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宋徽宗 第二百八十二章 兵為將有小包干

位於開封府城西北十里開外,依著金水河而建的畫仙觀,現在已經是煥然一新了。正門改成了面對金水河而開,門外用青石壘出了個小小的碼頭,碼頭兩側則是垂柳依依,極有韻味。新修的道觀門戶精潔,雖然場面不大,但是一柱一石,一殿一閣,還有道觀中不大不小的庭院,明顯都花了大心思,修繕的十分細緻精巧,看來黃植生這個都料匠還是有真本事的。

道觀雖然修得精美,但是這座道觀供奉的神仙有點冷門,而且主持的兩個道士郭真人和劉真人彷彿也不在乎香火。所以這道觀的生意一向清冷。

不過今日這處小道觀似乎來了單大買賣,在道觀外面不遠處的道路上,停著一長串車馬,還有衣甲鮮明的廂軍護衛。這些廂軍和車夫、馬夫乃至跟隨伺候的僕役,這個時候都得到了道觀中拿來的酒肉招待,三五成群坐在柳樹下面一邊納涼,一邊汁水淋漓的吃喝。

至於他們護送的大宋奸相,左僕射箭門下侍郎章惇,這個時候已經入了道觀,在武好古和章惇的心腹章毅陪同下,登上了畫仙觀內的制高點望仙閣。

望仙閣就是一座三層高的樓閣,並不寬大,三層樓上更只有小小的一個「亭子間」,四面都是窗戶,上面是一個大大的四角攢尖頂。

現在是夏天,因此「亭子間」四面的窗戶都敞開著,在四扇窗戶下面還各擺了一個案幾,案几上放著盛滿了冰塊的銅盆。從金水河上吹來的清風穿屋而過,給屋內的人們帶來了些許涼意。

「亭子間」之內,坐著不多幾人,居中的就是兩個老頭,一儒一道。儒生打扮的正是章惇,帶著軟帽襆頭,一身便裝,既清涼又瀟洒,又不失雍容氣度。道士打扮的就是慕容忘憂,羽衣星冠,手持羽扇,談笑風生,儼然一派高人氣度。

打橫陪著兩位的則是武好古和章毅,都是儒生打扮,看起來很有幾分才氣的樣子。談笑間也能議論一下天下大勢,在兩位名臣大儒之間,也很是能應和上幾句。

在慕容忘憂身後還坐著一個鐵塔般的男兒,正是千里迢迢到開封府來姓趙的鐘哥兒,並不參與談話,只是擰著眉頭彷彿在想心事。

扯了一會兒閑篇之後,慕容先生搖著羽毛扇子,好一副高人模樣,笑著對章惇說:「章相公,天下間的大勢,你我今日也說了不少。說來說去,無非就是契丹必亡,北國必亂,若大宋想要安穩,則必取燕雲以固山河之類……這道理容易說清楚,不過要想恢複燕雲,光靠道理是不行的,還得做實事啊!而如今的大宋,能做實事嗎?在下身在北地時就聽聞大宋官家最不放心的就是能征善戰的精兵,生怕有人擁著精兵學了藝祖皇帝的黃袍加身絕技,可有此事啊?」

慕容忘憂的話說得太過直率,讓章惇的老臉上有點掛不住,心裏面則更看輕了北地所謂的大族儒士——這些北地儒生果然不是甚底謙謙君子啊!

心裏面看輕了對方,面子上還是聲色不露,只是笑道:「五季亂世可以歸於太平,還不是本朝的太祖和太宗御將有道嗎?至於能戰的精兵,本朝西軍的二十萬效用之士不就是嗎?」

所謂「效用」又名「效用士」或「勇敢效用人」。這些人沒有固定的編製,也不用在軍營中聽用,當然也不用在身上刺字,只要定期去軍營報到,每逢戰事,隨軍出征就可以了。而效用士的所得,則相當於上禁軍和中禁軍的軍士。

因為比較自由,待遇也不差,所以往往有一些在軍的武人、官員子弟、江湖豪客,甚至不第文士都會去投充效用。

而在陝西六路和河東路,效用士更成為精銳兵的代名詞。不少陝西和河東的地方土豪子弟,都以效用之名參軍作戰,好謀個軍功出身。西軍各將門的核心武力,也就是各家的門客私兵,也都會掛上「效用」的名義。譬如府州折家就有效用士一千多人,種家、姚家、劉家等西軍世將家族,也都有數百人的效用士。

不過「二十萬效用士」是在吹大牛,便是算上「蕃勇敢」,能有兩萬效用士就不錯了。真要有二十萬效用,那就不是西夏滅亡,而是大宋官家夙夜憂嘆而亡了……

慕容忘憂輕擺羽扇笑道:「若大宋西軍真有二十萬勇敢效用,西夏早就亡了,燕雲之地也早就恢複了,相公也不會來畫仙觀見我這個北地謀臣了。」

章惇眯起眼睛看著慕容忘憂,並不答話,似乎在等對方的下文。

慕容忘憂笑道:「老夫聽說在西軍中,效用之士大多都是將門的私兵。看來大宋官家也不是完全容不得兵為將有嘛,這效用之法,稍加改良,就能用來練兵了。」

「怎麼說?」章惇問。

慕容老頭搖了搖羽毛扇子,笑道:「先說西軍將門家養的效用士能不能戰吧,相公覺得他們能戰嗎?」

「自然是能戰的!」章惇回答,「若不能戰,誰會花錢去養?」

慕容點點頭,說道:「西軍效用大概和我們燕地的大族私兵是一樣的,招募、訓練、裝備、用度、餉俸,都是從自家口袋裡摸出來的。能吃不能打的私兵,可是沒人會去養的。」

章惇說:「我朝的效用士是可以拿到朝廷的賞賜和錢糧的。」

「發給誰?」慕容問,「給效用士本人,還是給養著效用士的將門?」

章惇說:「在陝西六路,自是可以變通的。」

「既然在陝西可以變通,為何在開封就只能一成不變呢?」慕容忘憂搖著羽毛扇子,撇了打橫坐著的武好古一眼。他今天要和章惇說的事情,其實都是武好古提出來的。

他這個軍師,似乎成了武好古的傳聲筒了!

不過這武大郎的鬼主意還真是多啊!也不知他到底是「畫仙轉世」還是「鬼谷子轉世」?

「變通?」章惇問,「慕容先生的意思是讓開封府的將門養效用士?」

「當然不是了。」慕容忘憂笑道,「老夫是說,可以把將門養效用士的方法用在訓練新軍之上……將門效用之所以能戰,就是在於兵為將有。」

「兵為將有……」章惇眉頭緊皺。

「兵為將有」可是禁忌啊!大宋官家聽到這四個字兒,怕就會立馬想到亂臣賊子了!

慕容忘憂看著滿臉憂慮的章惇,笑道:「兵為將有也是有大有小的,一將之兵若是為正將所有,自是有擁兵自重的隱患。可是一部之兵或一隊之兵呢?一隊不過百人,擁百夫而行叛亂之事,恐怕是自取死路吧?」

「這個……」

章惇點點頭,這是個辦法。

其實在官僚機關效率不高的情況下,增強軍隊戰鬥力的捷徑就是放權!

在後世主修西方油畫的武好古,對西方文藝復興時期以及之後數百年歷史還是比較了解的,當然也知道一些西方的軍事制度。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差不多是封建兵役逐漸瓦解到義務兵役制完全成熟之間的時期,西方軍隊中也存在大量的僱傭兵,有一段時期,僱傭兵甚至是西方各國陸軍的主要組成部分。

而在這個時期,西方國家官僚體系的效率也不是很高,缺乏監督,賄賂公行。如果像大宋一樣,依靠官僚體系把軍隊管死,那是不能適應歐洲激烈而頻繁的戰爭需要的。

所以各國軍隊多多少少都採取了「兵為將有」的「承包制」,就是由團長、營長或連長搞承包,負責招募、訓練士兵,採購裝備和輜重——承包的範圍也不一定,有時候大,有時候小,有時候還可以買賣軍職。

譬如在滑鐵盧打敗了拿破崙的威靈頓公爵和在鴉片戰爭中率領陸軍的休·高夫,就都是花了錢的「捐班」。

總之,用中國傳統的觀點來看,都是很腐敗的。

但是不可否認,在封建官僚體系的低效率之下,在軍隊裡面適當搞點承包還是有利於提高戰鬥力的。

如果把一個幾千人的將作為單獨的承包單位讓人不放心,那麼一個百人的隊總該放心了吧?

從來也沒聽說過有一百個兵就能謀朝篡位的……要是再不放心,那也甭想什麼恢複燕雲了,直接混吃等死算了。

章惇的眉頭又擰了起來:「可是……若想練五萬精兵,就得有五百個隊正,朝廷一時上哪兒去尋那麼多隊正?只怕會良莠不齊吧?」

「小包干」的難度就在於哪兒去找那麼多「小軍事承包商」,十個能帶兵的正將,章惇總有辦法可以找到。可五百個能帶兵的隊正,章相公可就沒什麼轍了。

章惇說:「若是濫竽充數,只怕也很難練成精兵吧?」

慕容老頭一樂,笑道:「在下聽說大宋是有武學和武舉的,這武學和武舉不就是用來挑選隊正的嗎?」

「武學和武舉?」章惇的眉頭依舊皺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