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最終之卷 第一千五百章 閃電戰?

東西兩宋使臣的最後通牒遞交到大周共和國元首宮的時候,第四次中原大戰實際上已經不可避免了。

因為就在一天前,大周共和國元老院高票通過了新版的《公民法》和《兵役法》。

現在大周共和國的一億八千萬人都是在平等的公民了,都是共和國的主人——雖然只有一小部分主人有投票權,但是比起之前200多年的不平等,還是進了一大步。

雖然為了這樣的進步,大周的無產階級要冒著生命危險去當扛槍當兵了。但是大周公民什麼時候怕過打仗?

大周天兵天下無敵的!

區區兩宋,豈堪一擊?

所以對生活不大如意的天津勞動人民中的青壯年男子們來說,作為一個光榮的公民參軍打仗,還是讓他們嚮往的。

他們的命運,也許可以因為這場戰爭而改變……

至於元老院的元老們,對於即將到來的戰爭更是歡欣鼓舞。

對於這些代表貴族和資產階級利益的元老們而言,還有比戰爭更好的事情嗎?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啊!

現在到處都是生產過剩,到處都沒有需求,大街上都是找不到工作的青壯年。貴族和資本家不僅賺不到什麼錢,還得時時刻刻擔心出亂子。

可只要戰火一起,這些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由於過去200多年間不斷有新大陸的金銀流入,所以大周共和國是不缺資金的。而且大周銀行早200多年就有了,金銀混合本位的紙幣也發行了200多年,而且幣值維護的還不錯——並不是沒有通貨膨脹,而是和白銀、黃金比價非常穩定。

所以大周共和國的政府也有發行債券搞財政擴張的辦法。不過這個時代的政府對於財政都有一個誤區,以為借錢是要還的……

因此他們不會發行債券用於明顯不能產生收益的項目,所以也就很難執行擴張和刺激性的財政政策。

而吞併東宋本土的戰爭,顯然是一樁可以產生大量收益的開銷——東宋的50個合眾州都是很有錢的,哪怕維持目前的自治合眾政體,每年也能上交上億的稅款給中央政府。

有了這筆預期收入,大周共和國的財政就能發現至少10億兩的債券!

10億兩的軍費開支出去,那得是多大的需求啊!

招兵買馬,採購軍械,建造船隻,修築道路……只要幾百萬人的軍隊拉起來,得帶動多少內需?

到時候還怕無產階級失業,資產階級破產嗎?

所以元老們一聽說東西兩宋現在湊在一起,給大周共和國遞了最後通牒,那可真是人人歡欣鼓舞啊!

這可是你們兩個傻缺要打仗的!

我們大周共和國對你們那麼好,華夏優先搞了一百多年,就換了這個?

東宋、西宋兩個沒良心的貨還留著幹嘛?乾脆滅掉算了!

以後就是大周共和國一統天下了!

「宣戰!宣戰!宣戰……」

武元龍一走進元老院的議事大廳,耳邊就響起了元老們的呼喊聲音。

武元龍大步走上了主席台。元老院的次席元老手裡拿著根棒槌,沖著一面銅鑼就是一棒槌。

「哐……」

一聲刺耳的鑼聲,元老們立時安靜下來了。

次席元老這是才大聲道:「請元首講話。」

所謂的次席元老其實就是元老院的議長,而元老院的首席就是元首武元龍本人了。

不過大周共和國的執政府並不是「責任型」的,也就是說只有元首一人擁有元老身份,其餘的內閣成員都不是元老。

武元龍沖著次席元老點了點頭,然後沖著議事大廳內的元老們微微欠了下身,開口道:「元老諸君,禮部剛剛收到東、西兩宋使臣遞交的最後通牒!通牒要求我國立即開放美洲鳥糞的出口,同時放棄即將完工的十艘『海王』級戰列艦。這樣的要求,是對我大周共和國之嚴重冒犯!因此最後通牒已經被本元首所拒絕!」

在華夏世界群雄並立200多年後,大一統時代的中央王朝體制已經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則是國際體制。

雖然華夏三大豪強各自擁有的土地人口,都遠遠超過之前的大宋。但是誰也不會將自己視為高不可攀的天朝上國了。

所以一套列國外交的規則,就慢慢建立並且完善起來了。

根據這套規則,拒絕最後通牒就等於選擇戰爭!

通常的慣例是拒絕最後通牒的3天後,兩國就會處於全面敵對的狀態了。

所以在武元龍拒絕通牒的同時,他已經向兵部和海軍部,下達了36個時辰後進入戰爭狀態的命令。

武元龍目光炯炯的看著大廳內表情激動的元老們,深吸口氣道:「元老諸君,共和國不喜戰,但絕不懼戰,更不會不戰而降!哪怕東西兩宋聯合起來,一億八千萬共和國公民也不會屈服!作為元首,本人懇請元老諸君授權執政府宣布實行戰時法令。共和國從現在起,進入戰時體制,直到我們敵人被完全打敗……共和國萬歲!共和國萬勝!」

「共和國萬歲……」

元老們全都歡呼起來了,彷彿他們不是要投票開戰,而是已經贏得了勝利一般。

武元龍看著歡呼的元老們,心中那是說不出來的暢快啊。

他這個元首在元老院演說的時候總讓人懟,起鬨的永遠比歡呼的多。民間對他的評價也不高,總說他的元首幹得不行,是有史以來最差的。

如今天這樣人人歡呼的場面,大概只有在鎌倉搞競選活動時才能看到。

國家進入戰時狀態的消息,在第一時間就傳遍了天津市。大周共和國的首善之地,頓時就陷入了一片狂熱。

大周和東宋這兩個已經跨入工業革命門檻的國家,對於即將到來的漫長戰爭,都沒有表現出多少恐懼。

因為這兩個國家雖然在機器工業的時代到來後,都遭受了經濟過剩的困擾。但是生產力的確在飛躍!這一代的大周、東宋的勞動人民創造的財富是他們的前輩無法想像的。

生產力的飛躍也讓兩國人民產生了這樣的錯覺:他們是無所不能的!自然可以戰勝一切敵人!

而最先意識到將有一場漫長而且殘酷的戰爭需要應對的,卻是一直以來都以好戰面目示人的西宋的「華山派參謀」們。

當大周共和國拒絕最後通牒,並且進入戰爭狀態的消息傳到華清城(隸屬於長安府)的樞密院時,得到的回應卻是凝重到極點的氣氛。

「要打仗了……」

「周國這次反應真快啊!」

「他們準備好了?」

「唉,他們有熱水器(蒸汽機),有新大陸,有金山銀山,有一億八千萬人口,還有共和制度……」

「是啊,他們發展快啊……」

西宋現在已經出現了比價顯著的階級固化,寒門武士很難爬到高位,也不大可能進入樞密院這種衙門了。

所以樞密院裡面的機宜都是各家豪門的精英子弟,多半都有在大周共和國留學或任職的經歷。

個個都是知周派。而且在周國的時候,他們也能知道許多東宋的情況。所以都知道大周、東宋這二十年那可真叫一個翻天覆地啊!

這兩個國家本來就富強,現在又是一輪工業革命,真是富強的不像話了。

反觀西宋,只能用死氣沉沉來形容。這200多年來也沒啥大變化……哦,變化也是有的,變得比200年前還不如了!

200年前西宋社會至少還比較公平,可以憑本事打靶取士,還可以從軍立功獲得土地。

可是現在,西宋卻變成了一個被豪門軍貴壟斷的國家。別說中下層百姓沒有什麼希望,就連普通軍戶、槍大夫也沒出頭之日。

而一小部分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豪門軍貴子弟,一樣看不到希望。不是對自己的前途不抱希望,而是看不到西宋這個國家的希望。

這個國家貧窮、落後、保守、愚昧,到處都是讓人窒息的停滯,社會充滿了不公,完全看不到任何前途。

而且也看不出任何可以打敗大周共和國的可能?

大周共和國有一億六千萬公民,適齡的青壯年男性起碼有一千多萬!

而且大周發達的工業足夠為他們提供武器裝備,大周的農業也足夠餵飽一千萬軍人,而且還能讓他們吃得不錯。

可是西宋這邊呢?

雖然也有6000萬人口,可是大部分人都是佃戶,根本不再軍事動員的範圍之內。而在動員範圍內的槍大夫、軍戶(包括豪門軍貴)人口最多就五六百萬。其中適合當兵的頂天就一百萬……一百萬和一千萬打?

這是自殺!

而且西宋也沒有支撐100萬大軍進行境外進攻作戰的能力,就算可以從東宋得到支援,也最多保障幾十萬人。

靠這點兵力完全沒有取勝的可能!

至於東宋……他們的海軍還不錯,陸軍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