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六 赫魯曉夫……

赫魯曉夫,祖籍俄羅斯,本人生於烏克蘭。祖父和父親都是工人,他自己也是工人,在頓巴期礦區干過礦工和鉗工。中學文化水平,在沙俄時代的工人中,就算是有文化的人了。

有一次在同我閑談中,他問我在頓巴斯做過工沒有?我說沒有。他說:當年那裡的中國工人很多,但他們似乎生活在另一個天下。

十月革命前後,蘇共非常重視黨員的階級成分,因為那時黨內知識分子的比重較高,應該多吸收工人入黨。於是1918年當赫魯曉夫要求入黨時,這樣一位又是血統工人,又比較有文化,而且很活躍的人,便被視為優秀分子,很快批准入黨了。

他入黨後,又很快被提拔當了幹部,在黨內擔任了支部書記。但他的水平和人格並不因此而得到提高,仍表現得低級庸俗,甚至無賴。愛談女人,玩弄小孩子,和小孩打交道,甚至教小孩子罵人,罵自己的父母,偷東西等等。

1925—1926年間,他又由支部書記提到區委(相當於我們的縣屬區)。到了區委以後,他比較注意了自己的形象和影響,文明了一點。工作較努力,經常下基層了解情況。和其他幹部一樣,自帶乾糧,不向群眾要東西;餓了,到樹林里燒點開水,吃點香腸麵包,繼續奔波、工作。繼而擔任了區委書記。

因為他是血統工人,又有點文化,所以雖在基層,仍引起了斯大林的注意和重視。他也很快就摸到了斯大林的脾性,於是不斷吹捧恭維斯大林,一直奉承到肉麻的程度;同時想方設法給自己創造優良聲譽,以便給斯大林以「好」的印象,博得斯大林的歡心。

1938年蘇聯肅反擴大化,烏克蘭共和國主要領導人全部被整掉了。赫魯曉夫卻被提拔上來當了第一把手。這個位子和斯大林的距離大大接近了一步。這時他對斯大林吹捧到了無恥的地步,喊什麼「斯大林是我的生身父親」,稱斯大林為「親愛的爸爸」。斯大林則認為赫魯曉夫「對黨忠誠」、「對國家負責」他又是工人出身,因而是「完全可以信賴的」。

1940年初就把赫魯曉夫調到莫斯科,任首都市委第一書記,隨即又進入了黨中央政治局。赫魯曉夫鑽營成功了。

進入上層的初期,赫魯曉夫在眾多革命者前輩面前,只能是挾著尾巴做人。毛主席訪蘇期間,在一些大的聚會中,他總是躲在人身後,坐在一個角落裡,不被人們注意。但他的這些表現,倒很可能恰恰使斯大林對他增加了好印象。

1952年,蘇共召開第19次代表大會,以劉少奇為團長的中共代表團參加了。大會政治報告之後,當進入具體的人事安排和工作的調整,並對這些問題展開討論時,各國共產黨代表團暫時退席休息。斯大林本來答應我們三天之後同我們會談。但在人事安排上,卻遇到了出乎斯大林意料之外的麻煩。人事安排的中心問題是選擇斯大林的接班人。斯大林想讓赫魯曉夫往中央總書記,但其他中央委員了解赫魯曉夫的為人和能力,出於慎重和負責的態度,紛紛發表不同意見,即多數同志不同意赫魯曉夫提任總書記一職。為此事爭論不休。

我們等了5天,仍未安排同斯大林的會談。一天傍晚,斯大林給劉少奇打來電話,談了很長時間,大致介紹他們爭論的焦點,他說:我們被弄得「鬼吹火」,在人事安排上遇到了麻煩,分歧很大,至少要20天到一個月才能把這件事做好,其它許多工作安排,目前還談不上。他自己也感到了十分疲勞。所以他希望中國代表團的同志到南俄去休養若干天,大約一個月以後,待你們返回莫斯科,再安排我們的會談。

於是劉少奇利用這個時間,同印尼(艾迪)、日本(野板參三)、越南(胡志明、范文同)等國共產黨代表團舉行了一系列會談。鄧小平和我先期回國,留下林莉莉任翻譯。

對於斯大林的接班人選,我們中國一些同志認為應該是莫洛托夫,但莫洛托夫認為自己是知識分子,年齡也大了,自己也應該退下來,赫魯曉夫也就利用這一點,積極活動。

我們對蘇聯那種狀況是很擔心的。

1953年斯大林逝世,蘇共中央更加不穩定了。

1954年,我曾對毛主席講,蘇聯需要我們支持一下才能走上穩定的軌道,他們和我們不同,我們內部是團結的,他們內部不夠團結。並且建議支持莫洛托夫,因為莫洛托夫老練,穩重,是和列寧同時代的人。

毛主席的回答是:「誰上來都行。只要他們安定下來,我們的事就好辦了!」

對主席這句話,我思索很久,很久。毛主席的謀略,果然是高人一籌!這一年的「十一」我國國慶5周年之際,赫魯曉夫帶領一個寵大的代表團和隆重的禮品來了,很想把自己突出地表現一番,以博得中國的好感,得到中國的支持。然而,他實際上表現的卻是頭腦簡單、心中無數、搖擺不定、「熱情」而無章法。他在同毛主席會談時說:斯大林逝世,對他造成很大困難。這個困難就是斯大林生前搞個人崇拜,群眾對他的個人迷信造成的。

毛主席說:「對人的看法不能絕對化:要麼一切都好;要麼一無是處。過去把斯大林吹捧上天,把他神化了。而事實上,應該對他二八開或三七開,就是說基本應該肯定,主要方面是好的。這樣,不僅對你們國內發展有好處,也有很大的國際意義。」毛主席再三強調說:「斯大林是個國際人物,對各國的影響都很大,自然也影響到我們。尤其是在今天,世界上的敵對勢力,無時不希望我們混亂、削弱。所以一定要慎重。所以說要『內外有別』」。

對主席苦口婆心的勸說,赫魯曉夫一點也聽不進去,也不願思索,只是不屑地一揮手。毛主席也立即改變了態度,不願再談下去了。可是赫氏一點也意識不到。

赫魯曉夫依然我行我素,以至把他的「生身父親」、「親愛的爸爸」斯大林的遺體從紅場拉出,予以毀滅。

由於中國和蘇聯國情的差異,斯大林不十分了解中國,有過一些不恰當的說法和不正確的指導方針。在1949年7月劉少奇訪蘇時,斯大林對自己作了檢討,說他過去妨礙了中國的同志,表示深深的歉意。此後,雖然仍發生過一點磨擦和不愉快,但總的發展是兩黨兩國愈來愈協調。

1949年末到1950年初,毛主席第一次訪蘇期間,在相互接觸的初期,蘇方在一切公開場合都稱我們「先生閣下」。周恩來到了以後,在又一次擬發一份公報時,又是這樣稱呼我們,我對斯大林說:「我們都是共產黨員,為什麼不能稱同志呢?」斯大林點頭說:「可以互相稱同志的!」此後,在任何場合,大家都以同志相稱了,自然都很高興,也覺得親近多了。更重要的是:斯大林由於意識到自己對中國不夠了解,所以遇事注意了同中國多協商,尊重中國共產黨的意見。這和他對其他國家共產黨的態度有明顯的不同,不那麼隨心所欲。

從毛主席第一次訪蘇到斯大林逝世以前,凡涉及中國的大小事,都由斯大林親自處理,別人不得插手。例如:

蘇聯送給我2噸金雞納霜(奎寧),總是斯大林親自經手;

劉少奇給馬林可夫寫信,提出我們過去送到蘇聯學習的一批留學生和小娃娃要調回國,幾天後,轉到了斯大林手裡,並由斯大林親自答覆;

有一次,周總理在莫斯科就經濟方面一個小小的問題寫信給米高揚,幾天沒有迴音,原來也是轉到了斯大林手裡,由斯大林辦了;

又一次也是周總理,就軍事方面一個小問題致函布爾加寧,也轉到了斯大林那裡,由斯大林作了答覆。

此類事,不勝枚舉。

斯大林也注意同我們互通情報,包括歐洲各國黨向我們提了什麼要求等,都及時告訴我們,處理什麼問題,都先同我們打招呼。

赫魯曉夫上台以後,便以他的惡劣行徑代替了這一切。他們要辦什麼事,打電報告訴我們一下,或者不告訴;他們的成命,要我們執行,從不事先同我們商量、徵求我們意見;在國際事務上,獨斷獨行,向我們指手劃腳,要我們如何如何辦,飛揚跋扈,趾高氣揚:甚至對工、表、婦等群眾團體的活動,也要我們跟在他們後邊轉。令人無法容忍!中蘇之間本來就是互相支援的。

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從1949年夏季開始,蘇聯同志就向我們要東西。如水銀以及我國南方出產的某些貴重物資,數量不小,為了支援他們,都滿足了他們的要求。

建國初期,斯大林向毛澤東提出想購買一大批優質橡膠,周恩來通過他的朋友班達拉奈克,從紐西蘭(斯里蘭卡)替他們買到,並經過黃埔港口轉運給了蘇聯。

1951年,斯大林又向毛澤東提出在中國的南方建立橡膠園。因為橡膠是軍事工業和高科技的重要材料,斯大林稱橡膠為「液體金子」。然而蘇聯的地理條件,無法種植;國際環境,又難以購得。中國卻種植成功了!這自然也是蘇聯的利益所在,所以他們十分關心。

由於這些成功,不僅使斯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