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百四十七章 梁山終

宋江下山了,往後山下去。

卻是不知宋江此時作何想法。宋江的自大是有的,宋江的悲哀更有!

宋江興許是一個極為有手段的政治家,卻並不是一個好的領導人,甚至算不上一個有遠見的人。

但是對於爭權奪利與收攏人心,宋江必然是此中高手。此時已然不關乎宋江這個人本身的善惡好壞。

下山的宋江步伐並不快速,並非那種急忙逃命的模樣,反而走得極為沉穩。甚至回身看了幾次呂方,面色帶有非常多的善意與慈祥,似乎在為剛才對呂方的怒意感到抱歉。

也許宋江內心深處的仁義是虛偽的,但是虛偽久了的仁義,也就是真的仁義了。一個人若是在人前一直能裝出一份仁義道德,這份虛假的仁義何嘗又不是真的呢?

這也是為何許多人能為宋江賣命的原因所在。

鄭智開始上山了,兩千步卒行在最頭前,鄭智自己帶著下馬的鐵甲在其後,最後則是步行的米氏輕騎。

梁山並不高聳,也稱不上險峻,更不是中華大地上有名的名山大川。梁山之所以為梁山,只因為梁山之上曾經有這麼些故事。

故事裡有這麼些人,有晁蓋,有宋江,有吳用。這些故事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這些故事便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有惡人,有好人,有時代的悲劇,有社會的不公,也有人性本身的善惡。

故事在鄭智手中變得不一樣了,故事即將落幕。

鄭智上山的步伐也不快速,就如宋江沒有逃命的倉皇,鄭智也沒有追殺敵人的急迫。

士卒們甲光向日,步伐穩健,士氣高昂,準備好所有戰爭需要的一切。

鄭智忽然心生一股悲涼,這個從小熟悉的水泊梁山,已然就到了盡頭,莫名有一種空虛。

從見到魯達的第一刻,鄭智便有一種憧憬,在西北之時,不論經歷多少家國大事,內心還是憧憬著這山東河北的好漢,憧憬著將來要來看看這水泊梁山的故事。

鄭智一路運籌算計,一路籌備策劃,高俅,梁山,都在鄭智內心之中成為了一個目標,成為了一個事關自己生死的大事。

生死一過,已然到得落幕之時,鄭智之前的那些憧憬,之後的這些謀劃,慢慢有了一些空洞。空洞到鄭智在這上山的路上忽然有了一種空虛。

環看四周,一個個熟悉的面孔,魯達,史進,林沖,楊志,秦明……

鄭智臉上忽然有了一些笑意,忽然感覺這個故事並未落幕,面前的這些活生生的人,面前的這些同袍兄弟,何嘗又不是這個故事的延續呢?

傳奇還會更加精彩!

再看鄭智,上山的步伐都加快了不少。

呂方看得宋江投來的善意目光,看得宋江面色之中的一份善意,不知不覺也露出了一點微笑,開口問道:「哥哥,稍後你一定跟緊在我身邊,我帶你衝出去!」

宋江點了點頭,回過目光,看向不遠處的後山營寨,那裡喊殺震天,官兵正在猛烈的衝擊著寨牆,郭盛石秀等人防守得很好,雖然損失不小,卻是也沒有讓呼延灼佔到一點便宜。

冷靜下來的宋江,似乎也明白許多事情。這梁山是守不住了,身後那個鄭智,當真戰勝不了,即便填上所有人的性命,也擋不住鄭智手下那般軍隊的衝擊。

看清了事實,宋江反而洒脫了不少,對於未來,宋江此時也來不及打算,頭前的自以為是也來不及去檢討。

突圍是一定的,至於突圍以後該怎麼辦,也只有做一步看一步。此時宋江,忽然強烈的思念起一個人來,這思念之人,便是吳用。此時若是吳用還在,必然能更清晰的為眾人想好一條出路。

如何突圍,突圍之後往哪裡去,到哪裡躲藏,然後如何東山再起。

宋江從來都沒有像此時這樣需要吳用,宋江從來都把自己的定位放在吳用之上,以自己為領導,以吳用為輔助。此時這種對吳用強烈的需要感,又讓宋江更一步認識了一下自己。

郭盛石秀楊林在牆頭看得從山上下來的人馬,已然感覺事有不對。戰事膠著,石秀楊林留在寨牆之上繼續戰鬥,郭盛飛奔下來,直往後山來迎。

「哥哥,你們怎麼下來了?」郭盛看得宋江與呂方,連忙把心中不好的感覺問了出來。

呂方頭顱微微低下,宋江擺了擺手,開口道:「寨子破了,鄭智帶著人馬追殺進來了,我們得趕緊突圍了!」

郭盛大驚失色,忙道:「哥哥,此番如何還能突圍,後山一萬多官軍圍得水泄不通,只要打開寨門,官軍必然衝進寨子,在這狹窄的地方腹背受敵,內外夾擊,如何還能走脫得了!」

郭盛已然有些懊惱,甚至話語之中還有一股責怪,責怪宋江呂方沒有守好前寨,責怪宋江怎麼把事情弄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我宋江一生,情義為先,事到如今,梁山如此大好局面毀於一旦,便是天不助我,世間之事,多是一波三折。今日拚死殺出去,來日再看我等東山再起!」宋江開口說道,依舊有一種能影響人的情緒。

「哎~~」郭盛懊惱之間嘆了一口氣,隨即又道:「那便隨哥哥殺將出去!」

宋江點頭之後,又回頭往山上看得一眼,隱隱約約無數鐵甲與兵刃泛著寒光!

「哥哥,隨我走!」郭盛把兵器握得緊緊,便往前去。

幾人帶著兩千餘殘兵,直奔寨門而去,也不通知左右,更沒有軍令下達。

郭盛頭前一個,直去開了寨門!

寨門之外,呼延灼、韓韜、欒廷玉、扈三娘見得久攻不下的寨門忽然洞開,都是有些詫異。

卻是欒廷玉最先反應過來,開口大笑:「哈哈……必然是鄭相公大勝了,那宋江要逃,呼延將軍,快快往前去攔,把這宋江堵在寨門之處!」

呼延灼連忙打馬往前,身邊跟著上千士卒。欒廷玉更毫不猶豫便往寨門衝去。

兩人一馬當先,直奔寨門。

石秀楊林見得山上無數鐵甲沖了過來,又見寨門忽然洞開,哪裡還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勢已去,急忙往寨牆而下,如今也唯有突圍一個選擇了。

呼延灼雙鞭在手,欒廷玉長槍飛舞。

郭盛呂方更是護得宋江出寨,兩人也是打馬在前,便來迎戰頭前兩員敵將。

事情往往便是如此,世間也有一個定律,越是擔心的事情,往往就越會發生。

呂方一桿方天畫戟,直衝欒廷玉而去,卻是瞬間便被挑落馬下,小溫侯呂方,有三國呂布溫侯之名,卻是少了溫侯呂布真正的勇武。與欒廷玉對比之下,相形見絀。

落馬的呂方,看著欒廷玉再刺來的長槍,卻是回頭去看得一眼宋江,眼神還在宋江身上,已然被長槍貫穿了身體。

欒廷玉又哪裡認識梁山好漢是誰?心中只有那祝家莊的仇恨,下手如何還會留情!

悲哀不過如此!

郭盛比之呼延灼,更是相去甚遠,一馬錯過,被呼延灼轉頭追打,片刻之後便是腦漿迸裂。

呼延灼此時,唯有一心求勝,一掃上一戰失敗的屈辱。武人終歸就是這點追求,勝敗與臉面實在重要。

宋江哪裡想到頭前出去的兩員大將,如此便身死當場,連忙拔出腰間一直作為配飾的寶劍,便有了一番廝殺的勇氣。已到絕處,也由不得在思前想後,拼得一命,興許還有個活路可走。

已經到得半山腰的鄭智,此時也看得那後山寨門已開,不少梁山漢子都往寨外涌去,開口喊道:「快追出去,見到宋江,格殺勿論!」

魯達聽言,也不看下山之路危險,邁步便奔,似跳似躍,飛快往山下奔去,無數軍漢也緊隨其後。

越來越多的梁山漢子從寨牆而下,跟隨著想出寨子。卻是被無數山上下來的軍漢咬得死死。往前出寨也不是,往後反擊也不是,往前出寨,後背便給了敵人,往後來反擊,卻是又架不住山上下來的官軍人多勢眾。

便是在這進退兩難的猶豫之間,無數漢子身首異處,滿地鮮血橫流。

戰局到得如今,已然就是一邊倒的局勢,一方進退兩難,手足無措,更沒有統一的指揮。一方士卒精銳,人多勢眾,士氣高漲。

片刻之後,魯達已然堵在了寨門之處,寨內從牆頭下來的漢子出不去,寨外的漢子又被堵截。

等到鄭智趕到寨門之處,帶著三千西軍漢子直衝而出。

石秀楊林到得宋江旁邊,卻是也來不及去問為何到得這般境地,只聽石秀開口問得一句:「公明哥哥,往哪條路去?」

後山小道,也就兩條,東山路與南山路,此時往哪條路去,對於宋江來說都是一樣,卻是石秀楊林與身邊的這些漢子在此時也需要一個目標。

「往南山路走!」宋江用寶劍往空中指了一下放下,開口說道。

石秀楊林有了方向,拿著兵刃便往前衝殺,頭前密密麻麻的官軍,一眼望不到頭,林木之間更是還有無數官軍圍殺過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