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四百零五章 恢複故都

种師道能被童貫信任,手段也不是別人能比的,幾十年戎馬,從來都是殺伐果斷之人。河北軍中,此番只怕要被翻個底朝天。

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操練士卒這種事情,面對這些老弱病殘,有天大的手段,也無可奈何。其中艱難,种師道內心已然有了準備,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杭州城內,方臘每日兢兢業業,忙碌非常,甚至連睡都睡不著。一夜未眠的方臘強撐著疲憊又來上朝。

文武幾十人,在這杭州城的府衙大堂之內,並不顯得擁擠,方臘端坐椅上,眾人開始商議要事,內政之事,無外乎就是軍械,沒有其他。這事情已然是方臘心中最主要的事情了。

「報!!!!」一個漢子飛奔進來單膝跪在地上。

方臘聽得喊聲,陡然站起,急忙問道:「何處告急?」

顯然方臘心中也有些預感與預料,心中擔心的事情終究還是要發生的。

「啟稟聖公,官兵圍城,歸安告急。」

方臘一聽,心頭一震,實在不知為何湖州歸安也會告急,連忙又問:「弓溫如何說?官兵有多少?」

「弓留守派人上報,歸安城外,近萬官兵精銳,正在攻城,歸安城岌岌可危,請聖公速速派兵去援!」弓溫自然就是方臘麾下湖州留守知府。

方臘揮了揮手,示意傳信之人下去,然後開口問道:「湖州告急,方元帥已經南下擊王稟,何人願帶兵去湖州支援?」

左丞婁敏中上前拱手道:「聖公容稟,湖州三萬多守軍,歸安告急,弓留守必然會把湖州其他地方兵馬調集到歸安駐守,官軍不到萬人,歸安當無憂矣。聖公不必著急。」

方臘聽言,心思轉了幾番,又道:「歸安乃湖州中心之地,也是杭州屏障,官軍上萬精銳圍城,如何能等閑視之,定要加派援軍,以防有失。何人願往?」

方臘顯然對於大局上的事情比較看重,杭州正北方向就是湖州歸安,一旦有失,杭州必然告急。唯有再多派人馬,方臘心中才能安寧一些。

婁敏中聽言,便也不再多說。頭前之所以說那番話語,也是因為杭州城內能戰之兵也不多,杭州城內雖說有二三十萬人馬,但是武器不過三四萬之多,剩餘人等,人手一根木棒都還有差。揭竿而起,便是說的這種情況,竿便是竹竿木棒,揭竿而起,便是拿著竹竿木棒起義。杭州不過三四萬,出兵救援必然一萬以上的人馬就要帶走,婁敏中心中總有些不好的預感。

果然,方臘一語問出,門外又衝進來一個軍漢,大聲喊道:「報!!!!」

方臘還未坐下身形,又聽報急,眉頭大蹙,喊道:「快講!」

「啟稟聖公,廣德告急。官軍三千,城門已破,守軍正在城中苦戰,請聖公速派援軍。」

方臘聽言大怒,手掌重重拍打在條案之上,開口喊道:「豈有此理,如何城門就破了?廣德城內,士卒上萬,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回稟聖公,聽人來報,官兵皆是鐵甲重騎,城門被敵人炸開,騎士已然入城,城中將士皆在苦戰。」

鄧元覺一聽,起身便道:「是鄭智,是江寧鄭智,此番廣德只怕保不住了。還請聖公早作打算。」

婁敏中聽得鄧元覺話語,也道:「聖公,若是廣德失守,湖州安吉首當其衝,定要急派援軍往安吉駐守。」

方臘哪裡還不知局勢所在,長出一口大氣,壓制一下心中憤怒,開口又問:「王稟如何?方元帥可有戰報?」

婺州(義烏)王稟,也是杭州城極大的威脅,婺州到杭州,三百里路程,婺州王稟一旦得勢,北上杭州也不過三日時間。方七佛與王稟之戰,此時顯得格外重要。若是南方戰敗,歸安一失去,安吉再破。三路大軍便是合圍之勢,杭州必然腹背受敵。

右丞祖士遠上前稟報:「方元帥近幾日未有戰報到杭州,聖公不必擔心,方元帥善戰非常,南方無憂矣。」

方臘聽得安慰,點了點頭,問道:「何人願意領兵馳援歸安與安吉?」

石寶左右看得幾眼,上前說道:「臣願領兵馳援歸安。」

「好,南離大將軍速速帶人前往歸安城,一定要阻擋官兵攻勢,力保歸安不失。」方臘對於石寶武藝心知肚明,雖然剛敗一戰,卻是也極為信任。

石寶率先出言去歸安,卻不是鄭智方向的安吉,其中自然是心中有過盤算的。那鐵甲騎兵之危歷歷在目。

厲天閏也上前道:「臣願帶兵駐防安吉。」

「極好,命鎮國大將軍厲天閏帶一萬人駐防安吉,命南離大將軍石寶領兵一萬馳援歸安。速速出兵,不得有誤。」方臘麾下,高手不少,比之梁山有過之而無不及,厲天閏也是一員高手,殺周通、屠張清,敗董平。手段也是絕頂。

兩位大將軍接了命令,立馬轉身而出,便是要帶兵去援。

事情暫時處理了一番,婁敏中腦中急轉片刻,開口稟道:「聖公,江寧官兵皆入了廣德,何不放家餘慶出兵江寧,以斷敵後路?」

方臘聽言,腦中也在思索著。

鄧元覺卻是先出來答道:「此計不可啊,官兵兩路入湖州,真正目的是杭州城,此時城內能戰之兵不過萬餘人,此時進軍江寧毫無益處,宣州還有重兵,為今之計,唯有緊急調家餘慶帶兵回杭州來,是為穩妥。」

婁敏中聽言,開口又道:「國師所言差異,江寧乃鄭智後路,如果江寧有失,那鄭智豈能不帶兵回頭去救?」

「丞相之想,過於表面。此時廣德城門已破,城內守軍十有八九會敗。廣德一破,歸安告急,王稟又還未覆滅。如此三路官軍人馬目標都在杭州,此時去打江寧,又有何意義?」鄧元覺能當國師,見識上實在不低。

聽得兩人言語,方臘心中自然也有計較,開口說道:「唉……叫家餘慶速速帶兵馳援杭州。」

方臘心中了如明鏡,只要杭州不失,藉助著杭州的物力人力支撐下去,便會有源源不斷的士卒,五萬,十萬,二十萬,三十萬,都是會有的。若是杭州不保,那就再也沒有翻身的餘地了。

廣德城中,戰事早已妥定,鄭智看得這廣德城中滿目瘡痍,也能從這滿目瘡痍中看出原本的廣德是一個什麼樣的富庶。廣德並非小城,人口六七萬總是有的,地處江南腹地,又是江寧往杭州陸路必經之地,也有河流經過,雖然不比江寧與杭州,卻也不是一般地方可以比擬的。

如今的廣德,四處都能看到大火之後的漆黑,到處都是宅子殘破的大門,街道之上本來沒有一個來往行人,直到城內戰火熄滅之後,才有人陸陸續續出來打探消息,才知曉官軍已經勝利。

方臘起義,荼毒整個江南兩浙,也嚴重創傷了大宋江山的根本,這個大宋盛世,一去不返。沒有了江南支撐,汴梁也會隨之迅速變化,那個歌舞昇平的汴梁也將漸漸蕭條。

童貫一直等到戰事完全定妥才入廣德,入得府衙,童貫笑意不止,掌管軍事的童貫哪裡管得這滿目瘡痍,只有戰事勝利的欣喜。

「鄭智,這仗打得極為漂亮,比當初攻打靈州城輕鬆多了。如此一路南下,要不得多久就入杭州了,又是大功一件。」童貫見面就是誇獎。童貫早些時候也在杭州待過,要說這應奉局的前身就是童貫,當初童貫在杭州就是負責為趙佶收攏藝術品的,也是那個時候童貫幫助蔡京重新入京崛起。

「恩相,一路行來,廣德境內,無一處未經兵災劫掠,想來湖州宣州杭州之地多是如此,江南兩浙如此毀於一旦啊。」鄭智說道,雖然說這趙佶自作孽不可活,但是這江南百姓實在無辜。

童貫點了點頭,只道:「江南之地富庶,良田無數,過不得一兩年就會恢複以往的繁華,不需擔憂。」

鄭智也不再多說,童貫通曉政治,懂得謀略,也比較知曉兵事。但是童貫終究是一個太監出身,對於民生與經濟一竅不通。江南的繁華是好多代人一步一步發展出來的,是一代一代人的勤勞的積蓄才有今日這般景象。如此毀於戰火,哪裡是一兩年就能恢複的。江南多良田不假,但並不是說明年糧食出來了,這江南就恢複往昔了。

商業發展,離不開資本,資本才是整條商業鏈運作的根本。民間大小的資本沒有了,百姓產出的蠶絲賣給誰?誰又來組織生產綢緞,綢緞又如何變成衣服?有了成品誰又大規模組織販賣到遠方獲取利益?

沒有了資本,一切的分工合作都不能整合。百姓自己產出一些蠶絲,自己紡成線,織成布,做成衣,賣給誰?

整個社會,陷入了一種停滯。城裡人沒了工作買不起糧,農夫出產了東西賣不出價格,甚至賣不出去。沒有了商業,朝廷也收不到稅,一切都是聯動的惡性循環。

那麼錢去哪裡了?錢自然是到了方臘手上,錢全部集中在方臘手中,並不代表方臘有多麼富有。商品充足之時,錢這種經貿中介之物才有價值,價值也會越來越高。商品越少的時候,錢就會越不值錢,物價只會越來越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