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敵在避暑宮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阿骨打之死(十一)

「至少有幾千個騎兵,都是女真精銳……」

「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應該是從臨潢府開出來的。」

「應該?」

「是抓到的女真斥候交待的,帶兵的是完顏宗望,他是金國東京副留守。」

「臨潢府有多少金兵?」

「四個猛安,四十個謀克,正兵應該是12000,另外還有一些被僱傭的萌古人。」

保義館內,剛剛率領東遼大軍和一個周軍的攻城炮兵營抵達的蕭瑟瑟正在主持軍議。

東遼的女主穿著一身幹練且樸素的周軍軍服,素顏沒有化妝,一頭秀髮梳了個髻,只用一根木簪子叉著,如果不是胸前太鼓脹,容貌太秀麗,真箇和普通的周軍高級將領沒有任何不同了。

她的兒子耶律敖盧斡和女兒蕭大奧野也和她差不多的裝扮,敖盧斡謙虛的坐在她的身側,一副乖兒子的模樣。他在蕭太后軍中真是乖巧聽話,對母親沒有半分的忤逆,對將士們也和藹客氣,賞人的手腳也大,便是對武義信這個「競爭對手」也親熱得很,一口一個「三哥兒」的叫著。

蕭大奧野則侍立在蕭太后身邊,一手按著劍柄,好一副忠心護母的姿態。

當然了,她的劍鞘之內並沒有利劍,而是一柄木劍!

這個女兒,還在試用期中……

「阿骨打的主力在哪兒?」蕭瑟瑟站起身,大步走到了放在大殿中央的地圖台前。

大殿內的將領,包括耶律敖盧斡都湊了上去圍在地圖台周圍。

「應該在千里松林中隱蔽。」李孝忠回答道,「也有可能隱蔽行軍,進入了臨潢府城。」

說了等於沒說。

蕭瑟瑟眉頭微蹙,如果阿骨打的主力在千里松林,那麼現在就應該直撲臨潢府城。只要能攻破臨潢府,東遼就立於不敗了。

至於怎麼打破同樣被改造成棱堡的臨潢府,那就不是蕭太后要考慮的問題了……

如果阿骨打已經帶著主力潛行進入了臨潢府,那麼憑藉蕭瑟瑟手中的40000人是無論如何都打不下臨潢府的。

最佳的選擇就是在保義館等待周國的援兵抵達,然後合兵一處再考慮是否進攻。

可是沒有足夠的情報可供參考,只能靠猜測和押寶了。

「娘娘。」武義信這時插話道,「可以出兵去碰一碰,看看這支金兵往哪裡去。如果他們北退,那就說明阿骨打很有可能已經抵達臨潢府。如果他們西走,那麼阿骨打多半就在千里松林之中。」

這個辦法……其實也有蒙的成分!

只不過比直接押大押小靠譜一點。

「好!就這麼辦!」蕭瑟瑟當機立斷,做出了決定。這個女人就是膽大,敢於下注豪賭。她在原來的歷史上不僅套路了耶律延禧,而且還敢於犯顏直諫,後又勾結耶律余睹發動政變,只是被蕭奉先識破,丟了性命。

而在這個時空,她同樣賭命一般的除掉了耶律延禧,又把自己當賭注去博武好古是支持。而且手氣不錯,連連得手,膽子當然越來越大。

「全軍收攏,將外圍的支堡交給前軍。」蕭瑟瑟下令道,「三日後,除保義館的守軍和重炮營外,全軍出擊!」

「喏!」

對於太后的命令,殿中諸將沒有異議,只是轟然應喏。

打仗本就有賭博的成分,現在擺在東遼軍面前的選擇也沒完全的。

既然如此,那就賭上一把吧!

反正蕭太后手氣正旺,正是大賭一把的好時候!

……

蕭太后下重注豪賭的時候,武好古已經在一個步兵師和他的護衛營的保護下,進駐了大定府城。

大定府雖然是東遼的根本之地,但是蕭太后卻把全部的主力都拉走了,留了一座不設防的大定府給武好古。

「元首,太后因為軍情緊急,所以帶兵先走了,讓老臣留在大定府恭候大駕。但有所命,老臣無不凜遵!」

在大定府的王宮中,帶著留守的東遼官員和蕭太后的兩個便宜女兒斡里衍和次奧野迎接武好古的,正是南府宰相大公鼎。

斡里衍和次奧野都是十五六歲的年紀,雖然沒有餘里衍和大奧野那樣的絕色,但是瞧著也鮮嫩可口,這會兒也向武好古盈盈一福。

「女兒拜見義父,母后命奴二人代她伺候義父……」

聲音越說越小,到最後乾脆就聽不見了……兩個小丫頭也臉蛋漲得通紅,腦袋也壓得低低的,似乎想找個地縫兒鑽進去。

因為所謂的「伺候」當然是包括上床的!

這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北方的草原山林本就是這樣的規矩。宗主國的君王出巡到訪,附屬國的君王提供族中的美女陪寢是天經地義的。

現在蕭太后不在,讓自己的兩個便宜女兒來履行義務也沒什麼不妥。

不過武好古這會兒並沒有什麼興趣,前方可是軍情緊急啊!

「有什麼消息?」武好古問,「阿骨打出現了沒有?」

「回稟元首。」留在大定府的東遼軍事機宜團副總軍機潘燁馬上奏報道,「目前並沒有發現。」

「上京道方向?」武好古問,「完顏宗翰有動作嗎?」

「沒有什麼動作。」潘燁道,「金國上京道的兵馬幾個月前就點集了,但是一直沒有動靜。」

「完顏宗翰可是一員虎將,萬萬不可小覷。」武好古道。

完顏宗翰是虎將?

在場的東遼官員和周國的軍事機宜都是一愣。完顏宗翰明明是一隻貓,咋就變老虎了?

「王彥的兵馬到臨潢堡了?」武好古接著又問。

王彥指揮的是由共和軍第一騎兵師,第一步兵師和第二步兵師將會組成的臨潢軍團,是用來和阿骨打決戰的主力。

「已經抵達。」

武好古點了點頭,從身邊的蘇籥手中取過了一個信封,交給了潘燁,什麼話都沒說。

潘燁接過信封,馬上收好,就退開到了一旁。

信封之內是武好古和都軍機使陳劍,兵部尚書章之鳳共同簽署的同金國開戰的命令!

就在武好古離開天津市的前一天,元老院召開了閉門會議,通過了對金國開戰的秘密決議——同金國開戰當然是不得已的選擇了。作為一個軍事公民和工商公民共治的國家,大周共和國自誕生之日起,就擁有兩種擴張的源動力。一種是軍事公民對土地的渴望;一種是工商公民對財富的貪婪。

前者迫使國家定期在大陸上發動戰爭,奪取土地,授予軍事公民家族的「餘子」(長子之外的兒子)。後者則推動國家向海外擴張,去奪取金銀、香料、毛皮的產地和關鍵的貿易中轉站。

在共和元年至今的八年中,共和國的擴張目標主要放在海外,以特許貿易商會的形勢在南洋建立了多個殖民地,又在日本國取得了租借地,還在「無主」的北海(後世的鄂霍茨克海)和鯨海沿岸建立了多個殖民據點,以獲取廉價的毛皮、東珠和野人女真奴兵。

在大陸上,共和國的擴張則顯得非常節制。並沒有對富得流油的大宋下手,僅僅吞併了高麗國,同時支持東遼和女真人的金國廝殺。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軍事公民的二代們大多還沒有長大成人,所以還沒有產生對莊園的剛需——這也是剛需盤啊!

只不過這個剛需有六個錢包也不管用,得用鐵和血去解決問題!

而如今已是共和八年了!

如果從大觀四年武好古割據燕地開始計算,已經過去了將近13年!

當時二十多歲的騎士、府兵,現在都是奔四的年紀了。宋人結婚比較早,奔四的男兒多連孫子都有了。「餘子」也都紛紛成年,開始對莊園產生剛需了。

在巨大的剛需壓力面前,大周共和國的社會開始變得日益好戰。

在這種情況下,共和國元老院用不著武好古督促,就通過了對金國開戰的秘密決議——當然是卑鄙無恥的不宣而戰了!不僅是為了戰爭的突然性,也是因為金國作為大宋的藩屬,一旦正式對金國宣戰,理論上就會把大宋拉進戰爭。

有了共和國元老院的決議,武好古這個元首就能下達開戰的命令。而開戰的命令下達到臨潢軍團之中,王彥就能立即率領他的三個師開進潢河以北的戰區。

這可是三個戰備等級極高的師,包括一個騎兵師和兩個步兵師。

騎兵師的兵力比共和元年時增加了3000人,達到了13000人。兵力增加的原因是屬於騎兵師指揮營的護衛、輜重、傳令、指揮、炮兵等六隊,被擴充成了指揮營(包括指揮和傳令)、輜重營、護衛營、炮兵營、斥候營等五個營。從而形成了一師十營的特殊編製。而騎兵師配置的火炮,也從原先的6門(一隊),增加到現在的24門(4個隊),火力大幅增強。

另外,兩個步兵師的兵力比共和元年的時候有所增加。因為配置了旅屬的炮兵隊,每師的兵力增加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