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最終之卷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長子西征

「我大宋經營西域百年,怎麼就供不起20萬大軍在碎葉同蒙古開戰?」

趙忻臉色陰沉的有點可怕。雖然西宋和大周之間現在有了外交關係,互相都承認對方的存在了。但是兩國(東宋也是)都抱著終極統一的思想。堅決認為分久必合!

這樣一來,誰統一誰就是個問題了!

如果大周利用圍剿鐵木真篡取了諸夏的領袖地位,那麼將來一統天下的,多半就是大周了……

「陛下,」大宋的左相韓佗胄上前奏道,「西征之役必須取勝,只要勝了,什麼都好說,如果不勝……」

不勝麻煩就大了!

現在西宋就是個封建軍事國家,必須不斷進行戰爭來滿足下面的軍事階層建功立業的需要。而且戰爭必須勝多敗少,老打敗仗可不行。

上一回中原大戰就敗了……如果這場西征之戰再敗,後果將難以想像。說不定就真的鬧起革命,把趙忻寶貴的生命給革沒了。

所以在韓佗胄看來,確保西征必勝才是最要緊的,至於諸夏之首的虛名,根本不是要緊是事情。

只要打贏了,西宋國中是不會有大問題的。

「因此,周國願意出面組織反鐵木真同盟是好事。」韓佗胄緩緩道,「總比他們去和鐵木真聯盟好吧?」

「周國和鐵木真聯盟?」趙忻咬了咬牙。這種可能性也不能百分之百排除的。就算礙於「華夏優先」的思潮,他們不敢公開聯合鐵木真,但是會不會暗中資助鐵木真呢?

韓佗胄接著又說:「就算周國不會和鐵木真聯手,但也同樣不會拼湊一個反鐵木真的同盟……以我朝的實力,是沒有辦法將西遼、金帳、埃及、東羅馬、西羅馬(指神聖羅馬)諸國聯合在一起,共同反對鐵木真的。這等事體,只有周國和江寧方面有可能做成!如果沒有一個圍剿鐵木真的聯盟,鐵木真就能通過勒索西遼、金帳、埃及、兩羅馬獲得兵器火藥,西域戰爭,就要曠日持久了!」

現在西宋承認了周國,但是依舊沒有承認東宋。不過也很少用逆賊什麼的稱呼東宋,而是代以「江寧方面」。

趙忻冷哼一聲,然後就是一陣沉默,半晌之後才道:「那朕就暫且與周國聯手……」

他的目光在殿中諸臣身上緩緩掃過,最後落在知樞密院事岳珂身上,「岳卿,朕已經同意和周國聯手了。西征之役,必須取勝!你可有必勝之把握?」

「只要出兵20萬,臣就有必勝之把握!」

「好!」趙忻頓了頓,「那麼主帥人選有誰?」

「陛下,臣推薦郭寶玉為西征之副帥。」岳珂說,「至於西征主帥人選,臣覺得應該由皇子出任。以便獲勝後在西方設立鎮守藩王。」

設立鎮守藩王是西宋的制度了,從趙桓設立荊楚王府至今,已經執行了八十年。基本上每一代西宋皇帝都會設立一個或兩個鎮守藩王。

而趙忻即位時間不久,沒有來得及設立鎮守藩王,也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封。

「好!」趙忻點了點頭,「朕的長子是庶出,自幼就有從軍之志,剛剛從華山講武堂畢業。正好可以挂帥……另外,荊楚王、大理王、疏勒王、高昌王、吐蕃王、于闐王和青唐王也要派長子率護衛隨征!這一次,朕要來一個長子西征!」

……

發起長子西征的諭旨,很快就被抄寫了無數份,貼在了西宋境內各個縣城的城門內外。同時還附帶一份徵召軍戶和武秀才、武舉人從軍的告示。

和早年「一次性」的文舉人不同,現在的打靶取士是有「秀才」和「舉人」這兩個長久功名的。不過這兩個功名也不是終身有效的,而是和服役掛鉤,擁有「槍秀才」和「槍舉人」功名的西宋士子都有應召入伍充當火槍手的義務。實際上他們就是西宋的預備役軍人!

如果他們不願意服預備役,那麼就會失去功名。今後也不得再參加科舉考試,而且也會失去由功名帶來的官戶待遇——擁有一定的免稅和免役(徭役)特權。

不過通常情況下,這幫「打靶秀才」和「打靶舉人」也不會逃避兵役。因為他們的本事就是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的……他們學的可是「忠君愛國」的必備本領!

上陣殺敵,建功立業,才是他們的本份嘛!

在上一次中原大戰中,由「打靶秀才」和「打靶舉人」組成的槍大夫隊可是西宋的王牌兵種。

和使用量產滑膛槍,只能依託長槍陣或者棱堡或是別的什麼工事作戰的普通火槍兵(西宋也有普通的火槍兵)相比,他們的戰術非常靈活。既可以列陣射擊,也可以分散出擊,還可以打埋伏,還能在戰場上狙殺敵方的軍官。有時候還能騎馬行動,和斥候騎兵一起作戰,在前沿射殺對方的斥候。

正是因為他們的出色表現,才讓西宋在第二次中原大戰中以一敵二,也沒有大敗,而且還給東宋和新周造成了不亞於己方的傷亡。

在這一次關係到西宋國運的長子西征中,趙忻當然要出動自己的王牌火槍兵了。

現在西宋有4000萬人口,以讀書打靶傳家的寒門士大夫有大約二十萬家,占人口比例約5%。而擁有武秀才及以上功名者,約在十五萬人左右。

也不會全部動員,用不了那麼多,只能以抽籤的模式動員三成——秀才、舉人上陣殺敵都得抽籤了!大宋真也是斯文掃地了。

不過歷史上的南宋要是有這個勁頭,科舉考試不怎麼做文章,而是考射箭……幾十萬讀書人都考成了哲別的這樣的高手,蒙古人怎麼都打不進來的。

現在抽中籤的五萬秀才、舉人,當然是興高采烈的扛著自備的訂製版火繩槍,雄赳赳,氣昂昂的向長安而去……

而同時被動員起來的,還有約十萬名軍戶兵。他們主要衝當火槍兵、長槍兵、輜重兵。

另外還有大約兩萬名常備的軍官、工兵、騎兵、炮兵會加入遠征軍。

剩下的三萬員額,則由荊楚王、大理王、疏勒王、高昌王、吐蕃王、于闐王和青唐王等七家藩王提供。

除了徵兵和組建軍隊之外,西宋還需要準備一部分兵器、馬匹、車輛和器械,還需要籌集大批的糧草。

兵器、馬匹、車輛、器械都不是問題。一來是所需不多——西宋因為沒有錢,所以只能走寓兵於民的路子,允許民間持有相當數量的軍械。

其中軍戶之家可以持有包括板甲、滑膛槍、弩機在內的所以兵器!只是在持有數量上有所限制,但是尺度還是很寬的。

而普通的民家,則不準擁有板甲和重型滑膛槍(這種滑膛槍在東方已經淘汰了),但是可以擁有普通甲胄和輕型滑膛槍——用科舉考試的滑膛槍就是一種輕型滑膛槍。而在擁有了功名之後,「打靶秀才」和「打靶舉人」也就可以採購包括板甲、重型滑膛槍在內的所有兵器了。

所以被動員的秀才、舉人和軍戶基本都是自備武器的。西宋朝廷只需要準備一些重型武器和後備武器,還有火藥、箭鏃等等消耗品。

但是大軍糧草的補給,卻是一個非常讓人頭疼的問題。

二十萬大軍遠徵到一萬多里之外啊!要靠從河西、關中運糧是想都不用想的。哪怕從西域的疏勒王、高昌王那裡調糧,也有2000里以上的慢慢長途。

2000里運糧的中途損耗,差不多可以達到90%了!

也就是說,如果疏勒王、高昌王要為20萬遠征軍準備一年的糧草,那麼他們實際籌集的糧食,是夠200萬人一年之用的。

而且,這2000里運糧的長途,還僅僅是從高昌城到碎葉城!

至於碎葉以西……呵呵,只怕要靠部隊屯田和就地籌集以解決供應,所以才要動員那麼多軍隊啊。

所以當大宋準備西征討伐蒙古的消息傳到撒馬爾乾的時候,已經坐穩了中亞霸主之位的鐵木真一點都不慌張,反而在他的兒子和臣子們面前開懷大笑起來了。

「如果是大周和東宋要發兵開戰,朕還有那麼一點擔心,這個西宋……根本不值一提,那麼遠的路,靠兩隻腳走得走多少年啊!」

偉大的成吉思汗笑對兒子朮赤說:「朮赤,你馬上帶一個萬人隊去碎葉。」

「父汗,」朮赤站起身,行了一禮,「您要兒子堅守碎葉城嗎?」

「堅守?」鐵木真笑道:「那是漢人、契丹人、女真人才喜歡做的事情。我們蒙古人不會呆在城堡裡面等敵人來打。」

朮赤聽了這話,額頭上冷汗都出來了。

他不是大汗親生的,而是「奸生」的。原來鐵木真早年在大石近衛軍中剛剛出人頭地時,留在老家的母親給他說了門親,娶了弘吉剌部的孛兒帖為妻。可這位孛兒帖卻在婚後不久被臨近的部落搶走!

後來還是靠了同在大石近衛軍中任職的札木合幫忙,才把孛兒帖搶回來。不過那已經是九個月後了!

而被搶回來的孛兒帖已經身懷六甲,後來生下一個兒子,就是朮赤……

所以朮赤在鐵木真家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