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楊靖宇,不朽的人民英雄

浩瀚的星河中,總有那麼幾顆璀璨的明珠在給後來者照亮跋涉的征程;歷史的扉頁上,總銘刻著那麼幾個錚錚鐵骨,他們在張揚民族品性的同時,也支撐起一個民族精神的大廈。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進入全面抗戰時期。

為牽制日本關東軍入關,配合、支援全國抗戰,楊靖宇率抗聯第一路軍主動出擊,採取機動靈活的游擊戰術,在本溪縣大石湖、桓仁縣大甸子、冷溝等地,多次與日偽軍激戰,有力地鉗制了日本侵略軍。

日本帝國主義一直把東北作為征服中國的戰略基地。東北抗聯的存在,似一把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動搖了日偽反動統治,敵人稱楊靖宇為「滿洲治安之癌」。

1939年5月,日偽當局按「東邊道治安肅正計畫」,成立了以日本關東軍第六六九部隊長野副昌德少將為司令官的聯合「討伐」司令部,糾集7.5萬的兵力,以「圍剿」抗聯第一路軍為主要目標。此次野副「大討伐」所實施的戰術,是所謂的「篦梳式」「踩踏式」的拉網「掃蕩」。

還利用「長島工作班」叛徒程斌、崔胄鋒、唐振東等人,像「狗蠅子」一樣死死盯住楊靖宇將軍和他率領的抗聯部隊。配合這一套毒辣戰術的是殘酷的「治本」。大規模地歸屯並戶,建立「集團部落」,企圖徹底斷絕群眾與抗聯的聯繫。在政治上實行誘降,動搖和瓦解抗聯部隊中意志不堅定分子為他們做事。至此,東北抗日武裝鬥爭進入了極端艱難的時期。進入冬季,長白山地凍天寒,氣溫經常是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不少戰士都凍掉了手指和腳趾。由於缺醫少葯,不少戰士為此獻出了生命。1938年夏,由於一師師長程斌叛變,一路軍活動更加艱難。儘管如此,楊靖宇領導抗聯堅持鬥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東北抗戰史上的奇蹟。

程斌,原東北抗聯第一軍第一師師長,楊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曾跟隨楊靖宇打了不少漂亮仗。1938年6月上旬,「長島工作班」將程母和程兄抓獲,隨後敵人將程斌母親、兄長的照片印在傳單上四處張貼、散發,以此要挾程斌,迫其投降。程斌看到傳單後,叛變投敵的想法日趨強烈,於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變投敵。就是他帶領的「討伐隊」,把一手將他培養起來的楊靖宇將軍逼入了絕境。

1938年11月25日,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與朝鮮人民革命軍司令官、抗聯二軍六師師長金日成,兩位神交已久的傳奇式抗日英雄,終於在濛江縣南牌子實現了歷史性的會晤。金日成對楊靖宇的回憶,洋溢著他對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深情厚誼。為消滅被稱為「滿洲治安最後之癌」的楊靖宇部隊和金日成部隊,儘快結束對游擊隊的「討伐」,1939年4月,關東軍司令官下令:「從第一、第二獨立守備隊選拔人員編成挺進隊(兵力約一中隊),努力捕殺楊靖宇、金日成等『匪首』。」

1939年是抗聯一路軍抗戰以來最為艱苦的時期之一,部隊傷亡很大。曾當過楊靖宇身邊警衛戰士的黃生髮老人回憶道:「天氣嘎嘎冷,我們的棉衣又不齊,有的同志手腳凍傷了。可是敵人的部隊越集越密,『討伐』越來越頻繁。就在楊司令他們為解決棉衣問題召集各方面軍負責人開會研究時,因叛徒出賣,在那爾轟的東北岔一帶被岸谷隆一郎帶領的日偽軍層層包圍,敵兵力達4萬多人。天上有飛機,地上有機槍大炮,汽車來回運送糧食、彈藥。在我們的正面,敵人滿山滿谷。為了掩護各部隊分頭轉移,楊司令帶領我們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敵人,由機槍連開路,生生撕開一條口子。」

「但是,當我們經南泊子突圍到了五金頂子時,敵人已經糾集了更多的兵力,我們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難得到個休整的機會。雪地行軍,褲子總是濕的,讓寒風一吹,凍成冰甲,很難打彎,也不知有多沉,邁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爛了,只好割下幾根柔軟的榆樹條子,從頭擰到尾兒,當作繩子把鞋綁在腳上。衣服,全叫樹枝扯爛了,開著花,白天黑夜都掛著厚厚的霜,渾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涼的。」

「這時候,多麼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凍成冰的衣服烤化、烤乾,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別是夜裡,氣溫降到攝氏零下40多度,凍得大樹喀吧喀吧直響,粗大的樹榦凍裂了縫兒,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遠,青煙飄上林梢,敵人就會像一群綠頭蒼蠅一樣撲上來。我們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來再也起不來。」

「更難的是沒有吃的,不要說糧食啊,連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積雪裡,沒法找,沒法挖,我們只好吃那難咽的樹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層泛綠的嫩皮一片片削下來,放在嘴裡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強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楊靖宇鼓勵大家:「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來很小,可燃燒起來能燒紅了天,照亮黑夜。革命,不管遇多大困難總會勝利的!」

1940年1月上旬,楊靖宇將軍的司令部只有200多人留在濛江、輝南一帶活動,部隊還在減員,處境日益惡化,找不到糧食,草根又凍在地里,只能用刀剝一點樹皮,不能生火取暖,凍傷也相當嚴重,部隊每天被敵人追趕著在齊腰深的雪地里穿梭。「為了革命,我們要堅持到底」。這是將軍在最艱難的歲月里鼓勵戰士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有人勸將軍向蘇聯撤退,他堅定地說,「我決不離開南滿,有抗聯這面大旗,日軍就不敢輕舉妄動」。日偽檔案有這樣的記載:「2月15日,楊靖宇身邊只剩8人了,但抵抗意志仍未鬆懈。2月15日,程斌、崔胄峰率600討伐隊追來,對其進行猛烈攻擊,出現了崔大隊長、伊藤警尉等許多犧牲者。」

1940年2月,楊靖宇犧牲前夕,他和戰士們同吃著一碗用雪水熬煮的糊糊,十分沉靜地對警衛員說:「就是我們這些人都犧牲了,還會有人繼承我們的事業,革命總是會成功的。」

1940年2月23日下午,敵人在濛江縣保安村三道崴子包圍了楊靖宇。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戰場實錄中有這樣的記載:「『討伐隊』已經向他(楊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圍了他。『討伐隊』勸他投降。可是,他連答應的神色都沒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槍向『討伐隊』射擊。交戰20分鐘,有一彈命中其左腕,啪嗒一聲,他的手槍落在地上。但是,他繼續用右手的手槍應戰。因此,『討伐隊』認為生擒困難,遂猛烈向他開火。」下午4時30分,楊靖宇被敵彈射中胸膛,壯烈殉國,年僅35歲。

殺害楊靖宇的兇手、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充滿困惑:楊靖宇究竟是靠什麼在斷糧半個多月且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嚴寒下堅持戰鬥這麼長時間?他懷著敬畏的心情,用軍刀劃開了楊靖宇的胃,裡面只見到樹皮和棉絮。這個雙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劊子手「默默無語,一天之內,蒼老了許多」。岸谷隆一郎的殘生一直受著良知的折磨,他最後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女,剖腹自殺。在遺囑中,岸谷隆一郎寫道:「天皇陛下發動這次侵華戰爭或許是不合適的。中國擁有像楊靖宇這樣的鐵血軍人,一定不會亡國。」

即使在最艱難的時期,抗聯仍然得到人民的支持,正像當時一首民謠所寫的那樣:「有水就有魚,魚水不分離,百姓和抗聯,永遠在一起。」在日偽統治最黑暗的時期里,人民群眾仍然捨生忘死,為抗日聯軍送糧食、送情報,並參軍參戰。在長白山天池瀑布下有一顆老松樹上刻著這樣一句話,至今依稀可辨認:「抗聯從此過,兒孫不斷頭。」這是百姓刻下的,它告訴當年的人們,抗聯是救人民脫離苦難的隊伍,作為遺迹它也告訴後人不要忘記當年的抗日英烈們為誰而戰,為何獻身。

14年的東北抗戰是艱苦的,更是殘酷的。敵強我弱的形勢,使東北抗聯蒙受了巨大的犧牲。在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面前,抗聯將士一往無前,慷慨悲歌,視死如歸,表現出了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英雄氣概。

敵我力量和武器裝備對比的眾寡懸殊、優劣懸殊,使先後參加東北抗聯的5萬多將士大部血染疆場。在敵人的無數次「討伐」中,120多位師以上幹部戰死,楊靖宇、趙尚志、王德泰、許亨植、童長榮、夏雲傑、陳榮久、汪亞臣、祁致中、宋鐵岩、李延祿、金正國、魏長奎等40餘位軍以上幹部為國捐軀。抗聯將士的鮮血染紅了長白山麓、松花江畔。我們的英雄將生命與祖國的大山融為了一體,從而使大山有了英雄那永生的靈魂。巍巍的長白山永遠不老!

1955年9月27日,毛澤東在授銜授勛儀式上與馮仲雲談話時深情地說:「你們抗聯比我們長征還要艱苦呀!」

東北抗聯是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堅持抗日鬥爭的,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彭真同志曾予這樣總結:「我們共產黨20多年領導的革命鬥爭中,有3件最艱苦的事。第一件: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二件:紅軍長征後,南方紅軍的3年游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