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可惜英姿付情仇

汪精衛為何會死在日本,又是因何病而死的呢?幾十年來,人們對於這個問題始終抱有極大的疑問,而且有著各種各樣的傳說。這些說法雖然不一,但最為聳人聽聞的不外兩說:其一,是日本人害死的;其二,是國民黨軍統人員奉命設計毒死的。近來甚至又有人聲稱,汪精衛是無錫一個外號劉一貼的江湖郎中,用一貼膏藥毒死的,這就更玄了。那麼,汪精衛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1943年隆冬,南京城北極閣一所精緻的小洋房內,爐火融融,溫暖如春。汪精衛正坐在沙發上閉目養神。這裡本來是宋子文的公館,抗戰後南京淪陷,就被日軍搶佔了,後來就給汪精衛作為休息之處。

寬敞的客廳內鋪著深紅色的地毯,擺著華麗的沙發。汪精衛面容憔悴,雙眉緊蹙,將手墊在背後,正痛得哼哼。坐在旁邊的是他妻子陳璧君及「公館派」大將陳公博和林柏生。汪斷斷續續地說:「雖然背上的子彈取了出來,但現在又十分疼痛,看樣子我的大限到了。如今局勢很緊張,日本敗局已定,我又病得如此,大家要有思想準備,恐怕要當漢姦殺頭呢!」

汪精衛背上的這顆子彈,是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在南京丁家橋中央黨部召開五中全會時,被「晨光通訊社」的一個青年孫鳳鳴打的,孫本來是要刺殺蔣介石的,但會後集體拍照時,蔣介石未到,汪精衛坐在中間。孫鳳鳴就用預先藏在照相機內的手槍,向汪精衛連開三槍,槍槍命中。

由於汪精衛與蔣介石有著很深的矛盾,「九?一八」事變後,雖然蔣、汪重新攜手合作,共同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但兩人仍是貌合神離。再加上這次合影蔣介石借故沒有參加,於是引來許多猜疑,認為是老蔣指使人乾的。第二天,陳璧君闖進蔣介石的辦公室,怒氣沖沖地質問道:「蔣先生,你不要汪先生干,汪先生不幹就是,何必下此毒手!」蔣介石當時確實也不知道刺汪精衛究竟是什麼人乾的,面對陳璧君的質問,他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不好發作,只得安慰道:「夫人息怒,夫人息怒,我一定要查清此事,嚴懲幕後指使者。」送走陳璧君後,蔣介石把特務頭子戴笠找來,大發了一通火,命令他限期破案。

衛士開槍還擊,孫受重傷,死在醫院內。汪精衛雖連中三槍,但均非要害,當即在「鼓樓醫院」動手術,取出兩顆子彈。另一顆深埋在肋骨和脊椎之間,一時無法取出。醫生認為只要好好保養,子彈留在體內十年,並無問題。1943年8月,這顆生了銹的子彈,終於在體內發作,使汪精衛痛得團團打滾。同年12月19日,在日本陸軍醫院,由著名軍醫後藤部隊長主刀,將子彈鉗出。一星期後,汪精衛就來北極閣養病了。

1944年元旦,汪精衛因背痛大作,從北極閣返回熙和路公館。一大批官員來賀年,汪精衛沒有心思,一個也不見。汪精衛當時生病,是嚴格保密的,只有極少數人知道。過了二三天,汪精衛的下肢麻木,失去知覺,已經不能站立,成了癱瘓,而且高燒一直不退。汪精衛的私人醫生德國人諾爾,向陳璧君跌足痛哭說:「這大概是骨癌了!目前的醫學,難啊!夫人要早作準備。」

漸漸到了2月早春,日本派了骨科專家黑川利雄教授專程到南京為汪精衛治病。診斷後,黑川認為已到危險階段,南京條件差,無法進行大手術,非去日本不可。日本的內閣大臣東條英機決定,將汪精衛送往名古屋帝國大學附屬醫院,因那裡的骨科是全日本最好的。1944年3月3日,汪精衛乘飛機到日本去治病。行前汪精衛在病榻前召見陳公博和周佛海。汪精衛兩眼噙淚說:「我這次赴日治療,凶多吉少。南京這個爛攤子,就交給你們二位了。我知道,公博和佛海是有點隔閡的,務望以大局為重,精誠團結,苦撐等我回來吧。」

之後,日本政府就集中了第一流的骨科、神經外科和麻醉專家進行會診。群賢畢集,濟濟一堂。經反覆拍片,開會討論,折騰到深夜,才確診為多發性骨癌,壓迫神經,造成下肢癱瘓。看來已經沒救,但死馬當活馬醫,還是決定第二天就動手術,切除骨塊,希望能減少點壓迫。

手術做了近兩個小時,從汪精衛的背部切開,深入前胸,切除了有病變的四塊骨片和三根肋骨。等麻醉藥性過去以後,汪精衛自己用手摸摸大腿,已有知覺,雙足也可以活動了,汪精衛十分高興,在後來的四天中,都是如此。汪精衛感到病癒有望,就在病床上對陳璧君和兒子汪孟晉說:「看來,我還命不該絕,可以再回南京。」

1944年6月6日,英美盟軍在法國北部的諾曼底登陸成功,長驅直入,和蘇聯紅軍配合,直搗柏林。消息傳來,震動日本。等傳到汪精衛耳中時,他一氣之下,昏了過去。等到醒來,眼淚汪汪地對陳璧君說:「現在日本已成為全世界唯一的共同敵人了,豈有不敗之理!我們的命運可想而知了。不知公博逐鹿中原的計畫能否實現?」「你病到如此地步,還管什麼中原不中原,快不要多說話了。」陳璧君早已愁得不可開交,因為日本醫生多次會診,已經確定汪精衛是骨癌絕症,無法治療,生命不會拖過半年。但汪精衛自己不知道。「我們上海,有一種叫鐳的東西,聽說可以治癌症,能不能拿來試試?」陳璧君抱一線希望,哭著對齋藤真教授說。「這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對癌症可能有效。就試試吧。」教授回答得軟弱無力,毫無自信。

汪精衛的兒子汪孟晉,在三十八度的高溫天氣,飛到上海,強迫「鐳錠醫院」的專家拿出了鐳,立即動身。在那種時代,誰敢反抗?醫生冒著酷暑,帶著僅有的一點點鐳,和汪孟晉到了名古屋。到達當天立即進行了鐳的放射性治療。但十天下來,絲毫不見功效,汪精衛的發燒和疼痛反而更厲害了。汪精衛發怒道:「不……不要再做了!」鐳元素照射的失敗,使陳璧君和日本教授們束手無策,陷入絕境。汪精衛已經形銷骨立,奄奄一息,到了日夜鬼敲門的地步了。他雖不知生癌,但已自感在劫難逃。

11月10日下午4時20分,汪精衛雙眼泛白,手足挺直,一命嗚呼了!日本人自己都在水深火熱之中,哪有心思再來顧汪精衛的死活,但表面文章是少不了的,近衛文麿、東條英機等趕到名古屋,勸慰陳璧君,決定將汪精衛的屍體先草草成殮,火速運回南京。

汪精衛的一生到底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從他出生慢慢看起。

汪精衛,名兆銘,字季新,號精衛。1893年5月4日,出生於廣東省番禹縣(今廣州),父親汪椒是浙江的客商。汪精衛是汪椒的第4個男孩,也是第10個孩子,汪椒給這個男孩取名叫汪兆銘。

汪精衛是汪椒的填房吳氏所生,生汪精衛那年汪椒已經62歲了。汪椒是個落第秀才,後來棄文從商。汪椒見這個小兒子異常聰明,就特別注重汪精衛銘的教育,在他5歲時就開始教他認字。在父親的嚴格教導下,他8、9歲時,就基本可以讀書了。汪椒晚年由於年老眼花,無法看清書上的小字,就讓汪精衛每天為他朗讀詩書。汪椒特別喜歡王陽明和陸遊,每天讓汪精衛為他朗讀王陽明的文章和陸遊的詩。每天在父親面前朗讀,不僅無形中培養了汪精衛演講的口才,還使幼小的汪精衛接受了王陽明的哲學思想和陸遊的豪放文風,這些對汪精衛後來的政治生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汪椒家裡並不富裕,汪精衛童年時代的生活相當清苦。十幾歲的時候,父母病逝。從此汪精衛就依靠比自己大22歲的大哥汪兆鏞撫養生活。由於家境所迫,他17歲時就開始到私塾去教書。之後他參加了科舉考試,以廣州府縣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取秀才。

1900年義和團事件以後,清政府開始搞「新政」,開始大量選派公費留學生到外國留學,並給予歸國留學生舉人或進士的待遇,授予高級官職。這在當時的中國青年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有識青年紛紛前往外國留學。

1903年,汪精衛被公費派往日本留學。

1910年,參加孫中山同盟會的汪精衛來到北京,圖謀刺殺溥儀的父親、清王朝攝政王載灃,以表現革命者勇氣,喚醒民眾。當年,27歲的汪精衛英姿勃發,雖然因暗殺失利而身陷大獄,卻因此天下聞名。「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汪精衛在獄中的這一曲引亢高歌,他浩然正氣令很多人為之欽佩,為之仰望。這一年是宣統二年,皇帝溥儀剛剛4歲,不知是否有人在他面前提到過「汪精衛」或「汪兆銘」。

說到汪精衛不能不提起蔣介石。汪精衛與蔣介石算得上是政壇的冤家對頭。1927年之前,汪精衛在國民黨內的資歷與名望,以及與孫中山的個人關係,都超過蔣介石。1925年孫中山病危時,正是由汪精衛代筆起草了著名的《總理遺囑》,這更增加了汪精衛的政治資本。後來,儘管蔣介石借北伐戰爭擴大自己的軍事實力和政治威望,一躍而為國民黨的第一巨頭,令汪精衛不得不屈居其後,但從1927年起,汪精衛仍一直是蔣介石在黨內的最大競爭對手,曾兩次與其他反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