不錯,至少能保得自己性命,保得大宋朝廷的安穩。卻是又覺得這個辦法有些不妥當,反賊來了,一國之君卻是逃跑了,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趙佶還在猶豫之時,范致虛開口說道:「此計不妥,一國之君豈能在危難之時拋棄京中子民躲避。如此汴梁百萬民眾,必然人心渙散,何以禦敵?」

吳敏聞言又道:「范相公,此乃穩妥之法,豈能讓天子立於危牆之下。而今反賊雖然看似勢大,卻也不過是內憂小患,天下兵馬何其多,待得聚集之時,必然一擊而滅。此番陛下暫時先避其鋒芒,隨後再領大軍回來救援,豈不是最為穩妥之法?若是非要說汴梁軍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