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筆跡

刑事偵查卷宗

(正卷)

案件名稱:外教殺人案

案件編號:無

犯罪嫌疑人姓名:XXX

立案時間:民國23年10月

結案時間:民國23年11月

立卷單位:無

青陽人出洋謀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緒年間。

據青陽縣誌記載,「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鄉人僑居美洲者達數萬人,僑居南洋者,亦超過一萬人。」

旅居海外的鄉親,都有著濃厚的家族觀念,在異國他鄉站穩腳跟後,大多都牽親及疏,設法將親屬和族人遷移出國團聚。

至民國年間,青陽已掀起出國熱潮,每年都有大批鄉民申請移民海外。青陽人出國定居的目的地,多選擇在美國和加拿大。這兩個國家,都是英語系國家,鄉人移民之前,必須先學習英語,日後方能與洋人溝通,融入異國社會。

民國十九年,青陽縣立中學開辦英文專科培訓班,面向社會招生,以滿足鄉民學習英語出國之需。並重金聘請數名外教,讓學員直接跟洋人學習交流,自然效果更佳。

彼得劉,就是縣立中學聘請的外教之一。

彼得劉,本名Peter,美國人,年輕時曾在中國待過一段時間,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對中國文化頗有研究,自詡為「中國通」,並且給自己取了一個中國名字,就叫彼得劉。

彼得劉出生在美國蒙大拿州,本是州警察局的一名警察,他在警隊從事的專業,說起來有點兒偏門,他是一名筆跡分析員,專門以分析和鑒定筆跡來鎖定犯罪嫌疑人。後來不知因為什麼原因,他被州警察局辭退,跟幾位朋友一起來到中國,最後在青陽當了一名英語教師。

彼得劉來到中國,並未將自己的專業放下,只不過他研究的對象,已從英文變成了漢字。沒過多長時間,他就能寫出一手漂亮的中國漢字,而且對漢字筆跡學的研究,亦頗有心得。他的中國學生只要隨手寫出一行漢字,他就能即時根據其書寫特點和筆跡特徵,分析出這名學生的性格特點,命運走向,往往一語中的,讓人嘖嘖稱奇。

在他教過的英語口語班上,曾經有一位吳姓學生,已年近五十,系青陽永明電力公司職員,準備學好英語後去美國跟兒子團聚。

有一次,彼得劉無意中看到他趴在課桌上寫的一行字,發現他書寫的速度非常緩慢,字越寫越小,且筆力不均,搭配失調,就婉言勸他推遲出國,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身體,看有無罹患痴呆症之類疾病前兆。這位吳姓老學生大怒,當即拂袖而去。後有消息傳來,這位老學生出國不到一年,就得了帕金森氏綜合症。

因為能一眼看出各種筆跡的細微特徵,想要模仿別人的筆跡,就變得十分容易。舉例說明。學校經常向學生髮放各種教材,按照規定,學生在領取教材後,須在登記簿上簽名備查。總有些粗心的學生,拿了書後忘記簽名。老師又急著要拿登記簿向領導交差,這時候彼得劉就顯示出了他過人的專業特長,大筆一揮,代學生簽上大名。結果事後,連學生本人都分辨不出那簽名是不是出自自己之手。

民國22年,彼得劉被學校提拔為外教部主任,有了點實權,經手的經濟票據就多起來,偏偏校長是個十分嚴肅的人,每次拿發票去報銷,都要三查五審,十分嚴格,稍有違規,就不肯簽字報銷。

有一次,經彼得劉之手購買了一批價值近千元的英文教材。辦完事後,他就感冒了,請假休息了幾天,回校上班後,拿著發票找校長簽字報銷。校長以超過三天報銷時限為由,拒絕簽字。如果報不了,這筆錢就只能自己掏腰包了。彼得劉氣得不行,心想這個啞巴虧我可不能吃。一氣之下,他就找出有校長親筆簽名的文件,模仿著校長的筆跡,在發票上籤上了校長的大名,拿到財務部,會計看了一眼,就給他報了。順利得連彼得劉自己都有些吃驚。

彼得劉的腦袋彷彿突然開了竅:原來自己模仿別人的簽名,竟還如此值錢啊!

於是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發展到後來,他連自己在外面吃飯、買衣服的收據,都拿回來簽上校長的大名去報銷。數年時間下來,竟用這種方法陸續向學校「報銷」了三萬多元。

那時候,一塊銀元可以買二十斤大米,五塊大洋可買一頭牛,三萬多元,已是一個大數目了。

校長雖然偶爾也看過財務賬目,但因彼得劉的「簽字」實在是天衣無縫,且經校長之手簽字報銷的票據多不勝數,所以連校長自己也分不清記不得了。

彼得劉的秘密雖然無人識破,但他深知中國有兩句古話,「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夜路走多了,難免遇見鬼」。他模仿校長筆跡,冒領錢款,長此以往,總會有東窗事發的一天。

正好這時他在美國的家人寫信過來,叫他回美國生活。他便萌生退意,想在中國賺筆大錢之後,就全身而退,回去美國創業。可是他在學校雖然利用職務之便,時不時可以「代替」校長簽名報銷一點票據,但那經手的都是一些小數目,如果想撈一筆超過十萬元的大錢,那是絕無可能。他想一想,便只有利用自己的專長,找學校以外的有錢人下手了。

一日晚間,幾位即將出國的英語班學員邀請彼得劉到福滿樓飲茶。

彼得劉來到茶樓後發現,席間除了自己熟識的幾位學生,還坐著一位中年男子,身形瘦削,戴著一副玳瑁眼鏡,顯得文質彬彬的樣子,以為是哪所學校的教員,一問才知此人姓曲,叫曲環路,是青陽糖廠的老闆。

彼得劉吃了一驚。曲環路的名字,他自然是聽過的。此人本是一個蔗農,後來承包了青陽糖廠,所產的糖,行銷省內,稱為「青陽糖」。據說其身家財產達數十萬元,在青陽算是有錢人了。

彼得劉頓時便留了個心眼,挨著曲環路坐下,說:「曲老闆不是本地人吧?據我了解,曲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在這南海之濱的青陽,可是少有姓曲的啊!」

曲環路說:「在下是北方人,從祖父一代,即遷居至此。」

彼得劉就賣弄起來,說:「我在學校圖書館曾看到一本名為《風俗通》的古籍,上面記載春秋時晉穆侯封少子成師於曲沃,曲沃在現今中國山西喜聞縣一帶,其後子孫以地為氏,稱曲姓。曲先生的祖籍,莫非就在山西?」

曲環路不禁有些吃驚,說:「曲某祖籍正是山西。不過我乃一介粗人,並不知道祖先之姓,竟有如此來歷,倒是受教了。」遂對這位學識廣博的洋教師心生好感,兩人推杯換盞,談得極是投緣。

飲罷夜茶,茶樓跑堂呈上賬單,曲環路瞧也不瞧,大筆一揮,簽上自己的大名,囑他月底一併到糖廠財務處結賬。

彼得劉見他的簽名字體呈方形,窄而細高,稜角分明,如同磚砌,風格十分突出,極易模仿,不禁心中暗喜。就跟他交換了名片,相約下次再會。

數日之後,恰逢禮拜天,彼得劉就請曲環路到福滿樓飲早茶。曲環路甚是高興,攜夫人如約而至。

他妻子姓丁名冬泉,三十多歲年紀,體態豐盈,髮髻高挽,衣著得體,看得出是個精明強幹的女子。飲完早茶,曲環路讓妻子回糖廠監督生產,自己留在茶樓,邀來兩個好友,陪彼得劉一起玩撲克牌,消磨時光。

只嘆這位曲老闆賭運不佳,一個上午,就輸了數百大洋。卻不賴賬,大方一笑,如數付賬。又請三位牌友在福滿樓吃了午飯,這才散去。

又過得幾日,曲環路租了一輛汽車,來請彼得劉到糖廠參觀。

彼得劉在曲環路的辦公室,見到兩張書架上擺滿書籍,牆上掛著幾幅字畫,仔細一瞧,都是名家手筆。不禁心中暗嘆,原來這位曲老闆,還是一位儒商。就笑他:「你好清閑,辦公室都成了書房,一點不像個追財逐利的生意人。」

曲環路呵呵一笑:「生意上的事,向來都交給拙荊打理,我平時只管讀書飲茶打牌,過逍遙日子。」

彼得劉環顧四周牆壁上的字畫,趁機提出自己的要求,說:「原來曲先生也有此雅好,想畢先生的字,也有些功底,就請賜我一幅墨寶如何?」

曲環路也不推辭,叫人拿來紙墨,提筆寫了兩行大字,署上自己的名字,說聲獻醜,就送給他。

彼得劉看時,只見紙上寫著一副對聯:曲環路,路曲環,曲曲環環路;丁冬泉,泉丁冬,丁丁冬冬泉。

對仗還算工整,筆跡端正剛健,雖非大家手筆,卻也有些氣勢。

彼得劉說了些讚揚的話,卷了這幅字,坐下喝杯茶,說了些閑話,眼見時間已不早,就起身告辭。

彼得劉得到曲環路的墨跡後,一面認真研究他的書寫習慣、筆跡特徵,潛心臨摹他的字跡,一面積極與其交往,經常約他出來喝茶吃飯,或者到青陽鄉下遊玩。當然,兩人在一起做得最多的,還是打牌賭錢。

彼得劉經過觀察後發現,曲環路賭癮極大,牌技卻很差,每次打牌,輸多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