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聖靈大陸 第七百五十六章 佛本無相,道本無心

大魔頭再一次講起了故事,但是這次講,和以往的那些故事都不一樣,以前的那些故事,都帶著明顯的寓意,並且目的性很強,道理淺顯易懂。

而現在,講的目的便大不一樣了,講的方式也不一樣。

另外,講的內容,哪怕方白也不過一知半解,可以說,這個故事裡面的大師,真的算得上是大師。

既然決定說這個故事,所以方白準備把這個故事當課來上,因為這個故事不僅僅只是個故事,每個人的收穫跟自己聽這個故事的角度有莫大的關係。

於是乎,隨著大魔頭的一聲呼喊,大部分的蘿蔔頭便四處奔走了,雖然大魔頭對於這些孩子現在是放養狀態,但大魔頭真要上課的話,那麼所有的蘿蔔頭都會放下手頭的事情,趕回來上課。

由於書院里的教室非常的老舊,所以方白弄了一塊黑板在書院的中間,所有的學生都坐在面前,有的靠在樹上,有的坐在地上,而尹白則是悠閑的靠在一個椅子上。

不多時,以方白為中心,書院裡面便密密麻麻的坐下了一大片。

不僅僅如此,李霸道的學生黃小明,以及方白在聖靈大陸收的那幾個學生也坐在了書院的院子里。

當所有人都到齊之後,方白清了清嗓子,開始緩緩說了起來。

他要講,肯定要把他所有了解的東西都說出來,這個故事說什麼呢,自然是說那個大師的故事。

但是說之前,必須說明白佛道的關係,佛本是道,那麼這二者的區別又是什麼呢?

這裡面牽扯的東西太多也太雜,所以方白今天的計畫,便是讓這些學生聽完了今天的故事之後,能夠清楚明白這其中的關係。

並不需要太過於明白,只要淺顯的懂一些便可。

中學老師里,學的最雜的就是物理老師,物理老師好像什麼都懂一點,但是好像什麼都不懂,但是又好像都會,很莫名其妙。

方白的腦袋裡裝著四書五經、四大力學、元素周期表、各種佛經以及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

但是他又無法理清楚這期間的關係,因為身處於書海之中,你是無法走出來的,因為你的閱歷不夠,當你閱歷夠的時候,也就是走出來的時候,同樣,也便是你得道的時候。

「在重複這個故事之前,我們得明白三個字的關係,這三個字便是:儒釋道。」

「儒釋道,儒你們完全可以理解,那便是讀書。」

方白開始解釋起了這所謂的儒釋道,古人其實很有意思,他們所有的辭彙都有自己的含義,為什麼回事儒釋道,不是道釋儒,也不是釋道儒?

這三者,最直接的關係便是明心,修身,養性。

讀書明心,習佛修身,學道養性。

但這也不是儒排在前面的原因,之所以儒排在前面,是因為儒最簡單。

儒在古代,指的便是儒生,讀書人,讀書對於人來說,是非常簡單的事情,有多簡單?你會一句之乎者也,也便是讀書。

也只有當讀了足夠多的書之後,你才能明白內心的想法,不然,你就只能被自己的慾望所支配。

那麼讀了足夠多的書之後,就會開始修身,這個修身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控制自己身體的慾望,然後你就會發現,這跟佛家的修行方式非常像。

佛家為什麼要剃髮,為什麼要有戒律?

這都是對於初級的佛徒而言,觀音有頭髮嗎?佛祖有頭髮嗎?菩薩有頭髮嗎?都有,誰沒有?羅漢!

羅漢在滿天神佛之中的地位可以說是最低的。

從這個側面來說,只有最初修佛之人,才需要剃髮,但是隨著人們墨守成規,再加上習慣二字,剃髮便變成了規矩。

剃髮的好處是什麼?便是除去煩惱,青絲又稱為煩惱絲,剃掉頭髮,便也是抹去頭髮,戒律的用意就是控制自己的慾望。

如果說,你跳過了儒這一階段,直接修佛,那麼你是非常難控制自身的慾望的,因為你不懂自己要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追求什麼,那麼身體里的慾望便會佔據你的大腦,你只能靠戒律來控制自己。

一直到修身大成之後,這個時候便會轉為養性。

這個稱呼可能不好聽,換一個就是道法自然。

這個時候,你對於很多事情都看的非常透,因為你已經「得道」了,用佛家之語來說,便是頓悟。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他沒有讀過書,但是通曉世間一切道理,無論什麼樣的問題,他都可以給予解答。

這便是得道。

而這個道,和道家所追求的道,是一個東西。

道家講究的便是無為而治,道法自然,並非所謂的修仙。

但是你想要修道,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你跳過了儒、釋兩個階段,道這個東西很難懂。

你必須擁有足夠的閱歷、歷經紅塵、知曉很多事情之後,你才能明悟。

修道之所以難,就在於修道的前三十年都在修行他人之學,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想要成為一個最簡單的道士,那麼你要懂的東西不少,琴棋書畫詩詞茶酒諸子百家等等。

可以說,修道之人前三十年都是在為自己做鋪墊,而後三十年便是歷練,只有最後三十年,才是真正悟道的階段。

儒釋道的關係便是在此,讀書是修行的最簡單的方式,你書讀的越多,提升的便是自己內在的氣質,談吐舉止等等,切勿以為讀書無用論。

也不要總來一句:「奈何本人沒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來自嘲。

像這樣的自嘲的話,偶爾來一次,別人會覺得你幽默。

在這裡又不得不提一句,佛祖。

佛祖最開始創建的是小乘佛法,釋迦牟尼是王子,妻妾成群,並且不忌葷素,最重要的是,不要誤解了佛家,不要把《西遊記》里的那個笑面虎和釋迦牟尼混為一談。

釋迦牟尼創的佛教,是勸導人向善沒錯,但是他並沒有強制任何人,在他的教義里,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佛本無相,而且他流傳下來的經文,裡面的佛,幾乎都是指的自己。

他讓人修佛,這個佛指的是修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完美。

而佛教傳入中土,經過很多人的加工,變成了一種愚民的信仰,漸漸衍生出了大乘佛法,勸導他人向善,讓人信仰釋迦牟尼,相信有來世。

從本質上來分析一下,勸導他人向善,相信這輩子受苦,下輩子可以投胎好人家,這有利於什麼?

有利於統治……

有利於社會安定……

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

中土佛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遏制了人口增長,穩定了社會治安,有利於上層人士的需要。

說多了以免影響宗教和諧……

在帝皇城的新東方書院里,二十幾個蘿蔔頭都安靜的坐在大魔頭的面前,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到處都是喧鬧聲,但是卻沒有影響到書院之中。

而在此時,一個清朗的聲音響起,故事,再一次拉開了序幕。

「右邊是你,這四個字的含義是什麼?道本無心,佛本無相,所以說,在場的應該是四個,而並不是三個。」

「哪四個?三清、佛祖、夫子以及我。」

「那麼誰在中間?從我的角度來看,三清在中間,從三清的角度來看,我在中間,從佛祖的角度來看,夫子在中間,從夫子的角度來看,佛祖在中間。」

隨著這一句話說下,場中頓時響起了絲絲喧鬧聲。

待場中平靜後,方白繼續道:「角度不同,你看待的東西當然不一樣。」

「當你走上這個山頂的那一刻,你便先入為主的認為這三座廟是以三清為主建造的,如果換一條路呢?把這條路開在另一個方向呢?」

「你有沒有想過,你們看到的這一切,如果說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呢?」

「你到底是被你自己的眼睛所欺騙,還是掉入了別人早已經準備好的陷阱?」

「每個人所站的角度不一樣,所以,看到的東西也會不一樣。」

「右邊是我,誰又告訴你們,我不能成為這其中的一個呢?從儒釋道的關係來看,就算我不成為這其中一個,我可以是佛、我可以是道,我可以是其中三者之一,對不對?」

「所以……這個故事就講到這裡了,因為老師也不知道老師說的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你們不能因為老師說了這些東西,就先入為主的以為老師說的就是對的,這個故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方白嘆息了一聲道,或許是閱歷沒有達到的原因,他不再往下說了,故事就到這裡了,不能再繼續誤導這些蘿蔔頭。

只是,當方白說完這些話後,下面的學生一個個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下一刻,四面八方各種各樣嘈雜紛亂的聲音便響了起來。

「哇,就這麼完了嘛?」

「這不就是說了一個先入為主的故事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