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接吻的起源和變化

接吻的起源和變化

英國的動物心理學家比特奈爾,寫過好幾本很有趣的科學小品集,其中

有一本是《接吻的起源及其他》,將這個小動作從民俗、心理和動物生活種

種方面,加以分析和推究,寫得淵博而又有趣,能夠令人不吃力的一口氣將

它讀完,象讀一篇偵探故事一樣。

古希臘詩人稱讚接吻為"打開天堂大門的鑰匙",這所指的怕是愛情的

接吻,如浮士德在瑪嘉麗的唇上所親的那個吻,確是使他覺得彷彿已經走進

了天堂。可是,如《聖經》上所載,猶大出賣了耶穌,向來捉耶穌的兵丁以

接吻為暗號,向他們暗示要捉的是哪一個,這一吻卻不曾使猶大進入天堂,

在基督徒的眼中反而使他永遠墮入地獄了。所以接吻是有多種的,不僅方式

不同,而且動機和用意也不同。對於這個小動作的看法,我們東方人和西方

人的距離很大。西方人有屬於禮節上的接吻,我們則完全沒有這一回事,除

了大人偶然吻孩子表示親切以外,根本沒有示敬和禮節上的接吻。

在中外通商初期,英國派了使節團來訪問清朝皇帝。為了覲見皇帝時的

三跪九叩首問題,鬧得不歡而散。因為英國使臣只肯屈一膝吻皇帝的手,不

肯下跪磕頭。因此有了"洋鬼子的腳是直的,不會磕頭"的傳說。可是後來

當清廷派了使臣到倫敦去訪問時,為了覲見維多利亞女王的禮節,也大傷腦

筋。那位身為旗人的使臣寧可向女王三跪九叩首,卻不肯屈膝吻女王的"御

手"。這全是對於"吻"的習慣上的差異。

古羅馬人曾將接吻分為三類,一是"奧斯克拉",這是吻在對方的頰上

表示友誼。一是"巴西亞",吻在嘴上表示親切。另一是"索費亞",則是

兩唇之間的熱情的吻。

比特奈爾說,依據各民族的接吻風俗習慣來說,一般總是吻在額上表示

尊敬,吻在頰上表示友誼和親切,吻在手上表示尊敬,吻在腳上表示謙卑和

服從,吻在嘴上表示愛情。

接吻的動機是和"觸覺"有關聯的,無論禮貌的接吻或愛情的接吻都是

如此。因此沒有禮貌接吻的地方便由磕頭握手和擁抱來替代,這都是觸覺另

一方向的發展。一般動物則用鼻尖面頰或身體的其他部分來互相磨擦,表示

親切,這都是變相的接吻。

據比特奈爾的考證,今日世界各地的種種接吻風俗,大都源出於印度,

因為在公元兩千年以前,當時的古印度民族已經實行互相以鼻尖"嗅吻"了。

這種方式,至今仍在許多民族中流行,也就是上海人所說的"香面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