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李兆麟,轉戰東北血沃中華

中共北滿省委主要領導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總指揮李兆麟同志,生前曾以「『運思出奇,橫掃千軍』……奪回我河山」的豪言壯語,作為「振興中華」的座右銘。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黨的領導下,李兆麟戎馬馳騁在遼、吉、黑,率領抗日將士歷盡艱險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配合我軍和蘇聯紅軍消滅日本關東軍,解放了全東北,終於奪回我河山。他無私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奉獻給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他的英雄業績將永遠為中華民族所讚揚,他的英名將永遠銘記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李兆麟,原名李超蘭,化名張壽篯,1910年11月2日出生於遼寧省遼陽縣小榮官屯一個農民家庭。李兆麟少年時入本村私塾讀書。

1922年畢業於遼陽縣高級小學,隨後又在榮官屯的私學館念了兩年書。

1926年因其父親去世,李兆麟輟學回家,邊務農邊自學。

李兆麟自幼勤奮好學,成績優異,又擅長繪畫、書法和吹簫,頗受老師和家長的喜愛。輟學後仍經常手不離卷,刻苦自勉。面對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佔東北、而腐敗無能的政府卻一再推行喪權辱國的外交政策的嚴酷現實,李兆麟感慨萬分,他曾在書箱上刻下了「運思出奇,橫掃千軍」8個大字,用以表達其收回祖國河山的雄心壯志;還畫了一幅《大禹治水圖》,寄託自己效忠於人民解放事業的崇高理想。這時,李兆麟已成婚。他的夫人李淑香對他從事革命活動曾給以很大支持。

1930年,李兆麟的姨父張一吼在中國大學讀書,回家探親時,李兆麟常到張一吼家詢問國家大事。他們彼此暢談國事,抒發情懷。李兆麟還如饑似渴地閱讀張一吼從北京寄來的進步書刊。這對李兆麟開闊知識視野、增長才幹有很大幫助。

1931年5月,張一吼在東北講武堂的同學翟樂全(甘肅人,東北陸軍北大營軍官訓練班畢業生,在東北陸軍暫編第一旅王以哲旅長手下當參謀,是我地下黨員),因患肺病到遼陽李兆麟家附近的二龍山雙龍寺(興隆寺)廟上養病。由張一吼介紹李兆麟結識了翟樂全。翟向李講述「五卅慘案」等震驚中外的大事,兩人常來常往,感情融洽,志同道合。在翟樂全的幫助下,李兆麟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決心要走革命的道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國土淪喪,山河破碎,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處於危急之中。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祖國和人民,李兆麟說服了母親,自己賣一車大豆作路費,毅然告別了家鄉父老。1931年11月,李兆麟來到北平,化名李烈生。經張一吼介紹參加了「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反帝大同盟」,結識了「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擔任常委的我地下黨員馮基平(馮乃革)和擔任執委的夏尚志等同志。李兆麟熱情洋溢地介紹了東北遼陽一帶的抗日武裝鬥爭形勢,迫切要求黨去領導這些鬆散的抗日武裝隊伍,表示自己重返家鄉抗日的決心,博得馮基平、夏尚志等同志的讚許。為了取得合法身份作掩護,李兆麟在北平私立華北大學交了學費,成為這所學校的註冊學生。年底「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派李兆麟和張俊波到遼西義勇軍第四路軍耿繼周部工作,李兆麟任文書處處長,張俊波任文書處主任。不久,李兆麟回遼陽從事抗日活動。

1932年初,李兆麟去北平「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彙報工作,請求黨組織派人去遼陽組織抗日武裝力量。同年2月8日,根據中共北平市委和軍委的指示,由地下黨員馮基平帶領李兆麟、楊壽天到東北遼陽縣鏵子鄉小堡一帶組織建立抗日義勇軍。3月,林郁青(李春發)奉胡喬木同志的指示也來到這裡。接著張一吼、孫志遠、夏尚志、王守賢、丁濟陽、魏名勝(關有為)、小周、田黎平、孫乙太、侯新等同志相繼來到小堡一帶。因為人、地兩熟,決定由李兆麟公開出面組織抗日隊伍,他騎著家裡的白馬聯絡了遼陽、奉天、本溪一帶的「長江隊」、「燕子隊」、「天地榮」、於志超和「平日隊」等山林隊。在「為了祖國、民族要打鬼子……」的口號下,這些山林隊紛紛表示願意聯合起來抗日救國。同年3月,以「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名義,在三家子陳楚英院內,由李兆麟主持,召開了約有50多人參加的各隊首腦會議,宣告正式成立東北義勇軍第二十四路軍,下設5個支隊,總司令蘇景陽,總人數達3500多人。定以小堡為中心,馳騁在東至歪頭山,南至鏵子溝,西至煙台(燈塔),北至陳相屯方圓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與日寇作戰。

東北義勇軍第二十四路軍成立不久,於3月底攻克鏵子溝礦警,活捉前日本關東軍工兵司令、8大礦礦長「久留島」。在韭菜台殲滅投靠日寇的土匪隊「洪盛團」300餘人。擊潰霸據東至唐家堡子、南至小旋、西至鏵子溝、北至柳河子方圓30里、危害人民的地主武裝「南大會鄉團」千餘人。在這一節節勝利、軍民振奮、反日烈火燃遍遼瀋大地的大好形勢下,蘇景陽受日寇的引誘投敵叛變,李兆麟機警地將其騎兵隊帶出堅持抗日。

1932年7月,義勇軍已發展到六七千人,李兆麟又聯絡了奉天的林子升和遼陽各地的山林隊及東北義勇軍第二十四路軍近萬人,於8月28日深夜攻打奉天,沖入南關和飛機場,敵偽公安隊、城內偽軍警和便衣隊紛起內應,破壞了航空處、兵工廠、電台,燒毀飛機庫並燒毀飛機7架。這一壯舉,重創了日寇,轟動了全中國。

1932年11月,由於日寇加緊「圍剿」義勇軍,從上海等地調集重兵實行「鐵壁合圍」,加之義勇軍內部良莠不齊,以及倖存的最後一支「燕子隊」首領沈寶林叛變,李兆麟被迫離開遼陽去奉天特委。

李兆麟和其他同志在遼陽縣小堡一帶組織義勇軍,積極從事抗日武裝鬥爭的同時,還建立了許多抗日鬥爭組織。如先後建立了「反帝大同盟」、「農民大同盟」、「窮人會」、「少年先鋒隊」、「婦女會」等組織,開展「抗租抗息」、「分糧吃大戶」、「高粱鬥爭」、「苞米鬥爭」、「罷鋤」和破壞敵偽鐵路、電訊設備等鬥爭。他還帶領叔兄弟等親屬印製以抗日救國為內容的「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官僚軍閥、土豪劣紳」、「反對壓迫,反對剝削」、「工人要罷工,農民要罷耕」、「工農群眾團結起來,不當亡國奴」等傳單標語,組織兒童借各村「廟會」之機到雙龍寺、曹官寺、柳河子、三塊石、十里河、鏵子溝等地散發。影響波及周圍八九十里地的村莊。李兆麟還非常關心兒童、婦女工作,親自教唱抗日鬥爭歌曲。

1932年12月,李兆麟受奉天特委的指示,化名孫正宗,與孫乙泰(王子明)、侯新(侯維民、侯國棟)到本溪煤礦從事抗日活動。由於工作需要,在煤礦成立了「臨時工作委員會」,李兆麟任支部書記。不久建立了團支部,發展了楊堅白(楊玉典)、陳向古、徐倫言入團。他們以挖煤、扛木頭、推礦車等勞動為掩護,在工人群眾中宣傳抗日救國的思想。在三坑、五坑短短的幾個月里,李兆麟親自經歷了舊中國礦工的悲慘生活,與礦工同甘共苦,開展對日鬥爭。遇上了工人弟兄頭疼腦熱,他犧牲自己下工後的時間去照顧,有時用自己的錢接濟困難工人的生活,把工人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由於李兆麟積極的工作,礦工「抗日救國會」的組織發展到300多人。

1933年2月,根據中共奉天特委的指示,礦「臨時工作委員會」改名為中共本溪特支,李兆麟任支部書記。不久,他由於沉重的勞動,緊張的工作,以及惡劣的生活環境,肺病越發嚴重,被組織調回奉天養病,住在一位同志的家裡。組織上還派人把他家遷往奉天皇姑屯,後搬到小南關。從此,這個新居和原住址遼陽小榮官屯,便成為我黨秘密從事革命活動和轉送骨幹力量的重要聯絡紐帶。同年3月初,黨組織派他去奉天造兵所。中旬,經韓錦華(韓學仁)介紹來到奉天造兵所當工人。以龐志勇家為據點,李兆麟常給韓錦華、葉智民、白金凱、龐志勇、龐志猛、王兆利、王紀寬等人講抗日救國的光明前途和蘇聯十月革命勝利的史實。還常到南關東北大學、東山咀子講武堂等地活動。又通過張學良部下、警務處處長黃顯聲的關係到靖安軍中從事抗日活動。5月初,任中共奉天特委軍事委員會幹事,又擔任團奉天特委下屬的青年士兵委員會負責人。李兆麟經常冒險深入肇新窯業、造兵所和靖安軍積極從事黨的地下活動,秘密散發抗日傳單。

1933年6月22日,李兆麟通過有愛國心的崔軍醫,以「看病」為掩護來到了靖安軍兵營,正在同偽軍幾個決心起義的官兵商議起義行動計畫時,由於叛徒告密,中共奉天特委被破壞,李兆麟家也被查封,母親和妹妹被捉走,幸虧鄰居一位大娘慌忙跑來報信,李兆麟才免遭被捕。之後,李兆麟潛回遼陽二檯子姑表弟喬保珍家籌集路費,從十里河上火車,路經奉天前去中共滿洲省委所在地哈爾濱。

李兆麟到哈爾濱化名張玉華。兩天後,在道外天泰客棧與中共滿洲省委秘書長馮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