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最終之卷 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華夏優先

武國誠所指的「孟尚書」是兵部尚書孟宗政,武都機宜則是都軍機武國忠。兩位相公則是左相慕容瑞,右相章丘。

其中孟宗政和辛棄疾一樣,都在第二次中原大戰中立下大功,當時是河東軍團督軍,攻破了晉西北的多個棱堡,將晉西北一帶宋周分界線推到了黃河一線。

在戰後,他也以上將銜退役,轉入政壇,當選了元老,因此入閣成為了武國誠政府的兵部尚書。

武國忠則是武國誠的堂弟,義勇派的子孫,出生在鎌倉,在鎌倉的大周陸軍小學度過了少年時代,後來進入天津騎士學院求學,畢業後就一直在大周共和軍陸軍中任職。也參加過第二次中原大戰,當時官拜旅長、師長,多次率部在前線和宋軍激戰。

在戰爭結束後,武國忠也升到了上將。不過因為他年紀比較輕,才四十多歲,沒有到退役的年齡線,所以就擔任了都軍機。

慕容瑞是慕容鵡的後人,也是陸軍將領出身,年紀比武國誠還大,已經有65歲了。在上一次中原大戰爆發時,他就是兵部尚書。現在又擔任了武國誠政府的左相,相當於後世的總理。

現在大周共和國的政府實行的是元首制,也就是以元首為政府首腦,但是會在元首之下任命左、右相為內閣的首長。

而擔任右相的章丘也是有來頭的,他是章之鳳的後人,妻子則來自武家嫡流的義久派。

也就是說,在武國誠今天要見的四個高層人物中,只有孟宗政一人不是軍政豪門出身——他的父親孟林也不是平民,而是一個貴族公民,曾經在北美軍和大周共和軍陸軍中擔任過旅長。以少將軍銜退役,在河南省和山西省(位於北美洲,但不屬於北美合眾國,是共和國的海外省)擁有莊園。

現在大周共和國有點貴族共和的意思,被後世稱為「階級固化」的現象已經比較普遍了!

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大周共和國初期的制度安排,就是棱堡造成的戰爭成本提升和新大陸的發現。

因為棱堡時代有利於防禦,而不利於進攻。因此在遍布棱堡的中原地區奪取一塊土地的成本往往高於土地本身的價值。

所以在中原開戰就成了一件絕對虧本的買賣!

與此同時,新大陸那邊又有幾乎無限的肥沃土地可以放領。

對於共和國的執政者而言,他們根本不需要去發動一場場損失慘重的戰爭,以奪取有限的土地去安撫下面的軍事公民。

他們完全可以用放領美洲土地的辦法收買人心——通過幾個法案,下幾道命令,給海軍找點事兒干,然後就皆大歡喜了。沒有風險,也花不了幾個錢。

當然了,現在北美洲土地的價值遠遠比不上大周本土的土地。但是放領美洲土地的尺度是很寬的!凡是公民家庭出身,年滿21歲,只要是非繼承人(繼承人不能去,他們得當兵服役),並且願意承擔北美合眾國兵役,就能免費從北美合眾國政府那裡領到500畝土地,在這塊土地上居住並且耕種滿5年,就可以獲得土地所以權證。是所有權!是私有的土地,不是軍戶田莊那樣的國有職田。

並且由大周共和國和北美合眾國政府一起出錢,把他們運往新大陸!

至於非公民出生的周人,年滿21歲後,只要能拿得出路費,並且再向北美合眾國政府繳納5枚一兩銀幣,就能領到500畝土地……其他的條件和公民子弟是一樣的。

哦,5枚一兩銀幣在新大陸不算什麼大錢,他們那裡盛產金銀銅嘛。去挖個金子、銀子、黃銅,或者和殷人土著打幾仗,或者在城裡面打工也行。反正很容易就有了,所以那500畝地也和白送差不多。

除了土地白送,公民權也白送!

北美合眾國的公民權不用立功,也不需要納多少稅,只要踏上北美合眾國的土地,並且向合眾國宣誓效忠,立即就是公民了。

而且北美公民不分等級,人人平等,只是在行使投票權時需要納稅證明。

當然了,白送的東西往往是「最貴」的!

因為有了「白送」之後,中下層的公民、平民就會喪失鬥爭的動力。

現在去新大陸的航行已經變得非常安全了,死亡率從最初的20%以上,降到了不足1%——東大洋航線跑了八十年了,都跑成精了,死亡率和成本當然降低了許多!

無論上戰場還是鬧革命,死亡率肯定都不止1%啊!

而且革命勝利了也不可能一人500畝這樣分配土地啊,沒有那麼多啊!

另外,新大陸除了土地還有黃金、白銀和黃銅可以挖,發洋財的機會太多了。

那種在新大陸挖到金子,然後衣錦還鄉,走上人生巔峰的勵志故事,幾十年來就不斷在大家的身邊發生。

在這種財富效應的鼓勵下,大周共和國社會的不安分因素,也就消失得差不多了。

既然下面的人都有地方發財了,那麼上面的貴族和資本家,也就能舒舒服服的搞壟斷,搞剝削了。

下面不鬧,上面不動,整個大周共和國的社會,也就漸漸變成了一潭難以流動的死水……

當然了,也不是到處都是死水一潭,燕津、徐海這兩個工商業中心,目前看來還是充滿活力的。

無論在經濟活動、科學研究,還是思想政治方面,都顯得相當活躍——大周共和國畢竟是一個沒有君父的「為公之國」,對於公民權利的保護,還是相當到位的。公民所擁有的自由也較大,思想上的束縛也比較少。

在這種比較自由的環境中,就難免會誕生出一些能夠推動歷史車輪快速滾動的思想和學說了。

而在將近90年的天下三分,特別是傷亡慘重的第二次中原大戰之後,一種追求華夏至上和終極統一的思想,開始在燕津、徐海的學術圈流行起來,漸漸的也開始影響到了民眾。

這種思想常常被簡單概括為「華夏優先」,意思大周共和國作為諸夏之首(有點自以為是),負有領導諸夏和統一華夏本土的使命。而為了實現這一使命,大周共和國應該毫不動搖的堅持並且推廣「華夏優先」的理念。

而堅持並且推廣「華夏優先」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全天下華夏種族的認同。在取得認同的情況下,再通過戰爭或者輸出共和革命的手段實現終極統一。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只要東西兩宋的民眾認同了「華夏優先」,自然會歡迎大周共和國的統一。

那麼未來的統一,就會變得非常順利……

基於這種思想,大周共和國的瑰寶——北美殖民地從共和100年,也就是今年開始,會向所有的華夏族人開放!

所有的華夏族人,無論出生在何地,只要能說漢語、識漢字、信天理,長得也像漢人,即可在移民美洲的問題上享受大周共和國平民的待遇。

這其實是一種「泛華夏主義」的民族主義思想了!

當然了,考慮到美洲殖民地的面積和不到2億的諸夏總人口,這項「共享美洲」的政策對大周共和國來說,絕對只賺不賠。

「元首,現在華夏優先正深入人心,咱們可不能在華夷之辨的問題上站錯隊!」

元首宮的會議室內。大周共和國的兵部尚書孟宗政一開始就提到了「華夏優先」。

「我們難道要支持西宋?」武國誠問。

「至上要在表面上支持!」

武國誠皺了皺眉,他在去年的競選中,就一路高喊「華夏優先」,開發北美殖民地的法案也是他力推的。

現在也不大好自己打臉玩吧?

可是支持西宋不等於讓處於危機中的西宋獲得了一個苟延殘喘的機會嗎?

「元首,」都軍機武國忠說,「都軍機司研究過這個鐵木真以往的經歷和戰績,覺得他是一個非常傑出的軍事家。而蒙古人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一直充當西遼和金帳汗國的打手,也養成了非常優秀的軍事素質。所以……西涼之戰很可能會曠日持久!而且也不能保證西宋、西涼必然獲勝。」

「如果我們加入呢?」右相章丘插話。

「那還用問?」左相慕容瑞笑道,「我大周天兵,戰無不勝!」

周軍在過去的100年間的確鮮有敗績,不敢說「無不勝」,至少也打勝了所有的戰役級衝突。只是勝多少而已……當然,這樣的戰績也和都軍機司一直奉行「不打無把握之仗」有關。

沒有把握取勝的戰爭,周國是不打的。

「如果我們參戰……」武國誠問,「有把握嗎?」

武國忠思索了一下,「元首,我大周如果要興師動眾,自然是可以打敗鐵木真的。但是這場戰爭畢竟是屬於西宋和西涼的,我大周也不好越俎代庖吧?當然了,明犯華夏者,雖遠必誅!所以我們一定是反對鐵木真的。如果西宋真的棄西涼於不顧,我們就應該堅決出兵!」

「明犯華夏者,雖遠必誅……」武國誠那張看著忠厚的黑臉微微一笑,「好!就這麼說!」

「這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