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這才是真相

「什麼?」

眾人聞聲,一片震驚,錯愕。

小呂更是張大了嘴巴,差點脫臼合不攏。

華胥古國……

他當然知道,那是什麼地方。

問題在於,多少人把華胥國,當成是神話。不僅是現代人這麼覺得,連許多古人,都把華胥國當成是杜撰的典故。

華胥夢,一夢入華胥,本來就是傳奇小說經常引用的事例。

而且,行業人都清楚,古人有個毛病,就是喜歡托古言今。說白了,就是喜歡製造一些偽作,增加說服力。

古代的偽作,有人相信了,流傳到現在,被人挑出毛病來。

一來二去,真真假假,更難說啦。

所以,這個華胥國,到底是真是假,大家也說不清楚。

可是現在,陳教授卻說,他們找到了華胥古國。要知道,湯谷的熱潮,還沒有過去呢,又冒出來個華胥。

這未免,有些……玄幻。

……

眾人受到了震懾,沉默了好半晌。

然後,一片嘩然。

一幫記者,紛紛舉手,各種問題,好像炸彈似的,在大廳中回蕩。

「大家不要急。」

陳教授微笑,也享受這樣的氣氛。他舉起話筒,認真道:「我知道,大家最關心什麼問題……在此之前,大家且看……」

他回頭,微微示意。

嗖嗖嗖……

一層層紅布,頓時被人揭開了。

眾人看去,只見一排排架子上,儘是琳琅滿目的東西。

石器,玉器,瓦陶,青銅器……

數百件東西,整齊有序,按照一定的規律,依次排列。

其中,一塊玉石,格外引人矚目。

「那是……」

儘管一堆東西,也讓人眼花繚亂。但是那塊玉石,在一堆東西中,可謂是鶴立雞群,十分的顯眼,讓人難以忽略。

玉石質地一般,蒼月雞骨白色,臉盆大小。

它的雕工,也非常的粗糙,沒經過什麼打磨,並且在歲月的摧殘下,出現了大量的斑點,彷彿芝麻似的土沁。

當然,就算玉石,沒有光鮮亮麗的外表,卻不妨礙大家的目光,落在它的身上。

聚焦其中,流露驚嘆之色。

主要是玉石上,有人形輪廓,女性的體態特徵,十分的明顯。關鍵是,在女性人形旁邊,還有人首蛇身的兩道身影,眷戀纏繞。

這樣的場景,就好像是一幅畫,一幅穿越數千年,讓人過目難忘的神話。

乍看之下,許多人呆了,眼睛有幾分獃滯。

他們想到了,亘古流傳的傳說。

大人跡生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

華胥氏,人祖。

生伏羲、女媧,兄妹。

之後,伏羲、女媧,繁衍生息,才有了炎黃部落。

這個,就是史料上所說的,生子成紀。

生了孩子,開創新紀元!

這是普通人的理解。

事實上,有些文化底蘊的人,都明白其中的潛台詞。華胥氏,不是代表了一個人,而是代表了母系社會。

所謂生子成紀,實際上是暗示,先民從母系社會,向父系氏族過渡。

這才是真相。

古人飲水思源,才把華胥氏神話啦。

玉石上的圖案,就是揭示了,這件事情的本質。

「咔嚓……」

呆愣了好半晌,終於有人反應過來了,連忙抄起了相機,飛快拍攝。

燈光一閃,其他人紛紛回過神來。這彷彿是一個信號,交織的閃光如屏幕一般,籠罩整個主席台。

「陳教授,這些東西,是從哪裡挖出來的?」

「……華胥古國,在什麼地方?」

「還有其它文物嗎?」

一瞬間,一幫記者七嘴八舌,一個一個問題,連續轟炸。

沒人懷疑,東西有偽,造假。

畢竟這麼重大的考古發現,沒人有這個膽子造假。

更何況,陳教授等人,都供職於國家各大相關單位,積累了大半輩子,可以稱得上是功成名就,沒必要賭上一輩子的清譽,自毀前程。

所以……這件事情,可信度極高。

就算在線索不充分,信息不充足的情況下。

許多記者,還是願意相信這個結果。

華胥古國,橫空出世。

這個標題,必然成為今晚(明早),頭版頭條。

「不要急,不要著急……」

陳教授輕笑道:「這些東西,只不過是開胃菜。旨在表明,出土的文物,屬於舊石器時期的東西……」

「我們做了仔細的驗證,通過各種手段化驗、探測,最終可以確定,這些文物的時間,超過了七千年,在八千年到一萬年區間。」

陳教授嘆道:「也就是說,這個時期的東西,比龍山文化還要早……」

這裡要提一下。

所謂的石器時期,這是一種概念。

不是指,當時的先民,只懂得使用石器而已。

所以看到出土文物中,有瓦罐、玉器、骨器之類的東西,不需要奇怪。

至於舊石器時代……

公認的,就是指傳說中的,蛇族雙帝時期。

指的就是,伏羲、女媧建立的政權。

當然,這些都是學者提出來的概念,屬於假說的範疇。

具體真假,就看個人怎麼理解啦。

反正在場一幫記者,大部分都是懂行的,在陳教授的解說下,他們的表情,也愈加的興奮,浮現激動之色。

不管陳教授發現的地方,是不是傳說中的華胥古國。

但是在考古工作,已經發展了幾十年的今天,可謂是碩果累累。再遼闊的疆域,經過大批專家學者的勘探、研究,能引發震動的新發現,也越來越少啦。

畢竟疆土有限,人類活動的遺迹,也不會憑空變多。

前人已經發現了,後人總不可能,再發現一遍吧。最多在前人的基礎上,深入的研究,拾遺補缺,提出新想法之類的……

所以許多新入行的考古專家,最苦惱的事情就是……

前路已盡,他們怎麼另闢蹊徑呢?

這也是為什麼,渤海遺迹出世,群情鼎沸的原因。

現在……

又有一個,與之比擬的考古發現,映入大家的眼帘。

一時之間,他們自然陷入狂熱之中。多好的素材,充滿了巨大的價值。

升職加薪,學術論文,在向他們招手。

最起碼,在兩三年內,不愁沒素材可寫啦。

眾人喜氣滾滾,眼睛中充滿了期待之意,聆聽陳教授講述下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