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6章 突破潼關(下)

三月間,陝北。

孟喬芳距離奪取吳堡只差臨門一腳,但是終究比不過天氣,就在金軍快要將王光泰的兩千多殘兵,趕入黃河時,明朝大批援軍、物資、錢糧終於翻過了呂梁山脈。

從二月中旬開始,黃河面對的明軍就以每天一兩千人,或者二十艘糧船的速度,向陝北增援。

陝北的局勢回到了明軍越打越多的局面,金軍奪取吳堡渡口已然不太可能,並有可能被反推回來。

三月初時,渡口的明軍恢複到六千人,王光泰開始組織兵力反撲,孟喬芳統領下的金軍士氣以泄,廝殺幾日後被迫撤退。

這時吳堡的李來亨,綏德的王永強,趁勢反擊,金軍損失兩千多人,撤退到延安府的延川縣,並以清澗河、平川水構築了阻擊明軍南下的防線。

三月中旬,一支五萬多人的屯軍,在金國兵部侍郎張文蘅的率領下從長安出發,浩浩蕩蕩的北上至延安府的地界。

關中兵力吃緊,陝北又陷入被動的局面,孟喬芳在延川紮下營寨之後,也不敢再向長安要支援,因為他知道潼關等地,也處於兵力緊張的局面,不過近日他得到消息,長安又發來五萬屯軍,到是讓他心中一喜。

雖說屯軍就跟明朝的衛所一樣,幾萬人能被千把正規官軍趕得滿地跑,但是這個時刻,孟喬芳也不再挑三揀四。

這日他正在營帳內來回走動,帳外忽然有士卒稟報,「王爺,兵部張侍郎到了。」

「快請進來!」孟喬芳當即喜道。

不多時,一名四十多歲的男子風塵僕僕的走進來,行禮道:「下官見過王爺。」

「張侍郎不要多禮,是陛下派你來增援本王的么?」孟喬芳急切上前,托住他的胳膊問道:「潼關、武關等地的情況怎麼樣?」

張文蘅沒有回答,而是從袖子里拿出一份秘旨,呈給孟喬芳,「王爺,一言難盡,這是陛下給您的密令,您先觀之。」

孟喬芳聞語有些疑惑的接過密旨,拆開蠟封后取出內頁觀看,眉頭不禁緊皺了起來。

看完之後,孟喬芳也不說話,沉默的走到地圖邊上,注視地圖半晌,才扭頭說道:「好!本王知道陛下的意思了。」

……

漢中,南鄭、蜀王府。

一月間,吳三桂曾一舉殺入湖廣,意圖先下手為強,擊敗郝搖旗,改變漢中被兩面夾擊的態勢,扭轉漢中局勢,不過他的進攻並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

雖說吳三桂劫掠了鄖陽府,奪取了大量的物資,甚至差點攻入襄陽境內,但是他最終還是沒有擊敗郝搖旗的主力,只能無奈的退回關中。

明朝實力強勁,局部小的失敗和物資的損失,並不會影響大局。

吳三桂一退,郝搖旗便尾隨著收復鄖陽全境,然後大軍進入漢中,在興安府東的白河下寨,也不冒險深入,穩紮穩打的紮下一座座堅實的營壘,緩慢的向前推進。

時間進入二月,大巴山的積雪剛融化,摩拳擦掌的何騰蛟便催促馬進忠領著四川明軍,分三路攻擊漢中。

明軍每路兩萬,馬進忠出金牛道殺至平陽關,賀珍兩萬人出米倉道攻至青石關,白文選兩萬走荔枝道兵臨鎮巴縣。

將近十二萬明軍多路攻擊漢中,來勢洶洶,金軍處處告急,不過吳三桂不喜歡被動防守,並沒去分兵堵截,而是將六萬人分成兩部分,一部兩萬人負責把守險要,一部四萬人以騎兵為主,並且集中在一起,準備誰來打誰,各個擊破。

二月底時,吳三桂故意放開清石關,引賀珍前突,然後在老渚河中游,擊敗了賀珍,使得從米倉道進入漢中的兩萬明軍,損失五千餘人,敗兵又退回了青石關一線。

何騰蛟本來催促甚急,見賀珍一路被殺敗之後,謹慎了許多,明軍不敢在孤軍深入,改為穩紮穩打而行。

這時漢中的局勢,明軍就像是狼群圍住了一頭猛虎。雖然從總體實力上來說,明軍強於吳三桂的金軍,但是幾路人馬誰也不敢單獨上去,怕被這頭老虎抓傷,甚至喪命。

不過吳三桂雖然震懾住了進攻漢中的明軍,可整個被動的局勢卻沒有改變,明軍各部結寨而行,穩紮穩打,每天只走三十餘里,哨騎放出三十多里,向南鄭步步逼近。

到三月間,郝搖旗五萬餘人以到漢陰,白文遠到了司上,馬進忠到了大安驛,距離定軍山只剩四百餘里,賀珍在青石關重整旗鼓後,也重新向南鄭逼近。

這些明軍一路築寨、築堡,緩慢推進,一旦發現吳三桂的主力,便馬上窩進堅固的營壘,而其他幾路便趁此機會,向前挺進。

三月中旬,隨著各部明軍將要接近南鄭,狼群已經有將猛虎圍定,將形成群攻的態勢。

此時漢中南鄭,蜀王府內,吳三桂將一封密旨看完,沉著臉抬起頭來,「皇帝欲讓本王率大軍從大散關撤入關中,參與對王賊的伏擊,你們怎麼看?」

「撤入關中?」吳國柱等將臉色不禁一變,「那不是等於放棄漢中嗎?」

節堂內的眾多吳軍將領,紛紛議論起來。他們從四川撤入漢中,經營漢中,從無到有,剛剛經營出一份基業,這才幾年,又要撤入關中。

吳三桂又看了下密旨,抬頭道:「朝廷已經發六萬屯軍來南鄭,想要用他們來替換本王。」

「王爺,屯軍頂什麼用,我們一走,漢中肯定保不住。」下面的將領,顯然不想離開漢中。

吳三桂沒有反駁,反而點了點頭,「屯軍確實不能倚靠,但是眼下郝搖旗、何騰蛟步步逼近,戰事這樣拖下去對我們也不利,再者關中一敗,那我們就會被困死在漢中。」

吳軍的可悲,是漢中的命運並不在他們的手中,而是取決於關中對決的結果。漢中就算擊敗了明軍,關中金軍一敗,他們還是要敗亡。

吳軍將士在漢中經營多年,已經安定下來,現在又要拋家舍業,眾人都有些不情願,一個個紛紛沉默起來。

……

三月中旬,潼關外。

殘陽的映照下,潼關的城牆被打得千瘡百孔,老牆處處垮塌,新牆在老牆坍塌處,也受到了重炮的轟擊,許多牆垛都被炮彈打掉。

連日來,明軍各部輪番上陣,如同海浪一樣,對潼關發起一次次的衝擊。他們雖沒有攻下潼關,但是也已經讓金軍岌岌可危,破關已是遲早的事情,這一點明軍眾將都不懷疑。

這日,李元胤來到王彥的帥帳外,向侍衛問道:「監國在裡面么?」

「去看傷員了!」侍衛回了一句,但緊接著忽然手指著遠處,「回來了!」

李元胤回身望去,只見王彥縱馬而回,他連忙上前,行禮道:「臣參見監國!」

王彥勒住戰馬,翻身下馬,點了點頭,「元伯是特意來等孤么?」

李元胤跟著他,一面往帳內走,一面說道:「臣確系有事尋監國。」

王彥進了帳,摘下金盔,解下寶刀,交給侍衛,然後坐回帥案,才回道:「是對攻關有什麼想法么?元伯可以直說。」

李元胤隨即道:「監國,這幾日的攻擊不可謂不猛烈,忠勇鎮甚至一度完全佔據老牆,可最終都功虧一簣,臣以為關鍵是金軍堵了關門,我軍沒能在新牆上打開一個缺口,讓大軍擁入關內所致。」

王彥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了一口,示意李元胤坐下,然後點了點頭,「孤記得之前元伯就說過這點。怎麼,你有什麼好辦法?」

李元胤飛快從胸前取出一張圖,在王彥帥案前鋪好,王彥看了一眼,是潼關的關防圖,他立時來了興趣,將茶杯放到一邊,仔細看了起來。

李元胤指著圖紙,「監國請看,之前我們想著潼關有兩道牆,炸了老牆,還有新牆,加上前面爆破老牆並不成功,所以終止了炸城的計畫。」

明軍對於堅城,就那麼幾個法子。軟的法子進行招降,從內部瓦解敵人,硬的法子,就是大炮轟,然後掘地道炸城。

王彥眉頭一皺,「是這麼回事。去年底炸過一次,不過潼關被金軍加固,爆炸並沒有成功,加上炸了老牆,還有新牆,所以掘地道的事就停了下來。」王彥抬起頭看著李元胤,「怎麼,元伯還想再炸一次?」

李元胤知道之前的爆破,讓王彥對炸塌潼關失去了信心,忙解釋道:「監國,臣確實是想再炸一次,不過不是炸老牆,而是炸新牆。」李元胤忙指著圖紙,「老牆已經轟塌多處,不需要再炸,忠勇鎮昨日完全佔據老牆,也說明老牆不是問題,關鍵是後面的新牆,他未遭受大炮的直接轟擊,所以牆體還比較完整。」

王彥端起水杯喝了一口,一時不語,半晌後問道:「潼關異常堅固,前面爆破老牆效果便不明顯,新牆能炸塌嗎?」

李元胤見王彥明顯動意,忙說道:「監國請看,新關城是金國這兩年趕築出來,他比老關城高,但卻窄了許多,臣以為完全可以試一試。臣以為這麼短的工期內,金國築起這樣一道關城,堅固程度必然不及老關城,況且新牆建在老牆之後,不用承受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