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西愛書趣味之異同

中西愛書趣味之異同

中國的竹簡木簡,西洋的泥板磚刻,都是書籍的原始式樣。這些雖是書

籍,但已入於古董文物之列,藏書家很少將它們當作書籍來收藏的。就是唐

人寫經,敦煌卷子,以及埃及波斯的繪卷,印度的貝葉經,這些雖也是刻本

書籍的前身,但與其當作書籍來收藏,不如當作藝術品來玩賞,或是當作校

勘考證資料更為適當。

書的生命是寄托在閱讀上的。愛書趣味的真正對象,該是那些可讀可

玩,具備了書的必要條件的書籍;這就是說,一本書的內容,印刷,紙張,

裝幀各方面都值得愛好,或至少有一點值得愛好,這才成為愛書家收藏搜集

的對象。

中國藏書家特別愛好宋版書,西洋藏書家特別珍貴十五世紀的初期印本

書籍,就因為這些書除了當作古物之外,它們在內容印刷紙張裝幀上還具有

特長,值得愛書家的珍重。

中國書和西洋書,在內容和形式上雖有很大的差別,但中西愛書家的趣

味趨向,他們的搜集範圍,有些地方卻不謀而合,殊途同歸,這真是一個很

有趣的現象。中國藏書家對於一本紙墨精良,字大如錢的宋槧精本摩挲不忍

釋手的醉心神往情形,恰如西洋藏書家對著哥頓堡的四十二行本聖經,反覆

數著行數,用鼻嗅著羊皮紙的古香氣一再點頭讚歎的情形一般。文化本是沒

有國界的,中西愛書家的趣味相同正不是偶然的事。

我已經一再說過,講求書籍趣味並不是一件奢侈浪費的事。讀書家必然

就是愛書家,而坐擁萬卷的藏書家卻未必一定是一位讀書家,更未必是懂得

愛書三昧的愛書家。那麼,即使僅有一本書也罷,只要我們能理解擁有一本

書的益處和趣味,我們的收藏是決不會比別人貧弱的。

我們且看看中西愛書家所喜歡搜集的品目,它們在版本學上的名稱,以

及所具有的特點和趣味。

一、中西的古寫經

這是書籍從手抄進化到刻印期間的產物。最為藏書家所注意的,在中國

是敦煌石窟中所發現的唐代和五代的抄本,在西洋是歐洲中世紀僧院中所收

藏的金碧彩繪抄本。一般被稱為敦煌卷子的唐人抄本,所抄的大都是佛經,

這與西洋中世紀的彩繪抄本也都是宗教書籍這件事,實在是很有趣的對照。

唐人寫經的版式,大都是卷子式,開端的扉頁偶爾也繪有佛像,但西洋中世

紀的寫經則是書本式,而且裝飾得極為絢爛輝煌。這東西一般被稱為

「Illuminated Manuscript」以示與一般的手抄本不同。這名詞譯起來可稱

為「金碧彩繪古抄本」,因為除了本文系用紅黑兩色墨水抄錄之外,四周和

每句每行有空隙的地方都補上五彩的裝飾花紋,而開端第一個字的字母,必

定繪得特別大,有時要佔到半面或全面書頁的地位,字母四周除用五彩繪成

花紋裝飾以及人物鳥獸蟲魚之外,在主要地方更塗上泥金或貼上金箔和銀

箔,非常絢爛奪目,因此被稱為金碧彩繪抄本。第一個字母的空隙和四周所

繪的金銀彩繪,大都是與這本經典有關的故事和人物:時常是天主聖母或先

知殉道者的聖跡圖,有時也會是施主的畫像。因為這類抄本的工料非常昂貴,

只有當時的帝王和貴族才有財力製作。他們時常請人繪製了供私人禮拜之

用,或者施捨給他們所贊助的寺院中。

唐人寫經的出現年代和西洋彩繪抄本的出現年代,先後極為接近,都是

第八世紀到第九世紀的產物。不過中國方面,書籍到了宋朝已盛行刻本,手

抄本便退居次要地位,寫經更成為一種特殊的虔敬工作。但在西洋,則歐洲

直到十五世紀還盛行這種金碧彩繪的抄本,而且哥頓堡第一次用活版印行的

聖經,竟是想當作廉價的手抄本來出售的。因此他還特地每本加上手繪的彩

畫,用來模仿當時還在流行的金銀彩繪抄本聖經。

二、「英科納布拉」

我們知道,歐洲發明活版印刷,是在十五世紀的五十年代,通常是以德

國的約翰?哥頓堡為歐洲活版印刷發明人,他所排印的四十二行本的聖經為

歐洲第一本用活版印刷的書籍,這就是著名的《哥頓堡聖經》。從十五世紀

的五十年代至十五世紀末,是歐洲印刷術的搖籃時代,這時間所出版的書籍,

都是屬於歐洲活版印刷的初期產物。

歐洲的領本學家,對於這時期所出版的書籍,題了一個專門名辭:稱之

為「英科納布拉」(inabula)。這是一個拉丁字,包括搖籃和襁褓之義。

他們因了十五世紀在歐洲是印刷術的搖籃時代,因此凡是從哥頓堡出版聖經

以後,以至一五○○年止所出版的排印本書籍,都是活版印刷術搖籃時代的

產兒,統統名之曰「英科納布拉」。

當然,根據這字的本義,我們若是發現畢昇用膠泥活字排印的書籍,我

們也可以名之曰中國的「英科納布拉」。但一般的說來,所謂英科納布拉者,

乃是專指十五世紀歐洲初期活版印刷書籍而言。

將英科納布拉與今日的書籍比較起來,其排印技術當然沒有現代技術精

美;就是將英科納布拉與金銀彩繪的中世紀古寫經比較起來,也遠不及古抄

本的華貴美麗,然而因了它是印刷術搖籃時代的產兒,具有歷史的意義和趣

味,因此遂為藏書家所特別愛好。

「英科納布拉」正像我們的宋板書一樣,能歷劫不損流傳至今的已經不

多,而且由於兵燹和水火之厄,正在一天少似一天,因此它的市價也貴得驚

人,不是一般愛書家的財力所能搜集的。據德國版本學家的統計,目前見諸

公私收藏著錄的英科納布拉約有三萬八千部左右,其中有多種是孤本。不用

說,最貴的乃是哥頓堡的聖經,可以值到美金五十萬元以上。而在事實上,

這些珍貴的英科納布拉大都已為各國博物院大學藏書樓以及富豪所收藏,輕

易不會再在古書市場上出現的。

三、哥頓堡聖經

哥頓堡的聖經,是西洋古本書籍中最珍貴的一本書。因了所流傳下來的

寥寥幾十部已經全部收藏在公家圖書館和富豪的私人藏書樓中,現在即使財

力能夠勝任,要想搜集一部哥頓堡聖經,縱然並非不可能之事,至少也是一

件很費心機和時間的事。因此一般的藏書家和愛書家,有機會的,可以到倫

敦大英博物院或美國紐約摩根氏的藏書樓中一飽自己的眼福,看一看這部價

值連城的古本書的真面目,否則只有從複製的印刷品上暫時滿足自己的渴慕

了。

關於德國十五世紀這位印刷家和他所印行的聖經,其實至今還有許多爭

論,尤其是荷蘭人與德國人之間,為了爭執誰是歐洲活板印刷術的發明者,

雙方的歷史學家和版本學家不知費了多少筆墨。凡是十五世紀遺留下來的文

獻,無論片紙隻字之微,都被他們當作直接或間接考證這問題的資料。關於

歐洲的活版印刷術,是先在荷蘭出現抑先在德國出現,第一個使用活版排印

書籍的印刷家,究竟是德國的約翰?哥頓堡氏,還是荷蘭的科斯托氏這問題,

根據雙方所提出的證據,實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是一兩句話所能

說盡的事,而且這問題又與本文無關,我們還是暫時擱起,留待以後有機會

再說。尤其對於我們中國人,無論歐洲的活版印刷是首先出現在荷蘭也好,

出現在德國也好,必然是從中國間接或直接流傳過去的,則是任何人也不能

推翻的事實。因為遠在歐洲十五世紀有活版印刷出現之前,在十一世紀中葉,

中國已經有極可靠的文獻,記載著畢昇發明用膠泥活字印刷書籍了。

不過,在這爭論未解決以前,一般的說來,多數人仍是承認約翰?哥頓

堡是歐洲活版印刷術的發明人,他用這方法排印的聖經是歐洲第一本用活版

印刷的書籍。

對於這位印刷家的傳記的研究,德國學者的著作可說夠得上汗牛充棟。

而在實際上說來,關於他的可靠的傳記資料實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