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首都「打掃」東交民巷

(30)新中國不允許有外國「駐兵權」,東交民巷,濃縮著一部帝國主義侵華的屈辱史,在毛澤東訪蘇的同時,中共中央布署收回東交民巷的帝國主義兵營

1949年12月—1950年1月,北京

東交民巷,濃縮著一部帝國主義侵華的屈辱史

還在剛進北平城的初期,有一次毛澤東問北平市長葉劍英:「你知不知道,你那個親戚曾紀澤過去住在東交民巷?」

還在延安住窯洞的時代,葉劍英與曾國藩的玄侄孫女曾憲植剛結婚不久,來到延安。毛澤東就曾經向葉劍英談起過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說他是清朝很能幹的使外大臣,出使過倫敦、巴黎、聖彼得堡,在談判中從俄國人手中要回了新疆的伊犁地區。

這次在北平,毛澤東告訴葉劍英,北平史志上記載著曾襲侯紀澤住宅在東交民巷的馬可波羅路(台基廠)內柴火欄路,說是馬可波羅來華時住在這條路。毛澤東還說,那個時候,曾宅附近的清朝有名的大學士徐桐,在其住宅門口題寫了一副很精彩的對聯,當時整個京城都為之傳誦。

徐桐這副對聯云:「望洋興嘆,與鬼為鄰」。

當時,東交民巷雖說有了洋人使館洋行之類,但更多的還是滿清政府的各種

衙門及王官顯宦的宅府。有通中文的洋人看了對聯,而無可柰何;曾有洋人出高價購買徐宅,徐某人不為銀錢所動,就是不賣。八國聯軍進城後,慈禧搞庚子和議,這些宅府都給洋人強行圈佔了。

東交民巷,濃縮著一部帝國主義侵華的屈辱史。

東交民巷原名東交米巷,在正陽門內東沿,至崇文門內馬路西。南有水關出入,巷內有御河之水橫流其間,巷子兩頭設有柵欄,每天夜裡關閉,清早開啟。早在明朝萬曆年間,這兒是從南方運大米至北京的集散地,從運河運來的大米就從這兒上岸。南方的糯米在北方被稱為江米,由此,這條大米集散的衚衕就被稱為江米巷,前門以東,就叫東江米巷。

江米巷這一帶臨近皇宮紫禁城,明清皇朝有的政府衙門五部六院都設在此。吳三桂的府第也設在東江米巷的東口。後來,從明朝周邊國家來的朝貢的使臣,還有國外的工匠、藝人,以及赴國子監讀書的留學生等,這些外來人日益增多。為此,明朝廷就在京城為這些外國人建一些接待館舍,禮部所屬的會同南館就建在東江米巷御河中橋一帶。至康熙年間,沙俄獲准在東江米巷御河橋西邊建造了一座俄羅斯館,作為接待俄國使節與商人的館舍,這就是東江米巷成為外國使館區的開始。這座俄國館舍成為使館,是1885年沙俄通過與滿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取得駐華公使權之後。從這開始,英、法、德、美等國紛紛根據各種強簽的條約,在東江米巷地區設立使館,與清朝的政府衙門及王公府宅混雜一起,並嫌「米」字太俗,東江米巷從此改名東交民巷。

1900年義和團運動風起雲湧,西方八國籍口組織聯軍,攻入北京。

1901年9月7日,滿清政府與英、美、日、德、法、比、奧、俄、西、意、荷等十一國公使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該條約將東交民巷周圍一千多畝地劃歸各國。除了賠償六億三千三百十五萬銀元,及在山海關、大沽、天津等地至北京的交通線駐兵之外,並在第七條中規定:「大清國國家允定各使館境界以為專與住用之處,並獨由各使館管理。中國民人不準在界內居住。(各國)亦可自行防守。」

於是,原東交民巷內的政府衙門與王公府第全部被迫遷出,而為列強所侵佔。連不在東交民巷的日本公使館和比利時公使館,也遷進了這個巷內。這裡名符其實地成了北京城內的「獨立王國」。各國在此大興土木,擴大區域,並在與中國街交界處構築外牆,挖掘外壕溝,並以原有的南牆為依託,在東、西、北三面另築起高厚的城牆,牆上設置炮台、碉堡和槍眼,並配備了機關槍和速射炮等輕重武器。巷子兩端原有的柵欄被拆除了,改成了厚厚的鐵板門,一旦有事可以緊閉鐵門,以防備遭到進攻。鐵門由外國警察看守。這個區域還完全屬於各公使館警察權之下,由外國警察執行巡邏,制定了使館區自已的警察條例,滿清的警察不得過問。

使館區也開辦了多家外國銀行,計有滙豐銀行(英國)、華俄道勝銀行(中俄銀行)、橫濱正金銀行(日本)、德華銀行(德國)及東方匯理銀行(法國)等,後來又擠進來花旗銀行(美國)。以上銀行軍接受滿清政府官金之存款,並向中國人發放貸款。

各國公使館為防禦而配備的守衛兵有炮、工、布各種兵種,共兩千人,經常駐守防線,以防發生事變。各國兵營內屯積了許多武器和彈藥。駐兵權就是那個條約規定的。兵營也就是那時興建留下來的。

東交民巷內,到處可見西方各國軍旗高高飄揚,外國官兵趾高氣揚。

中國的門戶就是這樣被打開了,中國人民和大地忍受著奇恥大辱。

北京的城牆,如果能保存至今,要比如今可以看到的西安的城牆巍峨壯觀得多!筆者寫這本書的時候,已是二十世紀末年了,我們只能看見諸如德勝門、正陽門這一兩座重修而僅存的雄偉城門了。近來,北京人民政府發出通知,向居民徵集散落於民間的城牆牆磚之際,我們該回憶這段痛苦的歷史。

上溯至世紀之初,1901年秋冬間的一天,在英軍的刺刀和槍口的監護下,英國人用了炸藥,轟然一聲巨響,炸開了北京城西南的一段城牆。本來北京的城牆都是完好無缺的,英軍利用這次事變,以其軍隊的威力強行拆毀了北京城牆,除兵管原有的京津路外,新鋪設了一條從山海關至北京的鐵路,通行天壇東南的城牆,至東便門,再沿內城牆通至緊鄰東交民巷的正陽門,在正陽門設終點站。這就是正陽門車站。北京城牆遭破壞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1月6日,在御河橋二號布署的「打掃」東交民巷的行動

在北洋政府時代,東交民巷的各國使領館照樣享受各種特權。

1928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各國駐華使館隨即南遷。東交民巷的使館大多改為領事館,但其中的美國兵營、英軍兵營、比利時兵營、義大利兵營、法國兵營、荷蘭兵營、到國兵營、日本兵營等等兵營依舊用種種借口和方式保留了下來。有的兵營雖然不再駐兵,但卻將土地非法出租,謀取利益。本來,舊沙俄兵營駐有步騎兵一百多人。十月革命勝利後,蘇聯政府宣布廢除沙俄時代的在華特權,蘇聯駐華使館先是將兵營改為民房出租,稱為「蘇聯大院」,後來又改為蘇聯外交官宿舍。

1941年開始,國民政府開始同美英進行放棄在華不平等條約及治外法權的交涉,但進展不大。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英等國一方面看到戰局進入最艱難時期,另一方面看到中國戰場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戰略位置的重要,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四強之一,中國舉國上下要求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的各種特權,美英經磋商後,迫不得已於1942年10月9日同時宣布放棄在華不平等條約,廢除治外法權。

但美英兩國都是口惠而實不至。遲遲不願完全放棄其在華的特權。事實上,抗戰勝利後,中國政府除了將戰敗國日本、義大利的兵營收回之外,其他兵營照舊在外國人手裡。國民黨政府名義上在北京設立了一個機構,叫「使館界官有資產與官有義務債務清理委員會」,名義上是要接收使領館區的管理,實際上卻軟弱之極,不敢觸及美英等帝國主義的特權。

到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的時候,東交民巷的各兵營仍然掌握在帝國主義的手中,這個領事館區仍然是國中之國。

這就不難理解,在人民解放軍舉行的北平入城式的時候,毛澤東要特別批准讓我們威武的軍隊遊行穿過東交民巷。也就不難理解,這個場面,曾使忍受過舊社會的屈辱的老北平人,至今每每想起人民軍隊的坦克隆隆駛過東交民巷的情景,都還會熱血沸騰……

葉劍英在人民政協會後南下,由聶榮臻出任北京市長兼軍管會主任。在布署執行毛澤東「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的外交戰略時,清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特權和影響時,聶榮臻就曾很形象地在一次會議上說,東交民巷是長在中國人臉上的一個瘡,是到了根治的時候了。

根據中共中央的部署,在中央人民政府組建基本就緒,毛澤東出訪蘇聯談判廢除舊的國民黨時代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談判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已經基本成為定局的時候,就立即開始清理過去時代與帝國主義所簽訂的各種屈辱的不平等條約了!

1950年新年剛開始,1月2日深夜毛澤東連續從莫斯科給中央發來兩封電報,通告取得了與蘇聯簽訂新條約的重要進展。

1月6日,中央按既定的布署,開始實施「打掃」東交民巷的行動:以北京市軍管會的名義徵用美、英、法、荷在北京東交民巷的兵營。具體行動由北京始軍管會出面,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處、北京市公安局外僑管理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