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本書的禮讚

一本書的禮讚

我在這裡要介紹的是一本題為《中國》的畫冊,這是一本大得可以的大

畫冊,是去年(一九五九年)為了紀念建國十周年在北京出版的。這是一種

屬於特種版本的出版物,在香港的書店裡是買不到的,但是在這次的中國圖

書展覽會中,卻可以任你看一個痛快了。

去年秋天,我第一次見到這本畫冊時,就被它的巨大開本,五百多頁的

幅篇,以及象長城那樣沉重的份量所嚇住了。何況它的裝幀、製版、編排、

印刷,可說都已經達到了國際的第一流水準,並且全部材料都是我們自己的

國產。這確是一個最好的說明十年來成就的"立此存照",因此不用序言,

不用長篇大論的說明,事實擺在眼前,已經足夠比什麼都更雄辯的說明一切

了。

可是,要編印象《中國》這樣內容的一部畫冊,不說別的,僅是內容的

分配,圖片的選擇方面,就已經要使負責編輯的人嘔盡心血了。我自己是對

於這類工作有過一點經驗的,因此知道其中的甘苦。舉個例來說,揭開了這

部《中國》畫冊,在毛主席肖像之後,緊接著就是一幅橫過面面的《柏樹與

兒童》,在參天的古柏樹林中,一群兒童正在歡天喜地的走來。略為粗心的

讀者,也許不理解為何一開始要選用了這樣的一幅圖片?其實這是經過了一

番苦心安排的。因為這幅柏樹與兒童的攝影,正象徵了古老的傳統與新生力

量的結合。這正是今日的新中國,它秉承著過去先民的光榮優秀傳統,以活

躍的新生力量,向著光明的未來走去。因此這幅《柏樹與兒童》,可說象徵

了我們這個國家的過去、今日和未來,同時也正概括了這部《中國》畫冊的

整個內容。

明白了這樣的安排,我們才可以領略這五百多幅圖片,看來好象是沒有

系統,其實是極有系統,並且經過精心編排的。它顯示了我們這個新國家的

來龍和去脈。

本來,有關文物的圖片,該是特別能吸引我興趣的,但是這部畫冊里那

些關於各地建設和人民生活新面貌的圖片,那麼富於新鮮的氣息,能令人見

所未見,因此反而令我覺得那些古文物的圖片有點冷冰冰的了。這是我個人

少有的一種經驗。

我很高興現在我也擁有一部《中國》畫冊了。我相信在圍繞我身邊的近

萬冊的圖書之中,無論從它的內容還是份量來說,這本畫冊毫無疑問是"壓

卷"之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