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天下將亂矣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共和國的崛起(二十八)崩潰的開始

「呵呵,不出朕所料,漢人果然是靠不住的!」

旅順府城之內,御帳中的大遼天子耶律延禧得知馬植已經打出反旗,並且在大黑山設陣的消息,居然挺住了沒有再暈菜。

不僅沒有暈菜,還在聚集來的諸將跟前故作鎮定,輕笑幾聲,還真有一點名將風範。

「陛下。」剛剛被任命為行宮都布署兼御營都統的耶律余睹這時出班奏道,「現在漢軍已叛,渤海人其心難測,形勢萬分危急,大軍不可在旅順久留。」

耶律余睹是文妃蕭瑟瑟的妹夫,原本官拜御營副都統,是蕭兀納的助手。因為蕭奉先和蕭兀納現在雙雙被削去官職,所以他就晉陞成了行宮都布署兼御營都統。

「朕知道!」耶律延禧咬著牙,「看來幽州軍的議和一樣是個圈套!」

「陛下聖明。」

「余睹。」延禧道,「你是都部署,可有退兵之法?」

「當徐徐而退。」余睹道,「我大軍尚有十五萬,具裝鐵騎亦不下兩萬。只要結陣而走,再以精兵殿後。馬植鼠輩怎奈我何?便是幽州軍也沒什麼好怕的,我軍多馬,幽州乃是以步軍為主,且大筒沉重難行,不可能跟隨大軍急行。所慮者,不過是幽州鐵騎萬餘和助紂為虐的完顏女直千餘。」

說得大氣,不過御帳中的君臣都知道,幽州軍的具裝甲騎加上生女直的敢達意味著什麼?

如果十五萬遼軍結陣而戰,也許不必恐懼。但是大軍在撤退的過程中,可以用來殿後的也就是一兩萬精銳,人數上根本不佔優勢。

以幽州鐵騎和生女直敢達的戰力,打不垮你的殿軍才出了怪了。

不過這種喪氣話,現在誰敢說出口?

「誰來殿後?」耶律延禧問。

「老臣願意戴罪立功!」

挺身而出的是已經被削去官職的蕭兀納。

「臣也願意為大軍殿後。」

蕭奉先也硬著頭皮挺身而出。遼海冰原之敗,其實是非戰之罪。

但終究是敗了!

而且這一戰顯然還是大遼帝國崩潰的開始!

遼國在這場戰役中失去了三萬六千多兵力,其中還包括7000名具裝甲騎和600名生女直敢達。

對於一個只有兩三百萬人口,極限動員力量不超過四十萬的半游牧民族來說。一次戰役喪失那麼多的精銳,幾乎是一場災難。

而且耶律延禧的主力也因此陷入了困境,如果跑不出去,那麼大遼帝國今後就不再是一個稱霸北地的龐大帝國了……

「好!」耶律延禧看了一眼身材矮小的大舅哥和白髮蒼蒼的老師,「朕命你二人為飛熊、飛鷹兩軍祥穩,率領他們去殿後吧。」

飛熊、飛鷹兩軍就是從冰原上撒丫子跑回來的那部分遼兵。

他們也是罪人!如果不是他們跑得那麼快,冰原之戰也許還有的打。

這兩軍也不是全部逃脫,只是跑掉了一萬多人,包括正兵和輔兵,但是全部的具裝甲騎因為被蕭奉先抽調,都喪失在冰原戰場了。

所以這兩個軍,實際上也元氣大傷,沒有什麼戰鬥力了。

耶律延禧留下他們,不過是丟車保帥。想為自己多留下一些擁有完整戰鬥力的部隊……

事到如今,他也知道大遼帝國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接下去整個東京道都有可能被幽州、生女直、渤海人、顯州馬家瓜分。

契丹人只有縮回上京道、中京道和西京道休養生息了。

如果趙佶能繼續向契丹輸血,而萌古、阻卜、塔塔爾三大草原部族中又有至少一部可以被收買。那麼遼國還有機會穩住盤面,之後就要看東京道的局勢變化了……

一個東京道有幽州、女直、渤海、顯州馬家四方爭奪,機會還是有的!

「二位蕭卿。」耶律延禧道,「朕今晚就率兵北走順化城。你二人統軍堅守旅順城及其周邊營壘即可!一定要多立旗幟,張布疑兵,使敵以為我大軍尚在,而不敢輕易北進。也不須守多少時日,只須守上一日一夜,待朕兵至順化城,便可謀生路去。無論爾二人如何,朕皆赦無罪。若有相見之日,還可以官復原職。」

耶律延禧縱有千般不是,但是對自己的心腹還是很仗義的。

他也知道二蕭守旅順城是坐以待斃,想不死就得當俘虜。

不過宋、遼、夏三朝在對待高級戰俘的問題上,都是比較體面的。殺頭是不可能的,釋放則是有許多先例可循。

武好古也不會為難二蕭,特別是蕭奉先——他家要仔細論起來,也可以當上共和國元老院元老的!

「臣領旨……」

「老臣當赴湯蹈火……」

蕭奉先和蕭兀納正感激涕零的向耶律延禧行禮時,外面跑進來一個袛候郎君,慌慌張張的,一看就知道不對了。

「稟陛下,遠攔子馬來報,發現數萬渤海兵馬正在往順化城方向而去!」

「什麼?」

「順化城……」

「遭了!」

大帳之中,頓時就是人人嘩然。

順化城系大軍屯糧之處!積麥百萬石,還存著不計其數的草料。一旦失陷,耶律延禧的十五萬大軍就得餓著肚子退兵了。

從旅順府前線退到辰州就有400里!而且辰州城內的存糧也有限……

本來還算鎮定的耶律延禧眼前又是一陣發黑,眼看又要暈菜,連忙咬了口舌頭,刺激了一下精神,勉強穩住。

現在可不能暈啊!

「誰去救順化城之危?」耶律延禧咬著牙問。

誰去都懸啊!

順化城早先因為遠離前線,耶律延禧並沒有布署重兵。只有萬餘從契丹各軍中抽調的守鋪兵守在那裡。

不過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順化城能還有兩萬渤海民夫!

他們是負責轉運軍糧供應旅順大營的!

而負責指揮這兩萬渤海奴的,正是高永昌的弟弟高永福。

雖然渤海奴只是苦力,沒有武裝。但是揭竿而起的事情,又不是沒有發生過……

……

風漸漸又起來了。捲起滿地的雪塵,裹著在順化城中橫衝直撞,撞得糧垛的茅草頂蓋沙沙作響。天色也漸漸的陰沉下來,烏雲一層層的也漸漸堆積起來,顏色不是常見的灰黑,而是一種暗黃甚至帶著那麼一絲血色。

守在順化城的是年事已高的耶律大悲奴,他是參加過平定磨古斯之戰的老將,長期在草原上帶兵。但年事已高,今年都七十多了,不過還是被耶律延禧委以重任,出任後路都統,負責大軍的糧草供應。

他老人家已經快三天沒睡覺了!在得知蕭奉先、蕭兀納率兵南下冰海的消息後,他就睡不著了。

因為他知道耶律延禧派出去帶兵的這二位都不靠譜。

這是賭命的決戰啊!好歹派個敢豁出去豪賭一把的統軍吧?

耶律余睹就不錯,蕭干如果在的話就更好了。怎麼派了個搖羽毛扇子出主意的蕭兀納和實際上是文官的蕭奉先去?

他們倆能豁出去拚命?

結果還真被他給猜到了,五萬七千大軍一戰而潰,丟了四萬幾千,大遼的國運也被他們給打沒了。

你讓這老頭怎麼睡得著?

而且,大悲奴也知道順化城內的渤海奴靠不住了。他們本來就靠不住,現在大勢已去,還能依靠?

可是事到臨頭,大悲奴也有點豁不出去,不敢下令屠殺渤海奴。因為他害怕激起前線的渤海兵馬和漢軍反亂。

而且,耶律延禧的大軍也需要這些渤海苦奴日夜搬運糧草供應啊!

把他們都殺了,苦力誰來干?

耶律大悲奴看著天色,暗自嘀咕:「這是要來暴風雪嗎?陛下的大軍如果能在暴風雪之前退到順化城,大遼便有一線生機了!」

同一時間,高永昌的兄弟高永福也抬頭看了眼天氣,低聲對身邊推著小車,趕著騾馬大車的漢子們道:「要來大風雪了,這是天助大渤海啊!只要咱們奪了順化城門,把太師的大軍迎入,然後一把火燒了糧草,遼狗的大軍就要全軍覆沒了。」

說著話,他用布巾遮住了臉避風,邁開腿腳,走得飛快。他身後的漢子,也都推車趕馬,緊緊跟上,不多時就到了順化城的南門外。

順化城本是一座小城,存不了百萬石軍糧和無數的草料。所以就在這場旅順府大戰之前進行了擴建,修了一個巨大的木城。木城只有南北二門,是糧草進出的要道。木城之內,就是無數的糧垛草堆,極易點燃。

南門已經緊閉,木質的城樓上站著全副武裝的遼兵,其中一個軍官看著城下大隊推著車輛,趕著騾馬大車的漢子,大聲發問:「幹什麼的?」

高永福用契丹話答道:「俺們是從旅順過來的,給陛下送糧草去的,現在回來了。」

「太師已經宣布順化城戒嚴,不許你們渤海人入內了。」

高永福的語氣中沒有一絲不快,「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