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以儒生而起家軍旅」-編練淮軍

編練淮軍

古人云:「時勢造英雄」。重返曾幕的李鴻章雖然算不上什麼英雄,但是急劇變化的時勢卻為他實現夢寐以求的掌握軍權、獨樹一幟的野心提供了良機。

1861年8月咸豐帝奕詝病逝,其子年方6歲的載淳即位,以載垣、肅順等八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9 月湘軍攻陷安慶,曾國藩被賞加太子少保。11月載淳生母慈禧太后②勾結恭奈王奕訴③發動宮廷政變,殺害和罷黜贊襄政務王大臣,奪取清朝最高統治權。慈禧為載淳舉行登極大典,改明年為同治元年,任命恭親王奕為議政王,主持軍機處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又稱總署、譯署),隨即宣布垂簾聽政。慈禧、奕為了鎮壓太平天國,維護清朝統治,進一步依靠漢族地主勢力,任命曾國藩統轄江浙皖贛四省軍務,並節制自巡撫、提鎮以下各員。

就在上游軍情出現轉機、曾國藩權勢日益烜赫的時候,下游戰局急劇逆轉。太平軍在「合取湖北」、保衛安慶的戰鬥失敗以後,採取西線防禦、東線進攻的方略,擊潰東線清軍,連克浙東、浙西大部分地區,直搗杭州,威逼上海,力圖把蘇浙變成支撐太平天國的戰略基地。上海地處東南前哨,是全國最大的商業城市和中外反革命蟻聚的巢穴。上海官紳面對太平軍的凌厲攻勢,惶惶不可終日,一面倡議向英法等國「借師助剿」,建立中外會防局,加強華爾常勝軍;一面派代表到安慶向曾國藩乞師求援。他們效法春秋時被吳國攻破的楚國貴族申包胥到秦庭痛哭求救故事,於11月18日派法部主事錢鼎銘等乘外輪到達安慶,晉見曾國藩,呈遞滬紳公啟私函,並「縷述上海將怯卒惰、旦夕不可恃狀」,聲淚俱下,叩頭乞師。曾國藩既顧慮上海「地僻遠,即有急,聲援不相達」,又深感手下「無兵可分」,因而未敢冒然應允。錢鼎銘探知李鴻章是曾國藩親信幕僚,便登門拜訪,並誘之以利曰:

「滬濱商貨駢集,稅厘充羨,餉源之富,雖數千里腴壤財賦所人不足當之,若棄之資賊可惋也。」

①李鴻章為之所動,幫助錢鼎銘等勸說曾國藩。11月21日曾國藩在日記中寫道:「少荃商救援江蘇之法,因錢茗甫鼎銘來此請兵,情詞深痛,不得不思有以應之也。」

②當然,曾、李之所以決定出兵「救援江蘇」,並非由於錢氏「情詞深病」,而是基於政治、軍事、經濟等實際利益的考慮。當時湘軍正在西線順江東下,威逼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分兵援滬, 「由下搗上」

③,就可以造成東西兩線互相配合分進合擊之勢,迫使太平軍陷於兩面作戰的困境。「上海為蘇杭及外國財貨所聚,每月可得厘捐六十萬金,實為天下膏腴」

④。分兵援滬,既能控制餉源重地上海,保證每月可得白銀10萬兩濟軍;又能謀取避處海隅、無所作為的薛煥的江蘇巡撫桂冠。

因此,曾國藩對領兵援滬的入選問題,作了周密安排,起初決定派其弟國荃② 慈禧太后(1835—1908),又稱西太后、那拉太后,滿洲鑲黃旗人,葉赫那位氏。安徽徽寧池廣太道惠徵之女,1852年被選入宮,封蘭貴人。1856年生載淳,封懿妃,次年進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死去,載淳即位,被尊為聖母皇太后,徵號慈禧。

③ 奕(1832—1898),愛新覺羅氏,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異母弟,1851年封為恭親王。

① 薛福成:《書合肥伯相李公用滬平吳》,《庸盒文續編》,卷下,第17頁。

② 《曾文正公手書日記》,咸豐十一年十月十九日。

③ 《錢農部請師本末》,《太平天國史料專輯》,第96頁。

④ 曾國藩:《致澄弟沅弟》,《曾國藩全集》,家書一,第797頁。

前往,繼而改為以國荃為主帥,輔之以李鴻章、黃翼升。不料,12月31 日曾國藩按到其弟拒絕援滬的信,不得不派李鴻章先行。據說李鴻章「欣然以肅清自任。曾笑曰:『少荃去,我高枕無憂矣。惟此間少一臂助,奈何?』

李堅請赴申。」

①這種變化,為李鴻章創立淮軍從而掌握兵權、控制餉源重地上海、登上江蘇巡撫寶座開闢了道路。夢寐追逐「駟馬高車」的李鴻章自然喜出望外,以為飛黃騰達指日可待。不過,李鴻章一面躊躇滿志,一面憂心仲忡。他既深知「此行險阻艱危當備嘗之」,「成否利鈍」實難預料②;又害怕遭致同僚、尤其是曾國荃的忌恨。他特地致函曾國荃,故作姿態:

東吳請兵之使數至,師門始以麾下得勝之師允之。嗣因內舉避親,復以下才應詔。鴻章庸陋,豈知軍國大計,近年跧伏幕中,徒黨星散,立時募練其何能軍?幸疊次寄諭,催令吾丈同赴下游。當代賢豪投契之深,無如麾下,師資得借, 懦夫氣增。乃竊聞侍坐之言,似我公無意東行。鴻章欲固請之,未知有當於高深否耶?

③李鴻章招募淮勇,乃系秉承曾國藩意旨。曾國藩意在「創立淮勇新軍」,「以濟湘軍之窮」

④。當時主要是打算解決戰線延長和湘軍兵力不足的矛盾。

早在1860年8月曾國藩在《復奏統籌全局折》中,就提出了編練淮勇問題。

因為咸豐命都興阿督辦揚州軍務,令湖北派撥精兵即刻馳往。曾國藩認為「事多窒礙」,難以如願,不如「用楚軍之營制,練准徐之勇丁」,切實可行⑤。

這可以說是籌議淮軍的先聲。1861年12 月曾國藩基於同樣的考慮,讓李鴻章招募淮勇,組建援滬之師①。

李鴻章受命之後,考慮到「徒黨星散」、「立時募練」困難重重,而廬州一帶舊有團練較為強悍,自己對當地人情也較為熟悉,所以決定羅致並改編廬州一帶舊有團練,組建淮牢。他並沒有返歸故里,而是坐鎮安慶,通過派人或通信等辦法,徵召廬州一帶舊有團練。12月12 日他寫信給自己的學生、當地的團首潘鼎新說:

帥(曾國藩)意將令閣下照湘軍營制募練五百人,其口糧與張山樵(張遇春)之淮勇一律。所慮楚軍不用長桿火槍,專用抬炮小槍,輕重大小,毫不參差,步伍連環,須有約束,閣下所部,未必即能降心相從耳。如願習此間隊伍紀律及紮營之神速,請賜回示,再行專札調赴皖省,勤加訓練。楚軍招募,准領槍炮、器械、帳棚,起程時支小口糧, 勇夫每日給錢百文,到營點名後給大口糧。前寄上營制刊本,可覆按照請也,……余屬振軒(張樹聲)詳致下一。

②張樹聲時在安慶,他前往安慶可能與籌議淮軍有關。據說,在合肥諸多團練中,張氏之團聲勢獨隆,隱為盟主。一日張樹聲召集各圩團首密議說:

吾皖中諸豪,振臂一呼,舉足誠足重輕;但是時曾湘鄉開府治軍,天下① 《李文忠軼事》,《清代名人軼事》,第104頁。

② 李鴻章:《復姚石樵孫雪筠》,《李文忠公全書》,朋僚函稿,卷1,第4頁。

③ 李鴻章《復曾沅甫方伯》,《李文忠公全書》,朋僚函稿,卷1,第3頁。

④ 曾國藩:《復李宮保》,《曾文正公書札》,卷24,第13頁。

⑤ 《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2,第350頁。

① 光緒《續修廬州府志》,卷22,兵拿志二,第24—25頁。

② 《李鴻章致潘鼎新書札》,第1頁。

屬望,少荃先生佐幕持籌,足為吾輩先容, 盍馳書致意,如覘出處乎?

③大家表示贊成,於是張樹聲致書李鴻章,表達投效之意。曾國藩看到這封信,甚為驚嘆,公然把張樹聲比喻為渡江北伐匈奴的東晉名將祖逖,說「獨立江北,今祖生也。」

①曾、李決定「創立淮勇新軍」後,李鴻章特邀張樹聲前來面商一切,並請他轉交致潘鼎新手書。張樹聲不僅自己募勇相從,而且還左提右摯,動員劉銘傳等「各建旗鼓」

②。由於曾、李決定招募淮勇和廬州舊有團練上書請纓,雙方一拍即合,因而僅僅兩月之間,李鴻章就成軍數營。1862年2月李鴻章所募淮勇陸續抵達安慶,其中有劉銘傳的銘字營, 張樹聲的樹字營,潘鼎新的鼎字營,吳長慶的慶字營。銘、鼎兩營出於廬州團練,曾隨六安紳士李元華轉戰多年。樹宇營亦為廬州團練,原系李鴻章父親舊部,其父死後改隸李元華。慶字營是由合肥西鄉解先亮組織的,後為合肥知縣英翰所收編,故稱官團。英翰「主解圩,李(元華)與諸練首勢不能容。英恃官威,李倚練眾,日事抄掠。」

③李鴻章招募淮勇,採取兼收並蓄方針。據說,曾國藩一見張、潘、劉等人,就非常賞識,吹捧說:「諸君均人傑也,今日之會,天其有意致中興乎?已飭麾下列几筵,請與諸君聚飲,盡今日歡。」

他們在席次「暢談用兵方略,規復計畫,沆瀣相合,有如宿契。」

④除上述四營外,還有張遇春統帶的春字營。張遇春原是李鴻章在皖北辦理團練時的嫡系部將,後改隸湘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