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爾羅和中國

馬爾羅和中國

現在正在應邀到我國來訪問的法國文化部長安得烈?馬爾羅(Andre

Malraux),報上說他這幾天到延安去參觀了。他對中國,對中國革命,是熟

悉的,許多中國人對他也是熟悉的。

馬爾羅是文化工作者,是小說家和藝術評論家,同時也是革命家和戰士。

在一九二五年前後,在我國北伐軍事初期,他曾以國際主義者的革命分子身

份,參加了我國革命活動,那正是鮑羅廷在我國活躍的時期,馬爾羅隨同其

他國際主義者,曾在廣州參加了暴動和大罷工。在國共合作時期,又曾在上

海參加過宣傳委員會的工作。

馬爾羅是研究東方語文出身的,學過梵文、安南文和中文。他生於一九

零一年,二十多歲就到了那時還是法國殖民地的安南,在高棉吳哥窟一帶進

行考古工作,目睹法國殖民主義者在安南的壓迫剝削政策,使他同情了安南

人,參加了當地青年知識分子的反法活動,從此對東方被壓迫民族的反殖民

主義和反帝的鬥爭感到了興趣。他會到中國來投身於當時革命活動,也正是

出於這樣的動機。

馬爾羅是一個熱忱的"革命家",但不能說對革命有怎樣正確的認識,

他是屬於那一種喜歡以"國際縱隊"形式來參加外國革命活動的國際主義冒

險家。沒有"戰爭、暴動、屠殺"的革命,對他便失去了興趣。他參加了我

國北伐時期的革命戰爭,後來又參加了西班牙的反弗朗哥內戰,以及法國反

納粹的地下活動,可說全是出於這樣的動機。

馬爾羅離開我國後,在一九三四年曾用自己在我國的經歷為題材,寫過

西部小說,即《人的命運》和《上海的風暴》。這兩部小說似乎都有了中譯

本。寫得很有才氣,不過卻不是嚴格的現實主義的革命文學作品。浪漫主義

和英雄主義的氣氛非常濃厚。

在第二次大戰期間,馬爾羅與戴高樂合作,參加法國淪陷區的地下軍事

活動,勝利後就擔任了文化部長,一直是戴高樂的一個得力助手。

馬爾羅又是有名的藝術評論家,曾採用新的觀點寫過好幾部藝術史。他

是反對將藝術品鎖在博物院里不動的,他稱博物院是藝術品的墳墓,主張將

有名的藝術品經常拿出來作流動展覽。《蒙娜麗莎》到美國展覽,《委納斯

女神像》到日本展覽,似乎都是他在實行自己的這樣主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