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成了永遠。

但那是對他而言的嗎?

得到永遠的,是他嗎?

還是她?

永遠在哪裡都不存在。

世界的一切都是剎那的夢。

同時,永遠在哪裡都存在。

一切都佇立在永劫之緣中。

一切都是坐標系的遊戲。

沒有確定的基礎。

剎那即永恆。

永遠即瞬間。

如果那是真的,永遠也會有終點嗎?

如果有終點,為什麼會是永遠?

為什麼你只關心終點?

終點也是起點,

恰如早晨是夜晚的終點,

恰如春天是冬天的終點。

沒有終點,便不會有起點。

永遠開始的時候,首先必須要在那裡終結。

如果那是真的,那就沒有真正的起點了。

那樣的話,為什麼會有世界?

為什麼,我們會存在?

年輕聰明的女孩啊,我給你說一個故事吧。

一切的終點和起點的故事。

……阿底提生達剎。達剎生阿底提。達剎喲,為其女阿底提所生。阿底提其後又生諸神,俱為吉祥永生。

——《梨俱吠陀》

我不太喜歡歷史課。千百萬年前的事,到今天還有什麼必要老調重提呢?

「為了知道人類做了什麼。」大姐總是這樣回答,「人類在何種情況下採取過何種行動,了解歷史非常重要。」

我完全不同意。如果換成人口十分擁擠的行星系,了解政治、戰爭等帶給民眾的影響也許確實十分重要。但是,在這個不足百人的狹小殖民地里,需要這些知識嗎?

「只看眼前會得出錯誤的結論。現在是過去的累積,也是未來的種子。現在只不過是悠久的時間流中的一點,它向過去和未來開著無限的口。」

我完全不知道大姐在說什麼,不過我沒有再反駁。這並不是怕惹大姐不高興,以前大姐從來沒有訓斥過我,恐怕今後也不會生氣吧。我只是不想被大姐輕視,不想被當成必須翻來覆去仔細解釋才能聽懂的小孩子。所以,我只能裝作聽懂了的樣子,繼續學習歷史。

「人類的宇宙航行技術經歷了三個階段的飛躍。請闡述這三次飛躍的技術意義。」

我心裡雖然七上八下,但還是裝出很自信的樣子回答:「第一次飛躍的萌芽出現在21世紀中葉,那時候人類甚至幾乎還沒有訪問過太陽系內的天體……」

量子傳輸的原理早在20世紀就發現了。

科學家們已經知道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中蘊含著超光速,其中一部分開始進行超光速通信的研究。他們也許認為,相對論從人類手中奪走的超光速,也許被量子力學還回來了。但是,量子理論和相對論在人類未曾預料的地方達成了妥協。隨著研究的進展,人們逐漸明白,超光速現象確實存在,但通過它傳送有意義的信息是不可能的。

一切粒子只要沒有任何人觀測,就會以波函數的形態在空間中分布,但只要有人做出觀測的瞬間,就會坍縮到一點上。為什麼會這樣?沒有人知道。如果硬要說為什麼,那就是為了與觀測結果相符而引入的解釋。它不是理論的歸納,是被人類視為無條件成立的原理。

在沒有任何人觀測的狀態下,兩個粒子相互干涉的時候,兩個粒子的波函數的一部分會共享。只要繼續保持無人觀測的狀態,這兩個粒子的關係就會持續下去。不論相互距離有多遠,也不論經過多少時間,都不會有變化。但如果有人觀測其中一個粒子,在觀測的剎那,另一個粒子的波函數會同時坍縮。「同時」意味著「時間差完全為0」。

可是,以光速為宇宙共同尺度的相對論不承認超光速。嚴格來說,相對論本身並沒有禁止超光速,但與因果律——不管從哪個坐標系看,時間的順序都不變——組合起來的時候,超光速就不能成立了。

因此,量子理論、相對論、因果律不能同時成立。也就是說,三種理論當中,至少有一種不成立。

但是,人們很快發現可以令三種理論都成立的逃脫之道。引入「能夠控制的一切現象都滿足因果律,但對於不能控制的現象,因果律不一定成立」這樣的限制,便可以簡單擺脫矛盾。這個新的因果律與相對論組合起來,得出的結論就是:能夠用於通信的一切現象都不能以超光速傳播,但是不能用於通信的現象可以通過超光速傳播。

就這樣,雖然多數科學家承認了超光速的存在,但也得出了不能將之用於通信的結論。

當然,夢想超光速通信的科學家們並不會因此一蹶不振。就算不能用於超光速,兩個粒子之間的相互干涉還是有很大的用處。這就是量子傳輸。

為了完全複製某個物體,需要掃描構成本體的所有粒子並將之再現。也就是說,使用電磁波和粒子等手段逐一掃描本體的所有粒子。但是為了複製而觀測粒子的剎那,波函數就會坍縮。如果不知道原本的波函數狀態,就無法再現本體的量子狀態,當然也做不到完全複製。而且,量子狀態被破壞的本體也將崩潰。

再現量子狀態的劃時代手法就是量子傳輸。讓兩個粒子相互干涉,共享波函數之後,掃描其中一個物體,雖然構成本體的波函數還是會坍縮,但它的量子狀態會被傳給另一方的粒子。只要根據掃描得到的數據,配合另一方粒子中保存的量子狀態進行複合處理,便可以準確復原本體的波函數。

當然,本體的破壞是無法避免的。另外,掃描得到的信息無法超光速傳遞,因此也不是超光速。但是,運用這個原理,便可以進行物體的傳輸。

實用性的量子傳輸實驗是在21世紀中葉成功的。不保存量子狀態的傳輸實驗很早之前就完成了。這種實驗可以傳送停止的機器或者死亡的生物,但是活的動植物和工作中機械因為不能保持量子狀態,都會被破壞。

量子傳輸的實用化使事態發生了改變。複雜機械可以保持工作狀態傳送到遠處,家畜也可以自由運送。而運送人類在技術理論層面是可行的——實際上,早期就有不少科學家把自己作為實驗品,有時也因此發生不幸的事故,但因為系統穩定性和倫理問題,長時間受到法律的禁止。

量子傳輸的事故率很快就降到了比普通交通方式還低,系統穩定性問題也得到了解決,但倫理問題在後來的幾十年間始終爭執不休。

複製出來的人類到底能否被視為與本體是同一人?更基本的是,複製出來的人類真的是人類嗎?難道不是在機器中組裝起來的人造人嗎?還有,被複制的人類難道不是因為高強度的掃描而死亡了嗎?如果是這樣,每次以量子傳輸裝置運送人類的時候,實際上就是發生了殺人案件,同時又製造出一個與原來一模一樣的人造人出來。

另外還有傳輸錯誤的問題。掃描數據和量子狀態因為都是用通常的通信手段傳輸,不可能絕對地避免錯誤。就算是一兆次里有一次的概率,只要有不同於原來量子狀態的東西混入,那還能稱為完全複製嗎?豈不是每一次傳輸都會被破壞一部分嗎?

堅持將量子傳輸運用於人類的科學家們慎重地對待這些疑問,不斷努力說服大眾:

基本粒子也好,原子也好,其本身沒有個性。同一種類的粒子都是完全相同的。粒子的個性實際上就是各自的量子狀態。也就是說,物質的本質不是粒子,而是量子狀態。如果量子狀態被保存下來,便可以認為是同樣的物質。因此,如果量子狀態得到保存,就算構成本體的粒子全部逸散,這個人也不會死亡。

在傳輸中遭到破壞的信息很少。人類在日常生活中,體內的微小結構也會因為天空和地面的放射線以及大氣中的氧氣等化學物質而不斷破壞。如果昨日和今天的人可以被視為同一個,那麼傳送前後的人也應當被視為同一個。

於是,在22世紀初,人類的量子傳輸終於合法化了。

這時候,太陽系的諸天體上都建設了長期基地,通過量子傳輸網路將它們和地球連接在一起。不過直到人類的量子傳輸解禁為止,人類要飛去這些地方,依然免不了幾個月乃至幾年的宇宙飛行。在可以進行量子傳輸旅行之後,即使是邊境基地也有大批人類訪問,太陽系內的開拓程度飛速發展。這就是第一次飛躍。

量子傳輸的發送和接收都需要巨大的裝置。為了開通量子傳輸線路,首先需要向發送方運送裝置,所以量子傳輸不適合太空探測。原理上說,到達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用量子傳輸只需要四年又三個月便可以到達,但在準備階段卻必須在比鄰星上建設量子傳輸接收基地。

這是很大的難題。如果用宇宙飛船運輸傳送裝置,就算使用核聚變引擎也很難得到高速度,要幾百年後才能抵達。更為現實的方法是將超微型機器人以微波加速到亞光速,衝進比鄰星系,在目的地附近搜集資源來建設傳輸基地,但在四年的時間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