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脈望

凡是見過清末上海所流行的石印書的人,大約總記得除了著名的同文石印局以外,還有一家名叫脈望山房的。脈望兩字很生疏,不僅今日的「束髮小生」不會知道這是名詞還是動詞,就是有些曾在格物致知方面下過功夫的「通儒」也未必一定能知道這兩個字的出典。其實,說穿了毫不偏僻,脈望就是蠹魚,就是我們在舊書或衣櫥中常見的那種銀白色有長尾的小蟲。

但是,為什麼稱為脈望呢?出典是段成式的《西陽雜俎》,他說:

「建中末,書生何諷,嘗買得黃紙古書一卷讀之,卷中得髮捲規四寸,如環無端。何因絕之,斷處兩頭滴水升余,燒之作發氣。諷嘗言於道者,吁曰君固俗骨,遇此不能羽化,命也。據仙經雲,蠹魚三食神仙字,則化為此物,名曰脈望,夜以規映當天中星,星使立降,可求還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時換骨上賓。因取古書閱之,數處蠹漏,尋義讀之,皆神仙字。諷方哭伏。」

能化為脈望的蠹魚,我們慣稱之謂書魚或衣魚,學名是heplomasaccharina。《爾雅》釋蟲稱之為蟫,白魚。注釋說,衣書中蟲也,始則黃色,既老則身有粉,視之如銀,其形稍似魚,其尾又分二歧,故得魚名。這種蠹魚在南方雖也常見,但為害似乎並不如另一種小黑殼蟲的幼蛹為大。因為將線裝書或洋裝書蛀成「玲瓏板」的,並不是這種能化為脈望的傢伙也。

因了能使人白日飛升的脈望是蠹魚吃了書中的神仙字化成的,遂有急於想得道成仙的蠢材特地寫了神仙字來喂蠹魚,希望它早日變成脈望。結果化不成神仙,自己卻先得了神經病,這真是天大的笑話。事見宋人著的《北夢瑣言》。唐尚書張裼之子,少年聞說壁魚入道經函中,因蠹食神仙字,身有五色,人能取壁魚吞之,以致神仙而上升。張子惑之,乃書神仙字碎剪,實於瓶中,捉壁魚以投之,冀其蠹食,亦欲吞之,遂成心疾。

本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已經夠書獃子一生做夢了,現在再加上有機會能夠白日飛升,自然除了變成神經病之外,沒有其他途徑可選擇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