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花色又紅又白,會隨著花期發生變化,此即大名士楊萬里所云:「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目下正是杏花花期盡時,落英紛紛,如同白雪一般,在春風中迴旋飄灑,極見超逸。一時間,幾疑是在春夢中了。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南宋 陳與義《臨江仙》
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即位於應天府南京 ,不久即在金兵的追擊下放棄登基之地南渡,駐蹕揚州,在那裡設置行宮。金軍再次大舉南下時,宋高宗又棄揚州逃到杭州。
杭州號武林,又稱錢塘,次稱胥山。武林又作虎林,原是杭城之西靈隱山的稱謂。錢塘得名於錢塘江,是一直沿用的古縣名。胥山即指吳山,是內城南山脈的總稱。三種代稱均得自山水,形象地描述出了杭州「地倚山林,環抱江湖」的天然地理面貌。
杭州城在隋代便初具規模,大運河開通後,因是大運河的南終端,一躍成為交通樞紐,到唐代時,已躋身大城市之列,成為「咽喉吳越,勢雄江海」的東南名郡。五代時期,杭州成為吳越國首府。大宋得天下後,吳越王錢俶又主動向大宋納土稱臣,因而杭州未受中原戰亂影響,一時成為南方樂土,經濟發達,文化昌盛,號稱「東南形勝第一州」。宋初名士潘閬有《灑泉子》贊道:
長憶錢塘,不是人寰是天上。萬家掩映翠微間。處處水潺潺。
異花四季當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別來隋柳幾經秋。何日得重遊。
稍晚於潘閬的詞人張先則有《破陣樂》道:
四堂互映,雙門並麗,龍閣開府。郡美東南第一,望故苑、樓台霏霧。垂柳池塘,流泉巷陌,吳歌處處。近黃昏,漸更宜良夜,簇簇繁星燈燭,長衢如晝,暝色韶光,幾許粉面,飛甍朱戶。
和煦。雁齒橋紅,裙腰草綠,雲際寺、林下路。酒熟梨花賓客醉,但覺滿山簫鼓。盡朋游、同民樂,芳菲有主。自此歸從泥詔,去指沙堤,南屏水石,西湖風月,好作千騎行春,畫圖寫取。
與張先齊名的大詞人柳永更有《望海潮》云: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三位詞人筆下均極盡燦爛華麗之狀,可見北宋年間的杭州已是美輪美奐,令人流連忘返。
傳說柳永《望海潮》詠錢塘之詞遠播四方,為金主完顏亮所聞,「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他每次派使節出使宋朝時,都要暗中派畫工混在其中,目的即是觀摩宋京師臨安山水。畫工歸國後,便將所見描摹成畫,製作成屏風。完顏亮還派人在吳山絕頂上畫了自己的像,並在上面題詩,其中有「萬里車書已混同,江南豈有別江封?屯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之句,表明他要滅亡南宋的勃勃雄心。可惜他最終身死名裂,既未能擄獲有「天下第一美人」之稱的宋高宗妃子劉氏,亦未能親眼得見杭州的繁華。
宋高宗趙構逃到杭州後,親眼見到杭州煙柳畫橋,樓台霏霧,不是人寰是天上,已有定都於此的心意。然而當時宋、金尚未議和,朝堂上仍然是主戰派佔據上風。為了恢複中原需要,大臣們大多強烈建議將京師定在江寧府建康。如集英殿修撰、提舉杭州洞霄宮衛膚敏道:「餘杭地狹人稠,區區一隅,終非可都之地,自古帝王未有作都者,唯錢氏節度二浙而竊居之,蓋不得已也。今陛下巡幸,乃欲居之,其地深遠狹隘,欲以號令四方,恢複中原,難矣。前年冬,大駕將巡於東也,臣固嘗三次以建康為請,蓋倚山帶河,實王者之都也,可以控扼險阻,以建不拔之基。」迪功郎張邵也上書說:「錢塘僻在海隅,其地狹,恐金人聞之,謂我棄江淮而退……誠非持久之便。」
當時一些領兵大將也贊成定都建康。宋高宗一時有所顧忌,不得不妥協,下詔道:「錢塘非可久留之地,便當移蹕江寧府。」
然而很快南宋朝廷再度被金兀朮軍隊追得望風而逃,宋高宗感到所謂的建康「險實天設」「可控扼險阻」等,不過是句空話。比起蒞臨前線的建康,杭州顯然要安全得多;比起收復中原,迎回徽、欽二帝,保住自己的性命顯然更為重要。高宗皇帝最終下定決心,升杭州為臨安府,宣布以臨安府為「行在所」,相當於正式定都於此了。
名儒朱熹曾對此評價道:「東南論都,所以必要都建康者,以建康正諸方水道所湊,一望則諸要害地都在面前,有相應處。臨安如入屋角房中,坐視外面,殊不相應。」
他認為宋高宗最終定都於僻居一隅的臨安是重大失策,由此失去了恢複北方的機會,深為惋惜。
由於臨安無險可恃,許多仁人志士都跟朱熹看法一樣,認為南宋朝廷選擇它作都城並非萬全之策。甚至在宋高宗退位、宋孝宗即位後,仍有人上書極言遷都。如名士陳亮以臨安地勢低於西湖,容易引發湖水倒灌為由,主張移都建康,並在武昌 設立行宮,聯控江、淮、荊、襄,實現北伐恢複大計。
自從南宋小朝廷定都後,遷都之議不絕於耳,但臨安作為京師的地位從來就沒有真正動搖過。這座城市由於成為「天下首善之地」,獲得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一時間,城池苑囿最富,風俗人物最盛。
臨安府下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富陽、新城、鹽官、昌化九縣,其中錢塘、仁和為附郭赤縣,臨安城區為兩縣共轄。城市南倚鳳凰山,西臨西湖,北部、東部是平原地帶。南宋朝廷定都臨安後,便開始花費巨資擴建原有宮殿建築,增建禮制壇廟,同時疏浚河湖,增闢道路,改善交通,大力倡導商業、手工業,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可惜不盡如人意的是,儘管杭州有許多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佔盡天時,卻無地利——它不像唐代長安和洛陽那樣一開始就是作為都城而設計,杭州最初只是作為州城而建設,從吳山北端向北擴展的街市,早在隋代就已定型,加上運河、西湖、錢塘江等地理條件的限制,整座城市南北修長而東西狹窄,被形象地稱為「腰子城」,又稱「腰鼓城」 。
作為南宋都城,臨安沿城設有十三座旱門,五座水門——旱門南有嘉會門,東有便門、候潮門、新開門、崇新門、東青門,北有艮山門、餘杭門,西有錢塘門、豐豫門、清波門、錢湖門等;水門則有保安水門、天宗水門、餘杭水門、涌金門等。
「腰子」的最南端是鳳凰山,由皇帝居住的宮城佔據。這裡原先是吳越國錢氏時代的子城,也就是北宋杭州的州治所在地——周圍大約九里,坐西朝東。西面是鳳凰山,東面是軍營,軍營外即為錢塘江。由於地勢的限制,宮城不設東、西兩門。北側靠東設東華門,南側靠東設東便門,作為出入宮城的側門。
宮城真正的大門是正北門、和寧門。和寧門亦是天街的起點。天街又稱御街,橫貫臨安南北,南起和寧門,北面一直到達景靈宮 ,長達十里。
南宋皇城圖(據《咸淳臨安志》)
臨安的廂界劃分(引自斯波義信《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
御街是臨安城最重要的主幹道,以其為界,城市分為左右兩大區域。每區又劃分為四個廂,加上皇宮所在的宮城廂,共有九廂。除宮城廂外,每廂下設若干坊巷,但這裡的坊不同於唐代長安封閉式坊里結構,只是在街巷入口處建上牌樓,作為地域標記。
御街南段,即從和寧門往北到朝天門一帶,是中央官署機構所在地,依次為六部、三省、白馬廟、太廟、五府、太醫局等,因而又被稱為「官廳街」。這一段東側亦設有商業區,但多為官府經營。
過了朝天門往北,即是御街中段,是全城最繁華的區域,為中心商業區,又稱「繁華街」。街道兩旁畫棟雕樓,商肆林立,「無一家不買賣者」。商品琳琅滿目,紛繁多樣,數不勝數。街巷中還有若干行業市街及娛樂表演集中的「瓦子」,令人目不暇接,熱鬧非凡。許多達官貴戚的府邸就設在御街旁商業街市的背後。
御街北段武林坊、招賢坊一帶是官營手工業區及倉庫區,有御酒庫、草料場及存放官糧的豐儲倉、常平倉等。最大的糧食批發市場城北米市及魚行也位於這一片。米市中俱是米行,米分數等,有早米、晚米、冬舂、上色白米、中色白米、紅蓮子、黃芒、上稈、梗米、糯米、箭子米、黃燦米、蒸米、紅米、黃米、陳米等。米市每日消耗不下一二千石,足見臨安居民之眾。而魚行中亦是種類繁多,其品種多達二百餘種。因杭人喜食鮮物,魚類銷量極大,日不下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