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摘書評 《芒果街上的小屋》鑒賞

《芒果街上的小屋》主題思想之一:獲得女性的自主權利

主人公——埃斯佩朗莎為了獲得女性的自主權利而與家庭和社區疏遠進而走上寫作道路。拉美移民所處的低下的社會地位是主要外部原因。主人公——「小女孩」埃斯佩朗莎自身意識的覺醒則是其實現轉變的內部原因。

在種族歧視的天空下飄零,主人公沒有自己的根,即回不去自己的墨西哥家鄉,又無力衝進美國白人的上空,讓「小女孩」感到很無助和彷徨,所有這些都刺激著「小女孩」最終要選擇不一樣的道路,來改變這一現狀。

《芒果街上的小屋》小說的「主人公」是居住在芝加哥拉美移民社區芒果街上的「小女孩」——埃斯佩朗莎,她喃喃自語地展示出生活在芒果街上的移民們的生活。她通過自己的觀察,看自己家庭的生活,看周圍鄰居的生活以及看芒果街上的一切人事,得出了自己的結論——只有不像媽媽那樣生活,只有不像其他女孩子那樣生活,通過自我拯救,通過自我謀生,通過寫作才能走上正確的道路。

女主人公之所以能完成這一系列的變化,最終走上不一樣的道路,源於家庭的壓迫即父母的家庭、別人的家庭以及女孩們通過婚姻自己組建家庭的殘酷的現實,成為主人公實現轉變的生動的反面教材,為小女孩做出正確的決定打下了基礎。

《芒果街上的小屋》一書可以反映當時拉美移民的社會地位。當白人女孩凱茜對剛剛搬進來的埃斯佩朗莎說「這個社區的人越來越雜」,並表示全家都要離開芒果街時,主人公突然被觸動,一個小女孩在別人的國家裡所能感受到的差異頓時刺激了他,不同的種族,不同的膚色讓她的種族意識突然開始蘇醒。埃斯佩朗莎終於明白,在所謂的白人社會存在著嚴重的種族歧視的觀念,這就是他們對芒果街上的墨西哥人退避三舍的原因,即使他們付出多倍的努力,也很難擺脫自己有色人種的地位,也很難擺脫自己的貧窮進而和周圍的白人平起平坐,融入進去。

埃斯佩朗莎感到被歧視,被排斥,自己就像社會大背景下一個無線的風箏,在種族歧視的天空下飄零,沒有自己的根,即回不去自己的墨西哥家鄉,又無力衝進美國白人的上空,讓她感到無助和彷徨。

在女主人公的眼睛裡,家庭分為兩種,一種是生養的父母家,另一種是通過婚姻結成的家庭。而在這兩種家庭中,除了社會的大背景,即拉美移民的低下的社會地位外,男人也是女人們得不到幸福的原因之一。婦女壓迫的鐵鏈從父親的手裡傳到丈夫的手裡。書中作者用了很多例子生動地展現了芒果街女孩們不同的命運,同時也用鮮活的實例為小主人公敲響了警鐘:靠男人,靠美貌,靠婚姻依舊無法改變婦女的命運。阿莉西婭的父親天生輕視自己的女兒,僅希望她成為一個家庭婦女。瑪琳渴望通過自己的美貌去吸引男人,渴望純潔的愛情,她「等一輛小汽車停下來,等著一顆星星墜落,等一個人改變她的生活」。

未婚女子希望通過婚姻改變自己的命運,實際上是從一種痛苦跳進另一種漩渦。以自我交付為代價的是一種更大的自我犧牲。因美麗而被丈夫關在屋子裡的拉菲娜,命運也同樣悲慘。因為拉菲娜很漂亮,所以她的丈夫就把她關在屋子裡,她生活在丈夫權力的牢籠里。喜歡寫詩的密涅瓦,只比女主人公大一兩歲,卻被丈夫遺棄,帶著兩歲的孩子,整日以淚洗面,過著和母親一樣的生活。美艷的莎莉,她的父親天天用權威震懾著她,甚至像打狗一樣打她,她為了擺脫折磨,就嫁給了一個推銷員。可是莎莉的丈夫接過父親的鞭子,繼續折磨她,不讓她出門。甚至埃斯佩朗莎的母親本身也是這樣,雖然美麗,卻因為沒錢讀書而嫁人,每天辛苦勞作伺候男人。

小主人公——埃斯佩朗莎的家庭也是男權至上,她甚至在外面都不敢和哥哥說話。所有這些各種各樣的家庭發生的血淋淋的事實,小主人公通過自己的眼睛觀察到,寫出來,體會到,進而思索,成為她能夠覺醒的鮮活的反面教材。這些女子無論漂亮與否,命運同樣凄慘——或被男人拋棄,或被毒打,或被禁錮。以為一個新的家庭會拯救命運的想法至此破裂。埃斯佩朗莎不再寄希望於穿漂亮衣服吸引男人,不再寄希望於婚姻改變命運,她從姐妹們身上學到了很多真諦,她用自己天生敏銳的觀察力漸漸洞察了事實的真相。

主人公自身的覺醒才能獲得女性的自主權利

1、女性意識的覺醒。一開始主人公以為男孩和女孩本來就是生活在不一樣的世界裡,男孩有不一樣的權力。女人只要穿上高跟鞋,變得漂亮就可以幫助她們改變命運。直到巴姆要強吻米歇爾,埃斯佩朗莎才意識到男人會利用自己地位上的優勢輕易奪取女孩不想給予的東西,她開始內心掙扎,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她意識到女人即使漂亮也不過是男人的戰利品,是男人隨心所欲使用的工具。所以埃斯佩朗莎就通過自己與生俱來的觀察力,來觀察周圍,觀察世界,全身投入寫作,她不再寄希望於性別,美貌會帶來任何命運上的改變,開始反對將性,將家庭作為逃離現實生活的手段。

2、社會責任感的覺醒。如果小女孩埃斯佩朗莎僅僅是自己擺脫過去的生活,可能這部小說的意義還不會如此重大。關鍵是小女孩從最初的強烈的自我意識變成了對整個社區的責任,對整個拉美移民的責任感。一開始小女孩只想離開芒果街。但是後來她和周圍的鄰居逐漸接觸,她感覺到對他們的愛和責任感。尤其是對芒果街的女孩們的責任感,這些不同女子雖然有不同的命運,但結局無一例外都很悲慘,所以主人公感覺到強烈的責任感來救助他們,幫助這些女孩擺脫一直固有的命運將是她一生的責任。就像主人公在書的結尾說:「他們不會知道,我離開是為了回來。為了那些留在我身後的人。為了那些無法出去的人」。這正體現了主人公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作為一名作家,她確實做到了,讓整個世界關注拉美移民的生活現狀,關注芒果街上的一群移民,因為她的作品的暢銷,引起了更多人的深思,引起了很多學者的討論。

3、寫作意識的覺醒也是小主人公最重要的覺醒之處。小主人公埃斯佩朗莎意識到寫作會給她逃出芒果街的力量。在整個作品中埃斯佩朗莎作為作家的觀察力不斷成熟。在早期她敘述的故事中她是參與者,但漸漸地她可以完全的只寫周圍的人,她與周圍的人已經開始不一樣了。在書的結尾,埃斯佩朗莎已經知道自己通過寫作,獲得了與家人和其他人不一樣的力量,她與他們不一樣了。雖然她還沒找到自己的家園,但是她已經有自己獨立的私密的精神世界了。

《芒果街上的小屋》主題思想之二:建構獨特的民族身份

《小屋》是在後殖民困境中爆發的優秀的墨裔小說,這一背景天然地決定了民族身份建構的必然性。《小屋》就是以主人公埃斯佩朗莎為代表的整個民族的成長並尋求重建民族文化身份的旅程。主人公的命運與芒果街的命運交織在一起,而芒果街是整個民族的縮影,芒果街的命運就是整個民族的命運,其尋求自我身份的過程也就是尋求民族身份的過程。她出去是「為了那些沒有出去的人」。儘管身處邊緣,被殖民者視為「他者」,但沒有自暴自棄,沒有放棄對自我身份的追尋。這個追尋的過程包括兩個方面:對殖民者文化的抵制和顛覆以及對理想「家園」的追求。

希斯內羅絲以強調民族文化的差異性來固守自身的墨西哥文化,關注墨西哥文化與白人文化的部分,強調民族文化與殖民文化的分離與區別,偏重於關注殖民主義制度帶來的民族危機。後殖民作家大多遊離於對民族文化與殖民文化的兩難境地,希斯內羅絲在創作中強調民族差異,凸顯「根」文化傳統。最重要也最獨特的是,這部小說是墨裔移民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聲音寫出自己作為「他者」的經歷,從這個層面上說,這部小說也是對殖民文本的反寫。

多重敘事

一、兒童敘事視角與「兒童的樂園」

《芒果街上的小屋》中,作者桑德拉·希斯內羅絲採用了與成人視角相對的兒童視角來講述整個芒果街上的故事。兒童是人生的初長階段,他們對世界的感悟是感性的、缺乏邏輯性的。由於兒童的思維和感覺的特點,使得兒童視角的文本在空間上呈現出情節的零散化和結構的散文化特徵。這種零散化的文本表現形式恰恰是對傳統小說以因果邏輯或時間順序為線索的結構的突破。

《芒果街上的小屋》作品中的44個記憶的片段如44首長長短短的詩歌,呈現出動態的、交錯的、撞擊的文化活力。看似不相關聯的小節,描述了居住在芒果街上的女性的生活經歷,象徵著她們生活的支離破碎。書中的任何一個片段均可獨立成篇,猶如桑德拉·希斯內羅絲個人記憶影展中的一張張照片。例如,初識法蘭西皇后的遠房表親貓皇后凱西;騎著三人湊錢買來的自行車,徜徉在芒果街上;給被丈夫鎖在屋裡的拉菲娜送木瓜汁;聽著媽媽沒有實現願望的抱怨;在洗禮晚會上,因為沒有新鞋子而不敢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