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拜火教?

隨著這人的叫聲,這事再也低調不起來了。

半個小時之後,一隊安保人員過來,直接封鎖了現場。又過了半小時,幾個文物部門的人趕來,核實了這事真偽。

緊接著,一輛輛車子,呼嘯而來。

不久之後,整個峽谷擠滿了人,林林總總,至少上千。

孤寂的峽谷,立即變得熱鬧非凡。

然後工程車來了,拉起了電纜,直接通到了內部。幾個電力工程師,在地下走了兩圈,就開始設計了簡單的電路圖。

幾十個工人,手腳麻利地施工。

黃昏時刻,小型發電機發動,數百盞電燈亮了,映得隧道、迷宮、洞廳,猶如白晝。在熾亮的燈光下,漆黑陰暗的環境,終於一目了然。

「沒錯,絕對是人工開鑿的洞窟。」

「空氣流通,還有暗藏的氣孔,十分巧妙。」

「就是不知道,誰開鑿這麼大的地方。」

「為何要在地下開鑿迷宮呢?」

一個個問題,在眾人有腦中浮現。

整個敦煌,最為權威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仔細研究。

當然,迷宮什麼的,不算重點。

關鍵還是在於,那巨大的洞廳上,瑰麗的壁畫。

洞廳中,有亂石堆疊,那是王豐的傑作。只不過沒人知道,也不會聯想到他身上。因為這違反常識,沒人覺得,以一人之力,可以讓洞頂石裂墜落。

大家都以為,這是地陷的緣故。所以巨大的洞廳中,已經撐起了一個個支架,把洞頂支起來,以免發生意外。

排除了安全隱患,一幫專家學者,才走進了洞廳。

數十盞大燈,讓整個洞廳,熾亮如耀。

圓拱狀的洞壁上,也有點點熒光浮動,好似繁星閃爍。

進入洞廳,就算經過別人的提醒,有了一點心理準備,但是一幫專家學者,還是難免有幾分目眩神迷,感嘆萬千。

「華麗啊。」

「這才是真正的金碧輝煌。」

「繪畫的顏料,絕對是最珍貴的礦石……」

眾人驚嘆,迷醉。

主要是,洞廳中的壁畫,其中的藝術成分,絕對不遜色於莫高窟。而且其奢侈程度,還要更勝一籌。

要知道,莫高窟的壁畫,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再加上戰亂啊,天災啊,人為啊,各種因素的影響,顏色多少有些黯淡。

就算後人修復,也要維持它的本來形態,不敢翻新。

但是眼下,洞廳中的壁畫,卻十分新亮。

各種顏料,在時光的沉澱下,不僅沒有失去了色彩。

相反,壁畫青紅黃白之色,在陽光的映照下,卻格外的耀眼。所以才有專家判斷,繪畫的顏料,肯定是以珍貴的礦石調和而成,才能讓顏料千百年不褪色。

不過,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壁畫的內容。

一幅幅壁畫,絕對是宗教藝術題材,以神明肖像為主。

在洞壁一側,繪畫了一尊體型巨大的神明,祂盤腿而坐,仰著頭,舒展長長的手臂,好像在摟抱什麼。神明穿著華麗的衣裳,周邊是一團團火焰,大放光明。

最神異的是,祂的額頭正中,鑲嵌了一塊戈壁石。

事實上,不僅是這一尊神明,在祂的周圍,也畫了許多體型較小的神明。

這些神明的額頭上,也鑲嵌了戈壁石。

所以拋開畫像不提,在洞壁上,一顆顆戈壁石,雜亂無章分布。燈光一照,紅的,黃的,青的,黑的,各種晶瑩光澤閃耀。

這樣的場景,也讓一幫專家學者,大為感嘆。

「奇蹟……」

「舉世無雙。」

「我敢說,類似這樣的裝飾手法,國內僅此一例!」

許多人的臉上,浮現激奮的紅潮。對於專家學者來說,研究的東西有沒有價值,就在於東西是普遍存在,還是稀罕少見。

物以稀為貴,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

不過……

驚嘆之後,一幫學者面面相覷,陷入了沉思之中。

「有誰知道,這些壁畫,是哪個宗教的產物?」

「不懂,看不出來……」

「反正肯定不是佛教。」

一個人很肯定道:「佛教各個分支,絕對沒有這種形式的神明。」

有人點頭,又補充道:「更不可能是道教,也不是基督、天主,或那不可描述的宗教。總不能是印度教吧?」

「不不不……」

旁人細看,沉吟道:「你們看,壁畫上的神明,形象很含糊。不管是衣服,還是頭型,甚至於五官,都沒有鮮明的特徵,反而有點中西融合的意味。」

眾所周知,但凡外來的宗教,在傳入一個地方之時,肯定要進行本土化。不然的話,宗教受到排擠,根本傳播不了。

比如說佛教,也是經過幾百年的改良,才廣為流傳。至於基督、天主,由於改良的力度不大,在大家印象中,就比較小眾啦。

「嗯……」

冷不防,一個老專家遲疑道:「或許,這是……拜火教?」

什麼?

拜火教?

一瞬間,其他人呆了。

「不是吧。」

有人吃驚,置疑道:「拜火教,不是崇拜火么?這宗教,最大的特徵,應該是長明不熄的火焰吧……」

說話之間,他環視左右,「這裡哪裡有火?」

「對啊,聖火呢?」旁人認同,也在打量:「洞里沒火壇呀……不過地面上,倒是有一些,火燒的痕迹。」

「最重要的是,拜火教的神明,還有它宗教的標誌,不是壁畫上的形象吧。」

一個個人,紛紛提出了異議。

畢竟他們對於拜火教,也不算多麼陌生。在唐代以前,拜火教就在波斯傳了過來,當時稱為祆教,又稱為火襖教。

史書上,也有明確的記載。不過讓大家耳熟能詳的,還是金大俠的小說,使得大家知道了造反起家的摩尼教、明教,就是源於拜火教。

在西北一些地方,至今還有拜火教的一些廟宇遺迹呢。

一幫專家學者之中,還有人去瞻仰過。所以,這些人很確定,洞廳中壁畫的神明,與他們印象中的拜火教,迥然不同。

在眾人的置疑聲中,那個老專家沉吟了片刻,才開口道:「沒錯,這是拜火教,不過這應該是拜火教的一個分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