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視覺陷阱畫 解說 折原一最高傑作

對於一名職業書評人而言,文庫本解說的稿件委託,大抵都是等著出版社主動來聯繫的。至於對方會找自己為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寫解說,這就全看運氣了。就我個人而言,只要是我喜愛的作家委託,我大致都會欣然接受。所謂書評人,其實也是處在讀者延長線上的存在,反正都要寫,當然會更想寫該作家最為成功的傑作。

正因為如此,當出版社把寫這本《冤罪者》的機會給了我的時候,我感覺到很榮幸。因為本書正是將折原一的實力發揮到了極致的最髙傑作。當然,對於作品的好壞,讀者們見仁見智,自然也會有人覺得它並非折原的最高傑作,但至少這本書可以在他所有作品中排上前五,這一點我想應該是眾人都可以認同的。

聽我這樣一說,即便對它不抱太大期望,或許也會開始有興趣吧?之後再實際一讀,想必就會體會到這話的真實感受。雖然我也無意對本書進行粗鄙的劇透,但如能不帶半點先入為主的觀點去看,那再好不過。喜歡先從解說看起的讀者請就此打住,轉回到正文中去,先好好欣賞一番這部匠心獨運的推理小說。

……一件看似已然終結的案件,在時隔十二年之後,就彷彿令人感到不快的車輪傾軋一般,再次開始緩緩轉動起來……自由撰稿人五十嵐友也聽編輯說起,一名名叫河原輝男的男子在獄中向自己控訴冤情,令五十嵐心中曾經的怒火再次熊熊燃起。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河原正是當年因殺害五十嵐戀人水澤舞的嫌疑而遭到逮捕的疑犯。

十二年前的一九八三年六月到九月間,在東京-中央線沿線,接連發生了數起以年輕女人為目標的連續強姦殺人案。兇手從大開的窗戶闖入室內,在滿足了其獸慾之後,殺害女性,為了湮滅證據,又在現場縱火。如此殘虐的作案手法,令整個社會一片嘩然。碰巧成為了第一起案件目擊者的青年撰稿人五十嵐友也,與工作上的搭檔、出版社社員水澤舞陷入愛河,定下了婚約。然而,在對當時的嫌疑人之一河原輝男進行過採訪之後,舞便成為那場連續殺人案中的第七位遇害者。因其他罪名而遭到逮捕的河原被認定為兇手,在一審中被判處了無期徒刑。

事到如今,對方為何會給自己這個可謂死對頭的人寫來申訴冤屈的書信?這一點令五十嵐百思不得其解。據河原說,他的供詞似乎是在警方的嚴刑拷打和百般逼供下,出於無奈而寫下的……將信將疑之間,五十嵐接受了對案件展開再調查的任務,而沒過多久,他的面前便出現了一位證明河原確屬無辜的人。控訴審中,河原也被無罪釋放了。

然而,世間卻依舊存在有許多對此判決不服的人。當年讓河原招供的前刑警高山,連續殺人案中第二位遇害者的父親瀨戶田便屬此類。其中尤以瀨戶田為甚,他甚至親自出馬跟蹤河原,並將河原行動一一公佈於互聯網上。

另一方面,在面對於獄中與自己結為夫婦的妻子鬱江,河原扭曲的性格也逐漸顯露了出來。隨後,那些曾與案件有過關聯的人,在河原的周圍接連被殺。河原此人究竟是個瘋狂的殺人狂?還是一場驚天陰謀中的犧牲者?

一且提到以冤罪為題材的推理小說,眾人就很容易聯想到控訴濫用職權的社會派小說上去。讀者當中,想必也有不少人會說:「那種讓人感覺憋悶的小說有什麼可看的?只看看那些紀實文學就足夠了。」敬請放心,本書其實是一本貌似社會派推理,然而實際上根本截然不同的作品。非但如此,社會派的外表其實完全就是一種對讀者的有意誤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小說。

哭嚷著冤枉的犧牲者,全力支持他們的人權派律師,還有與他們針鋒相對,板著臉,非要將莫須有的罪名扣到嫌疑人頭上的警察和檢察官……這一切,就是當人們聽到「冤罪」兩字時,腦海中浮現出的畫面。尤其是在本書提及的一九八三年到一九八四年間,免田事件、財田川事件接連出現了逆轉判決(本作中,那場過去的連續殺人案被設定於一九八三年),那麼這樣的構圖就更加讓人耳熟能詳了。因此,(說句不謹慎的話)這類冤假錯案,甚至可以說成是充斥於我們身邊的「日常」景象。

然而,偶爾卻也會發生一些闖入到這種「日常」之中的奇怪案件。折原的小說中,存在大量由現實案件中受到啟發的作品,但本書的思維原點,或許在於一九九六年遭到逮捕的小野悅男的罪行中。作為一九七四年發生的OL被殺案件的嫌疑人遭到逮捕,後來雖然證明了此案乃是一樁冤案,得到了釋放,可其後卻又因犯下獵奇殺人而遭到再次逮捕(儘管此事並未導致之前的案件發生案情逆轉,判處有罪)。小野在這個充斥著冤假錯案的「日常」之中,是一個為世間帶來了令人驚異的「意外性」的個別之人。若是讓我這個旁觀者來說上兩句的話,這種發生於現實之中,卻充滿了推理色彩的案件,也實屬罕見。不難想,當折原翻閱報紙上的犯罪報道,找尋作為作品主題的材料,在得知這件案子時,或許也曾有過,叫嚷著「可以寫一寫它」的瞬間。

話雖如此,當冤罪得以昭雪,而實際上該嫌犯就是真兇的事件,卻也絕無僅有。自從出道以來,折原向來以善於欺騙讀者,令讀者大吃一驚著稱。在這一點上,他向來都能做到萬無一失。

一般情況下,小說為了讓讀者深陷於故事中,不忍釋卷,都會在作品中準備一些對讀者而言較為容易代入自己的角色,但在這本《冤罪者》當中(除去五十嵐等少數幾個唱大戲的人之外),幾乎就沒有出現過可讓讀者有代入感的「正常人」。既然是以冤罪為題材的作品,那麼使用一種能夠喚起讀者對蒙冤者同情的描寫方法才是正道,但在本書當中,試問又有哪位讀者能將自己代入到了後半段才開始彰顯出其本性的河原輝男身上去?若是對河原的申冤信以為真的話,或許還公認為他與那場連續殺人案並無關聯,可在另一方面,他本人在偷竊和強姦婦女這些方面卻又供認不諱,死不悔改。這些情況,也將會在讀者眼前逐漸明朗。

既然如此,那麼那個女兒遭人殺害的瀨戶田又如何呢?這個角色貫穿著一種對河原的固執怨念,想要喚起讀者對他的憐憫,其描寫似乎顯得性情過於偏激。而河原之妻鬱江這個人也曾因為一時衝動而選擇了與河原在獄中結婚,如此愚蠢之人,實在難以喚起讀者的同情。還有那個非要讓自己過去的嚴刑逼問正當化的高山,及貌似相信河原是無辜的、實則只是想要嘲諷警察權力的支援會會長笹岡,他們兩人在先入為主、頑固不化、對他人的意見充耳不聞這一點上,也是五十步笑百步。為了證實河原無辜而現身的村越,也是一個精神上有問題的自私者。

就這樣,將一群主要人物全都描寫成一些難以盡信的可疑角色,讓讀者陷入到不知究竟該信誰才好的層層迷霧中之後,折原開始對他精心設計的「冤罪冒險」進行了再構築,最終構成了一部充滿謎詭的解謎小說。尤其是在後半部分,他徹底捨棄了那種貌似社會派的框架,展現出錯綜複雜的視點,異樣的心理描寫,貫穿整體的晦暗氣氛,還有不管從哪裡看都可說是折原世界的凄絕展開。細緻綿密的無數伏筆,更是交錯充斥在其間。身為讀者的你,是否又能預先猜想到最後那令人無比震撼的真相?

然而,比起奎因和卡爾這類的本格派來,折原卻更加偏好筆鋒犀利、注重劇情逆轉的懸念派作品。作為作家,他也繼承了這一流派的寫法,而其中他最為關注的作家,便是理查德?尼利。在《俄狄浦斯的報酬》的文庫解說中,折原曾用熱情洋溢的文字,將尼利作品的優美之處歸結為「沉吟的懸念,充滿詭計而扭曲的情節,高明得令人驚嘆的異常心理描寫,還有既充滿藝術性又令人感覺下流的做愛描寫……把這些種種的要素就像繩索一樣,複雜巧妙地紡織到一起,最後化為奔流,不,化為用高速攪拌機攪拌出的一股濁流,產生出最終的驚天大逆轉來」。然而這些特徵,同樣可以套用到折原自己的作品,尤其是本書當中。

「喂,我是美香,上次你給我介紹的那本理查德?尼利的《殺人症候群》,真的是棒極了。我被徹底矇騙了呢。那個結局……」

這是出現在本書的序章之中,自稱小谷美香的女人給五十嵐打去一通誤撥的電話時,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從他故意把這樣一句狂熱者式的台詞放在開篇的舉動來看,這本書就帶有著一定的讚美尼利的色彩一不,不僅如此,或許其中還帶有著對尼利發起挑戰的意圖。

實際上,這部作品中,那些性情倔強的角色造型,和扭曲再扭曲的情節構想組合的確很有一種尼利的味道,而至於作品結尾時揭露出的真相給人帶來的震撼力,甚至在面對尼利最髙傑作《撕裂心靈》的那篇結局時也不遑多讓。

儘管折原的小說向來都會因情節構想過於錯綜複雜,而在結尾時讓人感覺有種立足不穩的傾向,但本書結尾中的意外性完全是戰慄本身。在這層意義上,我認為他對尼利發起的挑戰可說是大獲成功(實際上,將本書譯成英語——如果他還活著的話——我真心希望尼利自己也能來看一看。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