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永樂大典》

關於《永樂大典》

報載中華書局要進行影印《永樂大典》了。這部殘佚已久的大類書,許

多人都是只聽過它的名字,從未見過這部書究竟是怎樣的。現在雖然僅是殘

存七百餘卷,但是一旦影印出來,至少可以使一般人能夠賞識這部古今大類

書的本來面目;同時,"七百餘卷"這數字,同《永樂大典》本身原有二萬

余卷的數字比起來,固然只佔百分之三四,但是若就普通書籍來說,一部七

百卷的著作已經是了不起的大部書,因此這裡面所包括的五花八門的資料,

由於它所根據的原書有許多現在早已失傳了,所以其中所採錄的雖是這些書

中的一句話或是一小節,在今天看起來,在學術上的價值仍是極大的。

所謂《永樂大典》,它的內容是辭典性質,象現在的百科全書那樣。這

樣性質的書,我國古時稱為"類書",與"叢書"不同,因為"叢書"是將

許多整部書籍編印成一套,"類書"則是根據各個不同的項目(如天文、地

理、美術等),將所有各種著作中有關這一項目的材料收集在一起,加以編

纂而成,同時更註明這些材料的來源是什麼書。現存的《四庫全書》就是叢

書,《古今圖書集成》則是"類書"。《永樂大典》就是同後者一樣的。

《永樂大典》是在明朝永樂元年,由明成祖下令儒臣編纂,經過五年的

時間編成,原本定名為《文獻大成》,後來因為是在水樂年間修纂的,又改

名為《永樂大典》。全書共有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分訂成一萬一千零九

十五冊。這部書象後來滿清乾隆所編纂的《四庫全書》一樣,並不曾刻印,

而是全部用人工抄錄成的,所以一共只有一正一副兩部。當時負責收集材料

的儒臣,以至從事抄寫的國學和縣學的生員,一共動員了三千親人,經過五

年的時間才完成。它的內容分類方法很特別,是按照做詩的"詩韻",依平

上去入為先後,按著韻目各個字,將所拽羅的同類材料,都鈔錄在這一個字

下面的。如卷二千二百七十一,是以詩韻"六模"的湖字為單位,於是所有

關於我國各地的湖名,以及有關於湖的事情,都聚在這一個字下,並註明這

些湖在那裡,曾見於何種書籍記載。這種材料分類方法,由於我們現在對"詩

韻"不熟悉,查起來當然有點困難,但是當時讀書人誰都熟於"詩韻",因

此根據韻目來查所需要的材料,就象我們現在查《辭源》、《辭海》一樣,

實在是很方便的。

《永樂大典》正本早已在明末某年的一次大火中燒光,一本也不剩。現

在所存的殘本,是副本,是在嘉靖間重鈔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