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攘外」?「安內」?釋蔣協議終於敲定

★宋氏兄妹最早發起和平救蔣運動。宋美齡力排眾議,委派端納出使西安搭起溝通之橋,端納面見蔣介石,使討伐派的戰爭發動受到牽制,和解由此出現轉機

★宋子文以私人身份擔當起與西安談判代表的使命,面見蔣介石,會晤張、楊,接觸周恩來,官一傳西安和平誠意。宋子文為南京與西安兩方最終通過談判解決事變,發揮了重要作用

★宋美齡率隊來到西安,蔣介石和張、楊及中共三方的談判正式開始,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終露曙光

★談判幾近尾聲,宋、張表示滿意。唯楊仍有疑慮,周恩來與蔣介石會談,終於底定和平

蔣介石被扣之後,經過蔣氏最初幾天頑固對抗與張、楊有理有節的鬥爭,以及其後中國共產黨代表的有力介入和引導。迭經南京國民政府親日派「討伐」謾罵與張、楊、中共三方聯合應對的幾番較量,也由於南京國民政府中有識之士的折衝努力在國際輿論呼籲和平解決事變,國內呼籲抗日、反對內戰漸成主流呼聲的大環境下,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終成有關各方的主導性認識。

但是,如何實現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還有一個艱苦的過程。

★宋氏兄妹最早發起和平救蔣運動。宋美齡力排眾議,委派端納出使西安搭起溝通之橋,端納面見蔣介石,使討伐派的戰爭發動受到牽制,和解由此出現轉機

宋美齡派出的信使端納,於12月15日從西安飛抵洛陽,隨即打電話至南京,向宋美齡報告了他會晤蔣介石和張學良的情況。行前,他在西安致電南京國民政府,報告說:蔣在西安甚為平安,張、楊決無傷害蔣介石之意;如無意外發生,事變可望於數日內解決。在洛陽,端納又與宋美齡通了幾次電話,重點講的是,張、楊發動兵諫的善意和蔣本人的安全情況,以及和平解決事變的光明前景。關於通話內容,宋美齡在她的《西安事變回憶錄》中有如下記載:

余於星期二(12月15日)突得端納由洛陽打來長途電話,誠令余驚喜若狂。蓋端納於是晨冒惡劣氣候之危險,飛抵洛陽,直接報告我以西安之真相,彼以簡短之言詞,敘述全局,謂委員長並未受苛刻待遇。端納到達後,委員長已允遷入較舒適之房屋,斯時委員長始初次與張學良談話,唯怒氣仍未消,張表示決隨委員長入京。蓋自承舉動雖錯,然動機確系純潔;張盼余入西安,亦盼孔部長同行……然後又言,委員長堅囑餘切勿赴西安。余請端納明日來京,端納稱,彼允委員長及張當日返西安。惟氣候惡劣,不利飛行,決於明晨返西安,京行勢難辦到。余因告之軍事長官已決定立即進攻西安,彼返西安或有危險。並囑其以此真相轉告委員長。端納復言,彼雖不能來京,張學良親信之愛爾德與彼同機出陝,並於明晨飛京,可當面詳敘經過情形。

是晚余又以長途電話告端納,孔部長因醫生堅囑不令飛陝,況孔為代理行政院長實難離職,因囑端納徵求對方意見,可否以宋子文或顧祝同代之,並告以各方阻我成行,然余決心飛陝。

星期三晨,余乘端納未啟行前,復與通話一次,余囑端納告張學良,彼若不願手造慘酷之國難,應立即護送委員長返京,並請以目前余所處之境遇告委員長,詳述余努力阻止戰爭之經過。

宋美齡在電話中還囑咐端納,在去西安完成轉達上述事項之後急速返京,否則有生命危險,並請他轉告蔣介石,設法阻止何應欽的軍事行動。當時在宋美齡身邊的孔祥熙接過話筒與端納通話,他請端納告之張學良,欲拯救自己,拯救國家,當以飛機護送委員長赴太原,恢複其自由,倘能照辦,一切皆可不究。

端納與宋、孔的上述通話,把蔣介石依然活著的信息很快傳遞到外界。這給主張和平救蔣之人士以極大鼓勵,同時也給別有政治企圖的何應欽帶來了一定壓力。何應欽放言:「端納來電,實迎合西安,欲誘孔、宋入陝,多一重作質者,以加厚其談判之力量而已。」

在主戰派的壓力下,16日上午9時,孫科主持召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第30次會議,26名成員出席會議。會上,何應欽等人一致主戰、主快,主張一直圍到西安城下。馮玉祥、孔祥熙百般反對,但「討伐派」人多勢眾,寸步不讓。孔祥熙只得退而求其次,強調即令「討伐」,也應從緩,宜採取「軍事政治,同時並舉」的策略。何應欽對此無法反駁。因為孔祥熙是代理行政院長,自然有責任從「政治」上設法,至於「軍事」,自然孔就無從置喙了。於是,兩派終於達成妥協。會議通過了三項決議:

一、推何應欽為討逆軍總司令,迅速指揮中央軍進攻西安。

二、由國民政屙下令「討伐」張、楊。

三、推于右任為「西北宣慰使」,北上進行孤立張、楊的分化瓦解活動。

這次會議通過的決議,實際上使何應欽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撇開蔣介石掌握了國民黨的軍事大權。會後,何應欽即任命劉峙、顧祝同分任討逆軍東、西路集團軍司令,舉行所謂「白衣誓師」,言稱將「督率三軍,指日西上」,「掃蕩叛逆」。

何應欽共調動了十幾個師的兵力,正面沿隴海路兩側,進攻西安。側面分別由潼關開進商洛,奪取藍田;由天水向寶雞、鳳翔推進;由寧夏吳忠向固原、平涼一帶移動。總預備隊在潼關附近集結。為配合陸軍行動,何應欽命令空軍從洛陽機場起飛,轟炸西安。由於宋美齡等人害怕「玉石俱焚」,堅決反對直接轟炸西安,以免把蔣介石炸死。何應欽不得不改令空軍只轟炸渭南、富平、三原縣城和赤水車站,意在武力威脅西安。

何應欽的「討伐」令下,所產生的直接結果是,渭南縣城和赤水車站附近千餘間房屋被炸,死傷居民幾百人。中央軍的先頭部隊也在華縣與楊虎城的17路軍發生戰事。

宋美齡後來回憶討伐令下後的情形時寫道:「潼關以西之軍事,業已發動,雖幸飛機為雪所阻,不能超越華山而向西安轟炸,然洛陽與群山間沿路各處,被轟炸者已不勝數,又安能保證群機之無冒雪西飛逕向西安投炸者也。」

此時,張、楊所部業已作好與中央軍決戰的準備。按照事先約定,紅軍隨即進駐膚施(延安)進行武力支援張、楊的部署。

面對嚴峻的軍事形勢,宋美齡急令端納再次飛往西安,請蔣介石下令停止進攻和轟炸西安。端納與張學良一起面見蔣介石。端納向蔣介石轉述了宋美齡的意見。張學良則對蔣介石表示:「我們對你是一番好意。何應欽進逼潼關,欺人太甚!要打,我們就和他打。如果要轟炸,那就不知道會炸到我還是炸到你。」此時,蔣介石開始考慮宋美齡,端納和張學良的建議。在此之前,他曾希望何應欽給張、楊一點厲害嘗嘗,但又害怕受池魚之殃。在聽到端納傳遞的何應欽別有政治企圖的信息後,他仍然想,何雖有打算,但未必就如宋美齡、端納所猜測的那般險惡。但越來越近的飛機轟炸聲,使蔣介石開始醒悟。

蔣介石就是蔣介石,他雖然明白何應欽的討伐可能危及他的性命,而他卻無法接受來自「犯上作亂」的他的部下張學良的建議。張學良看透了他的這種心理,出於給他找個台階下的考慮,找到了蔣百里。

這天晚上,時任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顧問的蔣百里出現在蔣介石的住處。蔣百里是著名軍事理論家,剛剛從歐美考察歸來,到西安的第二天,趕上西安事變,因而加入到被扣留的南京大員的行列。

蔣百里與其他被扣的大員有所不同,他無黨無派,立場「超然」,西安事變爆發當天,張學良去西安招待所看望這些被扣大員時,蔣百里曾向張學良自告奮勇,要去勸說蔣介石。後來,他在廣播里聽到南京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驟然發表「討伐令」,很不以為然。因而,張學良選中他在張、蔣之間進行斡旋。

蔣百里對蔣介石說:西安的事現在已經出現了轉機,但「中央軍」加緊進攻,兵臨潼關,又派飛機轟炸,使問題又趨複雜化。委員長固然不畏懼為國犧牲,然西北民困乍蘇,連遭轟炸,從憫念百姓利益考慮,也應該稍微留一點迴旋餘地,為國家保留點元氣。希望委員長致函中央軍事當局,告訴他們你很快就會離陝回京,命令南京暫緩進攻,首先務必停止轟炸,如停止轟炸7天,給處理此事留點時間。

蔣介石等待的就是這樣的台階,他緩緩地說道:「此事殊不易做到,如確有一最少期限可送余回京,則余可自動去函,囑暫停轟炸3天,然不能由張要求停戰,則中央或能見信;如照彼等所言需停止7天,則為緩兵之計,不特中央必不能見信;余亦決不受其欺也。」

蔣介石雖然沒有完全答應蔣百里的要求,但卻允准了蔣百里關於要他下達停戰手令,並派人把停戰手令轉送往南京的建議。

這時候,張學良接到前線報告,遂轉報於蔣:「前方已開始衝突,中央軍在華縣與楊虎城部隊對峙中,如再進攻不已,則此間部隊只可向後退卻。」張學良的「退卻」一語使蔣介石大為驚愕,他懷疑張學良的「退卻」是挾持他到別處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