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隴東老區紅軍部隊抗戰以後沿革述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隴東蘇區發展壯大起來的紅二十六軍及第二路、第三路游擊隊總指揮部所統轄的數十支地方紅軍游擊隊為創造陝甘邊蘇區立下了不朽功勛,那麼,這些英雄部隊在抗戰以後是怎樣沿革的呢?它們以後又有哪些重大行動?這一向鮮為人知。本章對這方面的問題作一點簡單的介紹。

一、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主力部隊在抗戰以後的沿革

(一)改編為八路軍一一五師部隊,挺進華北敵後戰場

1935年4月,奉劉志丹的命令。紅二十六軍第四十二師主力紅三團和西北抗日義勇軍北上陝北與陝北紅二十七軍第八十四師組成西北紅軍主力兵團,隨後,紅二十六軍第四十二師第二團也奉命加入西北紅軍主力兵團的作戰序列。1935年9月,西北紅軍主力兵團與由鄂豫皖根據地突圍北上的紅二十五軍會師,組成紅十五軍團。會師後,紅二十六軍第四十二師第二團、第三團和西北抗日義勇軍等部隊被編為第七十八師。紅二十六軍第四十二師騎兵團、第一團因堅守在陝甘邊根據地的南線,未參加整編。

紅七十八師組成後,參加了勞山戰役、榆林橋戰役、直羅鎮戰役、東征戰役、西征戰役、山城堡戰役等重大戰役,並參加了三大主力紅軍在會(寧)、靜(寧)地區的會師。1937年8月,紅七十八師奉命改編為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七團第二營和六八八團第二營。9月,部隊出師華北,血戰平型關,展示了陝甘邊紅軍的軍威,使日寇聞風喪膽。12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六八七團第二營和六八八團第二營合建為六八九團。因此,威震敵後的八路軍六八九團即是當年紅二十六軍的沿革。

1938年3月,六八九團隨三四四旅開赴晉東南。4月,在粉碎日軍九路圍攻的戰鬥中,六八九團配合一二九師主力在武鄉縣長樂村全殲日軍一個聯隊。6月,六八九團隨同一二九師挺進冀南,攻克威縣,給予目軍以有力痛擊。1939年7月,日軍對晉東南發動大「掃蕩」,先後攻佔武鄉、遼縣、長子、壺關、長治等地。在反掃蕩中,六八九團奮起反擊,在壺關殲敵300餘人,極大地鼓舞了晉東南人民堅持抗戰的決心。

(二)開赴華中抗日前線,改編為新四軍部隊

1940年1月,八路軍總部命令黃克誠以八路軍三四四旅和冀魯豫支隊組成八路軍第二縱隊,南下支援新四軍。為此,部隊進行了整編。在六八八團擴編為新一旅之後,六八九團抽出部分兵力和其他部隊一起組建了新的六八八團一月。二縱向南進發,連續擊破日軍堵擊。6月,二縱在渦陽以北與新四軍第六支隊會師,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7月下旬,四縱以六八九和新六八八團組建第四旅。從此,紅二十六軍又沿革成八路軍第四縱隊第四旅。

1941年皖南事變後,我黨為了擴大新四軍,決定將八路軍第四、第五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四、第三師。此時四旅改編為新四軍十旅,先歸新四軍四師建制,後歸新四軍三師建制,並在淮海區堅持對敵鬥爭。由此,當年在陝甘邊橋山鬥爭的紅二十六軍又成為華中水鄉的新四軍主力部隊。

1942年,抗戰處於艱難階段。為了粉碎日偽頑對淮海區的殘酷掃蕩,淮海區實行了精兵簡政和主力地方化。在淮海區堅持鬥爭的新四軍十旅改建為蘇北軍區淮海軍分區,下轄一、二、三、四支隊。1943年4月,淮海軍分區部隊發動夏季攻勢,攻克了5個據點,殲日偽軍5000餘人。1944年4月,又發起高、揚戰役,殲日偽軍3400餘人。

1945年3月,新四軍以淮海軍分區二、三支隊為基礎組建獨立旅,開赴皖江地區作戰。在獨立旅成立同時,淮海軍分區又組建新一團、新二團在原二、三支隊所在地堅持鬥爭。

1945年8月10日,抗日戰爭大反攻開始後,淮海軍分區又恢複丁新四軍十旅建制,隨後,部隊展開連續攻勢,先後解放宿遷、泗陽、漣水縣城。9月,攻克淮陽城,殲敵9000餘人。10月,獨立旅北返淮海區,歸還三師建制。從此,新四軍十旅和獨立旅這兩支均由紅二十六軍發展起來的部隊就一直在一起並肩作戰。

(三)進軍東北,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主力。

1945年6月,抗戰勝利後,我黨為實施奪取東北的戰略方針,命令新四軍三師進軍東北。10月8日,十旅和獨立旅在黃克誠率領下踏上進軍東北的征程。11月5日,我軍到達遼寧錦州一線,此後在遼西一帶發動群眾。清剿土匪,組建地方部隊,建立根據地。1946年4月,十旅和獨立旅參加了著名的四平保衛戰,給國民黨嫡系精銳主力以迎頭痛擊。

1946年春,東北野戰軍以十旅和獨立旅為基礎組建第二縱隊。二縱組建以後,在東北戰場屢建奇功。在偉大的遼瀋戰役中,二縱攻佔錦州,會戰遼西,奪取瀋陽,為解放全東北作出了傑出貢獻。

(四)揮師入關,統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九軍。

遼瀋戰役後,平津之敵已成為驚弓之鳥。為了全殲華北之敵,黨中央和毛澤東作出了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的決策。1948年11月下旬,東北野戰軍二縱作為先頭部隊揮師入關參加了平津戰役。12月,二縱和其他部隊一起佔領唐山,切斷平津,溏沽之間的聯繫。1948年12月下旬,二縱參加了天津攻堅戰,全殲守敵,切斷敵東逃之路,迫使北平傅作義接受和平改編。

三大戰役後,人民解放軍進行了統編。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被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九軍。從此支持隴東蘇區成長壯大起來的部隊踏上了解放全中國的征途。

(五)出兵朝鮮,整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十九軍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侵略軍無視中國政府的警告,於1950年10月8日越過三八線向鴨綠江大舉進攻,新中國的安全受到威脅。10月19日,三十九軍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先頭部隊與兄弟部隊一道跨過鴨綠江,開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10月25日至11月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發起第一次戰役,三十九軍英勇頑強,在雲山地區擊敗了號稱美國侵略軍以沉重的打擊。此後三十九軍連續性參加了五次戰役,收復平壤,飛度雙江,奪取漢城,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收到了彭德懷的讚揚。從此,這支由隴東老區的紅二十六軍主力發展起來的人民軍隊名揚天下,成為一支保衛祖國的堅強勁旅。

二、 紅二十六軍騎兵團和第一團在抗戰以後的沿革

(一)改編為八路軍一二0師部隊,開創晉綏抗日根據地

1935年4月,紅二十六軍主力北上陝北參加西北紅軍主力兵團的反「圍剿」作戰之後,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騎兵團、紅一團奉命堅持在陝甘邊蘇區開展游擊戰爭,牽制西線、南線、西南線教軍,掩護紅軍主力兵團的作戰行動。

1935年11日,直羅鎮戰役後,奉中央軍委的命令,紅二十六軍騎兵團改編為紅一方面軍騎兵一團,、直屬方面軍總部指揮。騎兵一團先後參加東征、西征和三大主力紅軍會師等重大行動,為擴大和保衛陝甘寧根據地作出貢獻。1937年2月,騎兵一團奉命加入援西軍作戰序列,進駐隴東鎮原地區。

1936年4月,國民黨東北軍以6個師台擊關中特區,紅二十六軍第一團奉命撤退,4月,紅一團到達陝北唇,奉中央軍委命令,劃歸紅二十八軍建制,開赴安定,保衛黨中央。後隨紅二十八軍參加了西征等重大作戰行動。1937年2月,奉命加入西軍作戰序列。

1937年8月,騎兵團和紅二十八軍(包括紅一團)均被編入八路軍一二〇師,騎兵團被編為一二〇師騎兵營。紅二十八軍編人三五八旅七一六團。改編後,部隊挺進華北,馳騁晉西北,給日寇以沉重打擊。

1938年8月下旬,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一一二〇師騎兵營與兄弟部隊一道組成大青山支隊,在李井泉司令員率領下,由晉西北之平魯等地出發,向綏遠挺進。9月1日夜,該部主力跨過平綏路,進入大青山地區,同當地蒙漢兩族人民游擊隊會合。9月3日,我軍首襲陶林城(今察哈爾右翼中旗),爾後西進。攻取大灘。隨後以此為基點,積極發動群眾,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和創建根據地。9月下旬,支隊主力進入歸綏(今呼和浩特)至武川公路以西,襲擊平綏路上的陶思浩、蘇安蓋等車站,佔領了畢克齊。11月上甸,又粉碎日軍2000餘騎兵對薩拉齊以北山區山區的圍攻。至1938年冬,包括綏西,綏南和綏中三區的大青山抗日根據地初步形成。

(二)回師陝甘寧邊區,參加保衛黨中央和解放大西北的作戰

1942年,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在敵偽頑的聯合進攻下,敵後抗日根據地進入困難時期。為了戰勝困難,爭取抗戰的最後勝利,毛澤東發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1942年夏季,以一二0師騎兵營為基礎擴建麗成的騎兵旅返回陝甘寧地區,進駐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