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東漢實行的是南、北雙宮城制,類似西漢的長樂、未央宮城。大漢開國皇帝劉邦得天下後,初定都於洛陽,在南宮大宴群臣,後來才改都城於長安。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稱帝後,「車駕入洛陽,幸南宮卻非殿,遂定都焉」,因而南宮地位更尊。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

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

齊心同所願,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

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

無為守貧賤,坎坷長苦辛。

——《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

靄靄暮色中,一名男子手持一具弩機,指向院中劇斗不止的孫策和青衣男子。那男子,赫然便是正被朝廷點名追捕的工匠陳是。他見對方不肯聽從,便一扣弩機,一支黑箭發出,「嗖」地釘在孫策腳下,力道極大,竟深入地中,只余箭尾。

孫策嚇了一跳,忙退開兩步,跳出圈子。陳是便將弩機指向青衣男子胸口,喝道:「不準動,也不準叫喊出聲。」

青衣男子訝然道:「你……你不就是陳是嗎?」

見自己苦苦等候的欽犯驀然出現在眼前,忍不住想要上前擒拿。剛剛抬起腳步,便有一隻弩箭飛來,釘在身前。他有所遲疑,一時不敢再動。又見周瑜已關上院門,便點頭道:「原來你們是一夥兒的。我走了眼,竟沒有看出來,還以為你們也是來擒拿陳是領賞的。」轉頭看了陳是一眼,又走上兩步。

陳是忌憚對方武藝了得,連連後退,又道:「快些拋下兵器。我這是五連弩,剛才射出兩箭,還剩三支,三箭齊發,饒你武功蓋世,也避不開去。」見青衣男子仍不肯屈服,便道:「你該知道我是京師最頂尖的工匠,不會騙你。」

青衣男子居然點了點頭,應道:「我知道你這具弩的威力。早前我細細搜過你住處,在院子里發現了這具弩,精巧無比,為我生平僅見。我想你能造出這等神兵利器,不會輕易捨棄,一定會再冒險回來。」

周瑜好奇問道:「你便是因為這具五連弩而認定陳是必定會重返住處嗎?」

青衣男子遲疑了下,答道:「我料想陳是不會輕易捨棄這具五連弩,但也料不到他會自己回來,只以為他會派同黨或是託付他人,所以才苦候在此處。閣下氣宇軒昂,適才進來後始終未朝屋裡探望,我竟沒有想到你就是陳是同黨。」

孫策見青衣男子畏懼五連弩威力,不再有反抗之意,便上前奪下其手戟。周瑜從院角扯出一根繩索,將青衣男子反手縛好,押入堂屋,連人帶索縛在柱子上。又撕下一片衣襟,塞入其口中,防止他驟然出聲呼救。

陳是將門窗閂好,又放下厚厚的麻布帘子,這才點亮燈火。

周瑜道:「此處不能久留,剛剛又發生了打架鬥毆之事,說不定坊卒還會再回來。你趕緊去取出東西,我們儘快離開。」

陳是躊躇道:「目下已經夜禁,不留在這裡,我們還能去哪裡?」周瑜道:「我自有去處。」

陳是遂進來廚下,將角落邊的櫃櫥移開,牆上露出一個石槽來。又從火灶旁取了松毛、細枝等易燃物,堆入石槽,打火引燃。

孫策好奇問道:「陳匠師不是要取蔡倫殘稿嗎?生火做什麼,不怕燒掉殘稿嗎?」

一直默不作聲的馬鈞忽道:「光……光影……」

陳是訝然道:「馬匠師果然是個大行家,一眼便看出了這機關的玄妙。」

只聽「嗵」的一聲,牆內壁後似有脂膏點燃,映得半邊牆壁通紅一片。牆面竟似半濁半透,呈現出幾分玉石的質感來。陳是將右手舉起,五指張開放在牆壁上。等了一會兒,便聽到「咿咿呀呀」一陣響,牆壁上露出一個孔洞來,內壁之火亦驀地熄滅。

孫策看得目不轉睛,仍是不解其妙,問道:「這機關到底是怎麼打開的?」

陳是道:「正如馬匠師所言,利用光影。牆裡一共有兩重機關,火點燃時,第一重機關打開,點燃了內置的油膏。我手掌的投影遮住機關時,便打開了第二重機關。」

周瑜道:「那麼陳匠師為什麼說只有你的手掌才能打開?」陳是道:「那機關尺寸是按照我手掌大小設計的,它只有剛好被遮住時,才能打開。」

旁人這才明白情由,無不驚嘆稱妙。孫策更是欣慰,道:「陳匠師,你當真是世上第一巧人。我果然沒有找錯人,這趟冒險太值得了。」

陳是搖頭道:「第一巧人可不敢當。面前這位馬匠師亦是大能人,其技絕不在我之下。」探手入洞,小心翼翼地取出油布包裹來。

馬鈞問道:「這……這是……」陳是感激對方自願成為己方人質,且一路配合,便實話告道:「這是蔡倫留下的幾頁殘稿。」

馬鈞雙眼立即有了神采,急道:「可否……讓我……我……一眼……」

陳是見孫策和周瑜也不反對,便將油布包遞給了馬鈞。

孫策問道:「一會兒離開這裡,公瑾打算去哪裡?」周瑜便低聲說了小喬拜託伏壽暗中相助一事。

孫策喜道:「再沒有比未來皇后家更穩妥的藏身之處了。」又笑道:「我本來以為今日會有不少波折,說不定還會被官兵識破偽裝,由此大戰一場,想不到竟如此順利。這次喬氏姊妹可幫了我們大忙了。」

馬鈞果真只看了一眼,便將蔡倫殘稿還給了陳是。陳是用油布重新包好,收入懷中。幾人一道出來,陳是指著青衣男子問道:「他怎麼辦?」

周瑜道:「不如將他留在這裡,日後自有人發現他。」

陳是道:「我們今晚出不了城,這人武藝高強,萬一掙脫繩索呼叫,洛陽全城戒嚴,我們一個也走不掉。」

陳是的顧慮確實有道理,但也不能帶著青衣男子去伏壽家中,萬一事敗,便會牽累伏氏、喬氏。想來想去,只有殺了他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孫策卻起了惺惺相惜之心,道:「這人是個壯士。家父正四處招徠人才,若是他能為我所用,家父麾下可添一員虎將。」便上前挖出青衣男子口中衣襟,道:「你功夫很好啊,我在江東人稱小霸王,打架從來沒輸過,想不到卻始終拿不住你。還沒有請教閣下高姓大名。」

青衣男子不答,只道:「閣下武藝了得,怎麼會助紂為虐,相助盜取官家寶物的盜賊?」

陳是急道:「我是冤枉的,我根本沒有盜取什麼官家寶物。」

青衣男子道:「就算你所言是真,私造五連弩這樣的利器,也是死罪。」又轉向孫策道:「閣下來自江東,又有一身驚人武藝,卻跟陳是這樣的人狼狽為奸,沆瀣一氣,想必也是為了他手中的五連弩吧。」

孫策見話不投機,自己來到洛陽的目的也被對方識破,便隱約動了殺機,道:「今日你我勝負未分,你被擒住,只是因為陳是有五連弩在手。此刻我再對付你,實在枉稱『小霸王』三個字。但情非得已,情勢所逼之下,我不得不如此。為表誠意,我將親手殺你。你叫什麼名字?我劍下不殺無名之輩。」

青衣男子道:「你們又是什麼人?我即將見殺,總該知道殺我者姓名。」

孫策遂道:「我姓孫名策,這是我朋友周瑜。陳是你認得,那邊那位叫馬鈞,跟你一樣,是我們的人質。」

青衣男子點了點頭,勉力挺起胸膛,這才傲然道:「我叫太史慈,動手吧。」

孫策失聲道:「原來你就是太史慈。」

太史慈也很是意外,問道:「孫君也知道我的名字?」

孫策點點頭道:「我多次聽家父提起過你的名字。就是你,太史慈,害得青州刺史顏面失盡,還差點兒被免官下獄。」

大漢地方行政制度最早為郡縣制。每郡置太守一人,官二千石。東漢郡太守不僅聽郡政,而且典領郡兵,握有兵權,故又稱「郡將」。

西漢初年,漢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即為刺史,「刺」意為檢核問事,但不常置。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即位後,為鞏固皇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行推恩令以弱藩國,以內朝御外朝以削相權,文化上獨尊儒術等,針對地方郡縣,則進一步發展完善了刺史制度。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分全國為十三州,各州置刺史 一人。這時候的刺史只是中央朝廷派往地方的監察官員,官秩六百石,任務是周行郡國,刺探政情,年終回京復奏,並非固定的行政官吏。後來刺史職權進一步擴大,到東漢時,刺史官秩提高到二千石,已有固定治所和衙門,每年遣吏向司徒府彙報。如此,刺史便由監察官變為地方軍事行政長官。

東漢時,全國有郡國一百零五個,分屬於十三州。除司隸所部七郡外,豫州有郡國六,冀州九,兗州八,徐州五,并州九,幽州十一,青州六,荊州七,揚州六,益州十二,涼州十二,交州九。譬如孫策父親孫堅任長沙郡太守,長沙郡又隸屬於荊州。

按照制度,州統領郡,州刺史地位理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