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15歲少年眼中的生死愛痛(2)

底下,對方放了一首他們兩個共同翻譯的詩,子尤就寫了一個評論,說「後面的詩非常好,使我回憶起情人節打電話的時光,我要發表一些看法了,總體來說,我覺得我的形象太慘了一些,雖然最後的總結特別好,好像是緬懷一位同志的身前身後事,我可還保持著去年談話的通信呢,少講點我可憐的經歷吧」。我覺得這可以反映他性格里的一個最主要的方面。

再有,昨天收到另外一個小學同學的信,前幾天大慶地震了,當時他正在大慶,他講了當時的哭聲、喊聲,往廣場上跑的景象。於是子尤寫了一封信,說「幾日不見,你在外地遇到如此奇特之事,我們都生活得好好的時候,突然遇到一件事,將一切都改變打破,一年四個月零三天前,我在學校上課,突然就進了醫院,如果我沒有得病,現在我也正忙著上哪一個高中,上了高中又是忙碌三年,然後是忙大學等等,但是目前看來,我是不會走這條路了,如果你不遭遇這次地震,也不會有這樣奇特的體驗,我們都感覺到了老天爺的琢磨與多變,平時總覺得死、奇蹟這種事離自己很遠,可是現在我明白了,人生無常,命運無常,希望你去了新加坡後,快樂學習,快樂生活,一時的同學,一世的朋友,我在病房裡祝福你」。這樣兩封信,好像是比較全面的反映了他在這樣特殊身體條件下的感受,和他的性格中的基調。

王一方:那就請劉兵講講,劉兵的女兒也是書里的人物。

劉兵:從子尤很小的時候,他們就認識,但是生病之後,我還沒有見到。柳紅:但是他們一家人一直在關心我們。劉兵:這個書我拿到了,雖然忙,還是匆匆的感受了一下,現在說一本書可讀性強,已經不算什麼特別誇獎的話了,因為現在好看的書也還是不少,但是像這樣比較沉重一點的,或者是有深度一點的好看的東西,應該說不是太多。

還有一個特點,現在寫作的年輕化。我也看到家裡內部給他印的一些文選,其實要是按照他們家跟外界的交流、交往的情況看,早些出版這些小的時候寫的作品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那會兒沒有拿出來出版,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畢竟現在寫作的低齡化造成並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那麼有價值。但是,後來是情況出了一些變化,子尤生了病,對個人肯定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但是有時幸與不幸也是相伴而生的,很多人也許一生非常幸福和完美地活到老,但是這樣一種生活,確實人人都試圖追求,也希望能夠有,但是畢竟這樣的生活給人的衝擊和帶來的思考就要少一些。在小的時候,特別是幼年的時候,如果遇到一些常人不大可能遇到的一些變故,包括家庭的變故,包括生病,這種情況,他可能會給小孩帶來一些有別於同齡人的,甚至於有別於比他們年長很多的,那些完美的生活了一輩子的人的想法和感受,這可以說是一種財富。這筆財富能夠出版的話,也許成為社會上大家一個共享的財富。一個少年之口,把這些話說出來,對於世人來說,對於其他讀者來說,也許比成人經過了很多的「污染」再寫出來的那些文字,更有一層特殊的意義,所以在這時出這本書,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我相信這本書會吸引很多的讀者,也會讓我們跟著子尤的經歷來思考成人總愛說的人生的本質問題。王一方:台灣有一類類似的小說叫親子小說,在大陸還沒有成為主流的文學類型,我們這種文學類型恐怕也會逐漸生長起來。下面請朱正琳老師談談。

朱正琳:我是能夠有機緣,比較近距離地觀察了一下子尤,我們還是先講書。這個書由於是一個15歲的孩子寫的,本來是個人作品集,怎麼讀都可以,由於是15歲的孩子寫的,又剛好是得了癌症,我們就會傾向於看成是一種生命的「祭物」,一個15歲的孩子,這麼善於表達自己和表達生活也是不多的,再加上一個15歲的孩子又得了癌症,這樣又善於表達自己,就更難了,天下得癌症的孩子也不少,但是又把他的體驗寫出來就非常少了,寫得好就更少了。所以說這本書是有價值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