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以儒生而起家軍旅」-投身湘軍幕府

投身湘軍幕府

1859年1月懷著悲涼心情自稱「書劍飄零舊酒徒」的李鴻章,終於受到命運之神的惠顧,從一個潦倒失意客一躍而成為湘系首腦曾國藩的幕賓,從此他的宦海生涯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1853年曾國藩以在籍侍郎的身份,受命幫辦湖南團練事宜,他看出「兵伍不精」是清王朝的大患之一,決心獨樹一幟,改弦更張,編練一支新式武裝,以挽救清朝統治。1854年2月他編成並督率湘軍水陸兩軍,沿湘江北上抗拒太平軍。湘軍有別於清朝常備軍,它是漢族地主武裝,「以召募易行伍,盡廢官兵,使儒生領農民,各自成營」

①。曾國藩「在京官時,以程朱為依歸,至出而辦理團練軍務,又變而為申韓。」他採取傳統的「以上制下」的戰略方針,先清兩湖,穩定後方,繼而把軍鋒指向江西和安徽。1858年7、8 月間,曾國藩先後奉命馳赴浙、閩,進擊分裂出走、放棄江西根據地、盤旋浙閩的石達開部太平軍。10月他率部到達江西建昌(今南城),未及人閩,石達開部即由閩入贛,轉進湖南,鋒銳大挫。是時江南軍情漸松,而江北卻風雲突變。面對江南、江北天營進逼天京、湘軍圍攻安慶、三河、威逼廬州的嚴峻形勢,陳玉成、李秀成兩支主力太平軍聯合作戰,首先摧毀江北大營,解除天京北面威脅,繼而在安徽三河全殲李續賓所部湘軍精銳6千餘人,擊斃李續賓和曾國藩胞弟曾國華以及文武官員4百多人。包圍安慶的湘軍,見勢不妙,慌忙逃跑,安慶之圍不戰而解。曾國藩因「江北軍情變幻」而驚恐萬分,哀嚎「嗚呼慟哉!」12月奉命移師援皖。

李鴻章就是在這種形勢下,趕到建昌拜訪曾國藩的。為曾李結合牽線搭橋的是李瀚章,他於1849年以拔貢朝考出曾氏門下,1853 年署湖南善化知縣,治軍衡陽的曾國藩檄調來營,襄辦糧台,遇有戰陣,亦督隊指揮。曾國藩稱讚他「內方正而外圓通,辦事結實周詳,甚屬得力。」1857年1月湘軍糧台裁撤,歸併江西省局,瀚章回籍為其父守制,安徽巡撫福濟奏留辦理團防捐務。1858年曾國藩札調瀚章赴江西總理糧台報銷,瀚章遂奉母同住。曾國藩十分器重瀚章,而瀚章也把曾國藩倚為靠山。瀚章既經常向曾國藩通報鴻章在皖情況,有時甚至將其弟家書轉呈曾國藩過目;又時時向鴻章介紹曾國藩的宦海浮沉和吹捧其道德學問。瀚章在其弟與曾國藩之間起著溝通情感、增進了解的作用。時值鴻章到南昌看望老母,曾國藩便乘機通過瀚章邀請鴻章前來會晤。1858年12 月曾國藩函告友人說:「筱泉家被賊焚劫,挈眷至南昌,日內亦即來營,少泉亦約來此一敘。」

①曾國藩與李鴻章早就結下了師生之誼,曾國藩稱譽弟子為「偉器」,李鴻章敬佩其師如「神聖」。他倆溉有相似的追求:撲滅太平天國烈火、維護清朝統治以期封侯蔭子、光宗耀祖;又有相互利用之必要,曾國藩希望藉助李鴻章之才以成」大業」,李鴻章企圖依靠曾國藩援引以立功名。因而他倆一拍即合。曾國藩把李鴻章留在幕府,「初掌書記,繼司批稿奏稿」。李鴻章素有才氣,善於握管行文,批閱公文、起草書牘、奏摺甚為得體,深受曾的賞識。曾國藩讚揚說:「少荃天資於公牘最期近,所擬奏咨函批,皆有大過人處,將來建樹非凡,或竟青出於藍,亦未可知。」

②李鴻章也竭力吹捧其師:「從前歷佐諸帥,茫無指① 王闓運:《湘軍志》,卷15,營制篇,第1頁。

① 曾國藩:《與郭筠仙》,《曾文正公書札》,卷6,第30頁。

② ③薛福成:《李傅相入曾文正公幕府》,《庸盦盒筆記》,卷1,第12頁。

歸,至此如識南針,獲益非淺。」③曾國藩對李鴻章精心訓導,儘力雕琢,陶冶其志氣,培養其才能。曾國藩日常起居頗有規律而富生趣,每天早起查營,黎明請幕僚一起吃飯。鴻章落拓不羈,貪睡懶散,對於這樣嚴格的生活習慣很不適應,深以為苦。一天,他謊稱頭疼,卧床不起。曾國藩知道他耍滑裝病,大動肝火,接二連三地派人催他起床吃飯,說「必待幕僚到齊乃食」。

他見勢不妙,披衣「踉蹌而往」。曾國藩在吃飯時一言不發,飯後卻嚴肅地教訓說:「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處所尚,惟一誠字而已。」說完拂袖而去,鴻章「為之悚然」。曾國藩因素知李鴻章」才氣不羈,故欲析之使就範也。」

①這裡既有紀律的約束,又有道德的說教,李鴻章深感「受益不盡」,從而逐漸養成了「每日起居飲食均有常度」的習慣,並獲得不少「學問經濟有益實用」的東西,李鴻章後來深情地回憶說:

在營中時,我老師總要等我輩大家同時吃飯;飯罷後, 即圍坐談論,證經論史,娓娓不倦,都是於學問經濟有益實用的話。吃一頓飯,勝過上一回課。」

②李鴻章入幕不及一旬,曾國藩就決定請他主持編練皖北馬隊,附於湘軍。

編練馬隊之舉,發軔於左宗棠的提議。左宗棠(字季高)是湖南湘陰人,舉人出身,時贊湖南巡撫駱秉璋幕,後來成為湘軍首領之一。曾國藩就左氏提議同胡林翼協商。胡林翼(字貺生,號潤芝,道光進士)時任湖北巡撫,為湘軍二號首領。胡氏支持編練馬隊,曾國藩隨即上疏清廷,慨切陳詞。曾國藩所以力主編練皖北馬隊,是鑒於太平軍和捻軍的騎兵「多而且悍」

③,湘軍陸軍如無馬隊配合,難以制勝。他通報左宗棠:「閣下去年囑弟留心馬隊,弟以調察哈爾之馬練淮南之勇人奏。」

④他原擬調察哈爾馬3千匹,令李鴻章招募毫州一帶「善馬之勇」千人。清廷支持編練馬隊,但令「斟酌採買」馬匹。曾氏也修改了募勇計畫,決定失招 500,試行操練,如其可用,再行續招3千。李鴻章雖然承認編練馬隊確系當務之急,但卻深感事體重大,缺少經驗,勝敗難卜,考慮再三,未敢輕許。李鴻章專程前往南昌,與自己哥哥相商。李瀚章贊成其弟意見,致函曾國藩,代為辭謝。曾國藩堅持既定方針,寫信勸勉李氏兄弟「不必遽以住事之難為慮」

①。話已至此,李鴻章只得應命,派「專人至淮上招募馬勇」。然而當時兩淮地區太平軍和捻軍協同作戰,聲勢較壯,清軍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動蕩的局勢,人心的向背,迫使招勇之人空手而歸。這樣, 曾國藩建立馬隊的計畫就流產了。

6 月早已移駐撫州的曾國藩,鑒於太平軍猛攻景德鎮,擔心湘軍張運蘭部不支,急派曾國荃率部往授,並命李鴻章同往。曾國荃(字沅浦)是曾國藩胞弟,所部為曾國藩嫡系。李鴻章心高氣盛,希望獨統一軍,不願寄人籬下,心情鬱郁,有意他去。曾國藩賞識李鴻章之才而不滿其虛驕之氣,於是一面借用上方寶劍阻其去路,疏留說:李鴻章「久歷戎行,文武兼資,堪以留營襄辦」

②;一面對其曉之以理,誘之以利,說「閣下閎才遠志,自是匡濟① 薛福威:《李傅相入曾文正公幕府》,《庸盦筆記》,卷1,第12頁。

② 吳永:《庚子西狩叢談》,卷4,第109頁。

③ 曾國藩:《與駱龠門中丞》,《曾文正公書札》,卷7,第11頁。

④ 曾國藩:《復左季高》,《曾文正公書札》,卷7,第30頁。

① 曾國藩:《與李筱泉》,《曾文公正札》,卷7,第27頁。

② 曾國藩:《李鴻章留營襄辦片》,《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2,第317頁。

令器」

③,「倘為四方諸侯按圖求索,不南之粵,則東之吳,北之齊豫耳。」

④李鴻章既不敢抗旨,又感戴其師「薦援」之恩,因而決計前往。

就在這個時候,清廷批准湖廣總督官文根據胡林翼之請而提出的建議,命曾國藩入川防堵石達開部太平軍挺進四川。胡林翼本來打算藉此為曾氏謀取川督一職,並確保湖北餉源。不料清廷只令曾氏援川,卻不肯授予地方實權。曾國藩自然不願前往,復奏「兵力太單,難以人蜀,且景鎮未克,不可這行抽動」

⑤。李鴻章支持曾國藩,函請督辦皖南軍務張芾奏留曾國藩守贛。

3 月由於清廷催促,曾國藩只得帶領李鴻章等幕僚擬經鄂人川,行至武穴,又接到官文關於「已奏請會剿皖賊」的通報。原來胡林翼鑒於曾國藩沒有撈到川督一職和石達開軍鋒業已南指,「蜀中無事」,便說通官文奏准曾氏暫緩入川,全力圖皖。9 月曾、李先至黃州會晤胡林翼,後抵武昌晉見官文,商討行止,決定四路進兵安徽的計畫,而其中心目標則是奪取安慶。曾國藩負責從宿松、石牌進取安慶一路。11月李鴻章奉旨授福建延建邵遺缺道。曾國藩看到李鴻章「新放福建道,無缺可補,進退頗難自決」

①,便以「贊襄需人」為由,奏准把他繼續留在戎幕,隨即帶著他自黃州東下援皖,駐軍安徽宿松,與屯軍太湖、潛山的陳玉成部太平軍相峙。

1860年初,清廷基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